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山東濟寧脫離資源窠臼謀求可持續發展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8日 05: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華勤集團10萬噸鋼絲繩生産線。

  劉建新 趙磊攝

  6月21日,山東省濟寧市節能考核獎勵大會公佈:"十一五"時期濟寧節能工作取得可喜成績,超額完成山東省下達的任務目標,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十一五"節能突出貢獻單位,記集體一等功,2010年度綜合考核滿分、並列第一名。市委書記張振川説:"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於緊緊把握結構調整的主線,加快構建節約型産業體系,提升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檔次,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實現節能降耗與發展方式轉變互促並進。"

  濟寧市經信委負責人介紹,"十二五"期間,濟寧將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方向是高端智慧裝備製造、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4月23日,小松(山東)主機擴産項目在濟寧高新區正式奠基。當日,濟寧同時開工80個高新技術項目,開啟結構轉型新的帷幕。

  擺脫煤炭依賴 致力結構轉型

  濟寧既往的發展,過多依賴資源。農耕時代,一條大運河拉動濟寧的商業、手工業發展,使之成為繁華一時的"江北小蘇州";進入工業時代,探明儲量270億噸的煤炭為濟寧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全省八大煤炭企業一擁而入,年産煤炭8000萬噸,帶動電力、機械等産業門類快速成長,使之在魯南地區地位凸顯。

  正值煤炭産業發展的青壯年期,2006年,濟寧新領導班子上任便提出:依靠資源的發展不可持續,煤挖完了怎麼辦?他們注意到經濟學上的"資源詛咒"現象,即資源富集的地區相對發展水平較低、發展速度較慢,原因是資源在提供生存發展條件的同時,也窒息了創造活力和擴張衝動。濟寧作為資源優勢城市,要打破"資源詛咒",跳出 "礦竭城衰"的怪圈,必須主動轉型,衝破煤炭"圍城"。

  2007年初,濟寧市十一次黨代會確立了"以經濟戰略轉型為主線"的發展思路,由此開始了轉型發展的探索和實踐。

  2007年7月,濟寧市召開科學發展觀現場觀摩會,時任市委書記孫守剛提出:煤炭企業項目一個不看。

  連續3年開展思想大解放活動,濟寧各級領導開始正確看待資源、産業和增長,破除制約轉型發展的思想障礙。通過結構轉型,為濟寧可持續發展尋找新動力,成為幹部群眾的廣泛共識。

  3年過去,濟寧煤電"一業獨大"的格局已被打破。到2010年初,在煤炭産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濟寧市經濟總量增長5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70%,製造業增加值翻了一番,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2倍多,萬元GDP能耗下降15%。濟寧經濟格局出現"三大變化":先進製造業超過煤電産業佔據主導地位,煤電産業佔比下降8.4%,下調到35%以下;高新技術産業超過工業增速,佔工業比重達33%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貢獻份額提高到33.6%,産業結構更趨優化。

  去年12月,承載著濟寧轉型夢想的濟寧高新區晉陞國家級高新區,成為濟寧轉型道路上的標誌性事件。

  發展光電産業 照亮轉型新路

  經濟轉型的核心是轉變發展方式。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引進培植,決定城市的未來。以光電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引領,是濟寧轉型的首選路徑。

  與臺聯電的深入合作被認為是濟寧轉型過程中的大手筆。濟寧高新區管委會主任佘春明介紹,從2008年起,濟寧按照山東省與台灣聯電集團簽署的總體合作框架,積極與聯電集團對接洽談,並通過聯電與晶元、宏齊、寶霖等行業頂尖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在濟寧高新區設立聯電科技園,短期內成立了14家新能源、新光源公司,投資額超過8億美元。

  目前,濟寧形成"藍寶石襯底材料—外延片—封裝—應用"LED産業鏈和"薄膜(硅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光伏電廠及建築一體化應用"光伏光電兩大産業鏈,集聚了世界先進的技術、人才、産品。總投資5億美元的複合半導體晶元製造項目,正在進行施工設計和開工準備;全球排名第一的台灣欣興電子集團印刷電路基板項目正在加緊籌備。去年8月,濟寧高新區被科技部命名為國家光電産業基地。

  設立引導資金,加快産業集聚。濟寧創設5億元新興産業引導基金,實施總投資336億元的181個項目,聚集了LED、光伏、動力電池、物聯網傳感和傳輸元器件等項目。此外,濟寧動力電池産能年底可達2.6億安時;物聯網産業實施"感知三孔"等25個示範應用工程,産業鏈節點企業發展到106家,規模達70億元;年內,戰略性新興産業銷售收入增幅將突破35%,總量達到350億元。

  傳統工業的改造升級,是經濟轉型的重中之重。濟寧實施"千戶企業改造提升工程",近3年工業技改投入增幅平均在40%以上,去年增幅達到73.6%,佔工業總投資的57.1%,年內技改投入完成500億元。集中培植的"四大千億級産業"中,能源工業、裝備製造業年底將達千億規模,煤化工、食品工業可達500億規模。重點發展的生物、醫藥、造紙、紡織服裝、電子信息、新型建材"六個優勢行業",規模可達1200億元。2年內,全市工業可實現規模、效益比2008年"雙倍增"。

  在做"加法"的同時,濟寧著力做好"減法"。近3年,全市淘汰49萬千瓦小火電、272萬噸水泥、2.6萬噸鋼鐵、18萬噸焦炭,提前完成"十一五"落後産能淘汰計劃。今年再淘汰19萬千瓦小火電、100萬噸水泥、12萬噸鋼鐵、80萬噸焦炭、6萬噸燒鹼、6萬噸合成氨、2萬噸酒精。

  在轉型過程中,濟寧加快補齊服務業"短腿"。近3年來,服務業投資佔規模以上投資的比重在40%以上,投資增幅保持在30%以上。今年,開工建設總投資222億元的53個重大文化旅遊項目,其中過億元的35個、過10億元的8個。曲阜新區文化産業園成為全國四個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之一。

  建設魯南現代物流中心,是濟寧的一個夢想。通過推動億噸級運河港口群規劃建設,打造"運河物流"品牌,大運河將成為內河集裝箱和臨港物流大動脈:全市佈局"一幹多支"主支流航道和8大港區31個作業區,3—5年內綜合貨物週轉量將突破1億噸。馬來西亞森達美集團投資10億多元建設的森達美港口已有兩個作業區投入使用,還有4處碼頭正在建設。投資49.6億元的豪德魯南商貿城、投資3.5億元的嘉祥恒生鐵水聯運項目開工建設,投資10億元的任城醫藥物流園、投資2.6億元的交運海天物流建成使用。

  按照"中心突破、組群發展、城鄉統籌、梯次推進"的思路,濟寧調整修編了城市總體規劃,加快城市化轉型。北湖生態新城、東部科技新城、濟北新區、運河經濟帶"一城四區、競相發展",大跨度拉開城市框架,集中突破城市規模小、承載功能低、聚集能力弱的問題。同時,加速濟寧市區、兗州、曲阜、鄒城、嘉祥五大板塊同城化步伐,"半小時核心圈"雛形顯現。到2015年,五大組團城市人口規模可達250萬,建成魯南經濟帶和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注重科技創新 傳送不竭動力

  濟寧加強轉型要素支撐體系建設,突破影響轉型的"瓶頸",補足"短板",力圖為轉型提供強大"續航"能力。

  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目標,強化科技支撐。3年內,濟寧籌集10億元用於知識創新工程。緊貼主導産業推進研發機構、孵化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建設,創建了魯南煤化工研究院、魯南工程技術研究院。以此為載體,計劃用3年時間與國內外大學大院大所大企業合作新建研發創新平臺100個以上。發揮各類園區的載體功能和企業主導作用,推進技術聯盟,建成了4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46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院士工作站, 6家博士後工作站,成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國家知識産權試點城市。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術産業産值1051.4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5.2%。

  實施人才資源強市戰略,強化人才支撐。啟動了"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511計劃",計劃用5年時間,引進100名海外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建設100個高層次研發平臺和創新創業基地。實施"百名博士引進工程"、"千名優秀人才引進計劃"及"聖地學者"、"聖地英才"系列工程,3年引進碩士以上研究生1400多人,其中博士85人。

  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為轉型提供有力支撐。成立實體運作的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委員會,持續加大發展環境的綜合整治力度。特別把幹部作風作為最重要的"軟環境"來抓,連續4年每年一個主題,堅持從嚴抓作風、"開門"抓作風、從細節抓作風,"群眾監督評議團"走訪暗訪,加大領導幹部信息公開力度,向社會公開市縣兩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分工、包保重點工程和項目。在市直部門開展公開承諾踐諾活動,社會各界代表進行現場評議並全程電視直播。開展了"十佳十差窗口單位"和"十佳十差中層幹部"評選活動。機關效能和幹部作風的轉變,有效帶動了發展環境的整體提升。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節點企業
  • 複合半導體
  • 建設創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