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評論:回應社會關切需要微博速度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14: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提出要抓好重大突發事件和群眾關注熱點問題的公開,客觀公佈事件進展、政府舉措、公眾防範措施和調查處理結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正確引導社會輿論。(8月3日《新京報》)

  《意見》同時要求各地區各部門,“主動、及時、準確公開財政預算決算、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聯絡近日中央單位“三公”經費的首次公開,以及身處輿論漩渦的中國紅十字會,你會發現,這份《意見》相當有針對性。如果文件早印發一個月,故宮還會將“瓷器門”隱瞞不報26天麼,“三公”經費公開還會如此扭扭捏捏麼?

  “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這是《意見》的亮點。如何做到及時呢?在信息時代的當下,最及時的便是網絡媒體了,而網媒上最快速的則是微博。上個月,中國社科院發佈的《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稱:微博對新聞和輿論傳播産生了革命性影響;在2010年50起重大案例中,微博首發的有11起,佔22%。近日這一結論再次得到印證:在溫州動車追尾事故中,微博比傳統媒體的報道早了40分鐘。

  網絡正在改變世界。但網絡卻又是把雙刃劍:網絡既能成為反映民情民意的公共輿論空間,成為促進政府決策透明化、公開化的推進器;也能導致情緒型潛輿論的瀰漫,致使假新聞誤導輿論走向,出現網絡“話語權”壟斷的現象。因此,在突發事件之後,倘若沒有權威報道或官方回應,很容易謠言四起,導致群體性憤怒。謠言止于真相。從辟謠與維穩的角度看,政府部門都應主動搶佔網絡與微博上的信息發佈權。

  《意見》提出要創新政務公開方式方法,堅持方便群眾知情、便於群眾監督的原則,豐富公開形式。顯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這不僅是社會和諧的需要,也是責任政府的題中之意。基於此,政府部門無疑應該適應網絡時代的需要,借助網絡與微博,以微博速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實現信息傳遞的速度與效率,才能實現“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遺憾的是,網絡時代來了,民眾都上網了,一些政府部門及其官員卻仍不肯正視網絡的影響。有的接受不了互聯網的平等自由特性,甚至總想著刪帖、屏蔽、封鎖。中央黨校資深黨建專家葉篤初説:一些地方對群眾的利益訴求和情緒變化往往是“反應遲鈍”、甚至“麻木不仁”,造成矛盾積累甚至激化;這最終必定動搖黨的執政基礎。不錯,網絡與微博上的信息雖時常有些過激,但反映的卻是民眾最真實最直接的想法,不主動適應網絡時代,不主動獲取民意響應輿論,卻想封鎖壓制民眾訴求,無異於掩耳盜鈴作繭自縛。

  於是我們看到,中國紅十字會、故宮博物院等部門雖開通了微博,但卻形同擺設,面對屢屢鬧出的“緋聞”及輿論的一片質疑聲,也未見其及時回應,網絡問政成了形象工程。看來,能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不僅僅涉及渠道與技術問題,最重要的,還在於政府及其官員的心態,以及監督保障這類深層因素。

  劉義昆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微博
  • 意見
  • 社會和諧
  • 三公
  • 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