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故宮稱修復不是問題 馬未都:恢復與恢復原狀是兩回事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2日 08: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廣網北京8月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一失手,打碎了個盤子,聽起來,像是家庭主婦的常有錯誤。”這句話來自一家媒體的評論文章,而它的下半句是:“可是,事情發生在故宮,碎的是國寶,不可同日而語。”

  三個月前,“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故宮博物院被這“三重門”傷得不輕。如今,一件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在進行無損檢測時被損壞,因為微博網友爆料終於見光,成為了一個新的:“瓷器門”事件。

  馬未都:“恢復”和“恢復原狀”是兩回事

  瓷盤被擠壞,碎成6瓣,很多人在問:國寶能修復嗎?按照故宮博物院的説法:“破損情況雖然有些複雜,但修復不成問題。”這句話,似乎能讓人松了口氣,但是,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卻説,“恢復”和“恢復原狀”是兩回事。

  馬未都:我覺得這個文物修復,修復是兩個概念,第一個概念是把一個破損的文物修復成型,能夠便於觀看。另外一個概念你本身是好的,你再把它修復起來,無論修復技術有多好,也不能達到原樣。有點像一個人,你比如説你骨折了,你把骨頭接上,長好了,你還是一個能夠行走的人,但是他畢竟折過一回,所以我覺得這個修復並不像他自己所説吧,因為他説修復,修復我是同意,但是完全可以把它粘合在一起,又呈現一個完整的狀態,但它跟文物沒破損之前完全是兩回事。

  事件發生26天后,故宮博物院的一份800字聲明卻很難拉直大家心中的問號。“儀器內的樣品臺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而損壞”,這是故宮對事故原因的説法。那麼,文物檢測應該按照什麼樣的操作規範?中國之聲記者李謙、實習記者吳東泊進行了一番調查。

  距離記者上一次和故宮公共關係科工作人員通話還不到16個小時,當記者昨天下午再次致電時,這位工作人員的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記者發現能夠找到的故宮相關人士集體啞然。幾經週折,終於一位故宮現任中層領導道出了實情:就這次文物損壞事件,故宮內部已經開過專門會議,個人不能接受媒體採訪。

  根據《國家文物局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辦法》規定:國有文物事業單位應當在知道突發事件發生後或者兩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直到故宮在事發26天后發佈的聲明裏仍然寫著這樣的字眼:要對事故調查進行進一步的補充,以期儘快上報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

  顯然故宮對於這件突發事件的處理並不符合規定。而回避的態度也只能讓疑問變得更多。

  文物檢測該有怎樣的規範?

  聲明中,故宮博物院對事件的過程這樣描述:故宮博物院古陶瓷實驗室科研人員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由於操作存在失誤,導致儀器內的樣品臺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而損壞。

  究竟是怎樣的錯誤操作讓樣品臺上升距離過大文物受損?我們從中應該吸取怎樣的經驗教訓?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宋代哥窯部分文物同樣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中,在無法從故宮方面得到回答的情況下,記者聯絡到了台北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處長稽若昕,他向記者介紹了瓷器文物檢測的一些細節。

  稽若昕:一般來説像我們這裡的檢測那個臺子是固定的,動的話是人跟儀器來就這個臺子,不是臺子來就儀器。如果遇到要拍3D立體照片的時候,當然第一個是機器的轉動,轉動的速度要非常的緩慢,還有一個就是臺子基本上不應該有升降。如果説臺子有所升或者降,更好的方法是拿另外一件高度、大小差不都的替代品,把高度找好了之後,再把真品放上去。

  台北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處長:通常用碎片檢測來替代

  稽若昕處長還介紹説,針對瓷器文物的檢測,通常都不使用完整器,安全起見盡可能不移動文物,用相應的碎片檢測來替代。

  固定臺子不升降,碎片檢測替代法。在文物的檢測操作上,這是非常專業的問題,《新聞縱橫》值班編輯丁飛昨晚特地請教了著名文物專家金熠。

  金熠:鑒定一件瓷器當然以同窯口的,同出土地點的瓷片來鑒定為好,這是一。如果沒有瓷片,這個墓裏面只出土了這麼一個,這麼一件寶貝的東西,如果是同窯口的同器物的東西,我們不管是怎麼檢查,絕不能夠以因為檢測而損壞了文物為我們自己的任務,那是不可能的,我們自己的檢測到底是用什麼方法,不管是哪個報道都沒有談到具體的細節問題。哪個走動的快一點,哪個走動慢一點,我們距離有多遠,這中間我覺得都有保護文件的高低點。整個的距離都是設定好的,設定好如果沒有做好,那當然是操作上的問題,如果本身沒有這種防範,那麼是儀器本身的問題。我們這麼大的國家文物單位,而且儲存又多的國家,不可能有其他性質的問題。這件事情本身給我們文物單位或者我們管理文物單位一個很好的警示,中華文明的文物流傳了千年、幾百年,反正不能損壞在我們的手裏。

  千年珍藏,一朝損毀。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按照收藏專家馬未都的説法:哥窯的鑒賞價值在於“化殘缺為神奇”。碎片狀的哥窯就像斷臂維納斯一樣,是一種特別的美。但是如今,當它真的碎成了六瓣,我們還能找回曾經的“美”嗎?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故宮
  • 修復
  • 馬未都
  • 恢復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