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註冊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面對面]楊保軍:求解城市內澇(20110726)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6日 2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排行榜 排行榜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855e497d58364447c728b295a2c48bcd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外的先進經驗也被中國的城市所借鑒,2007年,北京市密雲縣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密雲新城的雨水系統進行規劃設計,楊保軍就參與其中。

    楊保軍: 其中我們提出來的一些透水材料的使用,他們就用了,造價可能增加一些,但是效果是很明顯的。還有一些改變呢,比方説我們談到了道路,城市的道路我們都知道,它不是有綠化隔離帶嘛,綠化隔離帶它都是高起來的。國外的做法現在人家不是這樣的,人家是做成下凹式的,下凹式的植樹、植草,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整個這條帶都可以下滲的,這不就一下就可以分解你的道路上的雨水。所以我們當時也建議密雲,給它設計了這樣的綠化帶形式。就是要想盡各種辦法來減少地面的徑流量,增加它的蓄、滯、滲透這種能力。

    記者:那這次暴雨中它的效果怎麼樣?

    楊保軍:效果明顯得很,據我們了解,密雲整個它是安然無恙的。

    記者:那對於城市規劃來講,覺得人們應該去檢討什麼?

    楊保軍:如何維護規劃的嚴肅性,這個是我們的面臨的一個命題,

    在暴雨中,有的城市地鐵車站出現了雨水倒灌現象。但是上海的一條地鐵線卻因為設計上理念的一個差別避免了車站進水。

    記者:它反而沒有進水。

    楊保軍: 考慮到上海它就在是一個沿海城市,海拔比較低,降雨量比較大,所以在地鐵出入口的設計的時候,為了防止暴雨期間雨水可能的倒灌,他們就在出口的地方設計了三級踏步。 三級踏步我們知道,一級踏步往往大概在20公分左右吧,18到20公分左右,三級踏步就是接近60公分,五六十公分。這個一般的人還看不出它到底為什麼這麼做,因為它可能會給我們進出。

    記者:帶來不方便。

    楊保軍:帶來不方便,比如我説拿個包拖着走,還得提一下,也許抱怨的人還不少呢, 後來暴雨來了,暴雨來了人們才發現,就是説就是這三級踏步把地面的雨水擋在外頭了。 這就是設計上的周密、周全、細緻考慮,它可能在關鍵的時候才能夠發揮它關鍵性的作用。

    記者:您覺得對城市規劃,你們應該堅守的原則是什麼?

    楊保軍:公共安全第一位,公共利益第二位。

    記者:怎麼解釋安全和利益這兩個詞?

    楊保軍:安全就是要讓我們的城市從選址到它的建設標準,到它的基礎設施,所有的集成它運行的這套設施要保障有力,就是不受各種災害的直接的威脅。應該把公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企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個就是規劃師的一個職業的原則之一。城市應該是屬於那個大家的,其中特別是那些,就是説話語權相對弱的,就是一般的老百姓,而這麼多年,上千年的城市發展史表明,就是説如果這個城市是為公眾大眾着想的,這個城市總是能夠孕育出它的吸引力和它的創造力的。

    經歷了暴雨的洗禮,將安全放在首位的城市規劃設計理念顯得更為重要,但暴雨過後,中國的城市依然在快速擴張,如何把設計師的美好願望落到實處就變得十分重要。楊保軍:如果是能夠按照規劃,遵照規劃去做,八九十分的這樣一個水平是可以達成的。 但是現實情況它做不到,這就使得我們的城市就走樣了。

    記者: 為什麼不能夠強硬地説我就這樣一個設計標準?

    楊保軍:我們有過啊,你比如説在某一個城市,政府想做一件事情,請我們給他設計,然後他提得很不科學,我們建議他不能夠這樣做。完了他就很不高興,就説我們請你們來,也給你們付了費用,為什麼你們不能聽我們的。我們説我們還是聽科學的比較合理,因為你這個太不合理的,而且是找不到妥協的辦法。所以我們還是堅持,那最後結果是什麼?

    記者:結果是什麼?

    楊保軍:你可以猜一猜啊。

    記者:我想聽你講。

    楊保軍:最後的結果就是説,你們走吧,我另外再找一家。當然做完以後過了幾年他們又後悔了,這就是所謂的教訓,教訓得花錢買。

    記者:那對於城市規劃來講,覺得人們應該去檢討什麼 ?

    楊保軍:如何維護規劃的嚴肅性,這個是我們的面臨的一個命題,這也是全國人大代表們的強烈的意見,全國人大之所以當年通過《城建管網法》,他們就是覺得不能夠一個將軍一個令,應該要立法,既然是人大審查批准的,那就具有嚴肅性。

    下水道工程被稱為是一個城市的良心工程,但因為處在城市的地面之下,下水道又容易被人忽視。

    楊保軍:就是説我們的領導非常重視城市的發展和建設,但他們的聚光點是在表面,就是地上形象這一塊,他們願意不惜一切代價;相對來説,地下他們就不大關注了。你比如説上級領導我們很關注我們發展帶來的變化, 什麼樣的變化能夠看得見、摸得着呢,當然是地面上的,能夠展示形象的,這是最能夠搶人眼球的,那麼老百姓自己,有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他們很願意看到我們的城市形象發生了好的方面的變化。比方説一個公園,它能帶來歡樂,一個標誌性建築它能帶來振奮。所以這個中國人確實有一個傳統,他很愛面子,裏子怎麼樣是我自己的事情,面子是給別人看的。

    記者:在意形象不重要嗎?

    楊保軍:形象固然重要,但是過分追逐形象就有點舍本逐末了。 無論是景觀的打造還是建築的設計,不惜代價,所謂的大手筆,這個是不是就一定是美的呢?功能上往往反而受到忽略,所以我們專業人員總是認為,什麼是美,美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就是美呀。

    在現代的生態城市理念中,通過自然的綠地、濕地來吸納雨水也是避免城市內澇的有效方式之一,綠地和濕地既減輕排水系統的壓力,又能美化城市的環境。但是,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規劃好的城市綠地往往被侵蝕。

    記者: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楊保軍:看起來是一個綠地的問題,是一個景觀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生態的問題,是一個排洪的問題。  現實中很多種種原因,開發商他們就不斷地侵佔這些綠地, 開發商在綠地當中開發,他是能夠獲得比較好的回報的。

    記者:市政上沒有這樣的投入嗎,預算?

    楊保軍:他不夠,他要把更多的錢用來蓋房子,幹別的東西, 他花在別的方面,他能滾動起來,所以就是一個花錢花到什麼地方去的問題。

    記者:但這樣遲早是要還的。

    楊保軍:是的,他們當時就説我又想搞這個綠地,又沒錢怎麼辦?他説我就請開發商來行不行?比方説你原來是一片有一百畝綠地,他説那我就保留70畝,剩下30畝交給你開發商,你是開發商,你把這70畝綠地建起來,剩下30畝讓你開發房子,他答應了,這樣就30畝不就沒了,下一個他來又是這樣的,大家都進來。

    記者:但是這樣犧牲環境的代價所帶來的危害,將來可能會付出的代價比這個要多得多?

    楊保軍:一旦爆發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都是我們過去不留意的時候,一點一點小錯誤積累到了一定階段就變成大錯誤了。

    7月8日至9日,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召開的水利工作會議。會議提出要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許多城市也紛紛行動起來。北京市提出了應對城市內澇的具體措施,例如立交橋建設儘量減少下挖式設計,在雨水排放口設置可以固定的警示牌等等。在楊保軍看來,除了出臺具體的應對措施,建立綜合應急系統同樣十分重要。

    楊保軍: 我們知道整個排水它是一個系統,整個這套排水設施它也是應該系統運行才高效,但是我們在管理上,據説很多城市,我了解的情況是很多城市它都是叫做分片,分片的管。就是説這個歸你這個部門管, 這個歸到單位管了,是分片分片管。它在緊急狀態下它是很難協同作戰的,它的指揮效率不高。 所以我們缺乏的是,就是説一種應急的綜合的一些機制、體制、方案和機構。

    記者:現在沒有這樣的機構嗎?

    楊保軍:它現在沒有完全整合起來,就跟我了解到的情況,就是説它是包片的,包片的。

    記者:這樣不是更加明確責任嗎?分片管理。

    楊保軍: 在常態的情況下,分片利於管理,在緊急的情況下,分片是不利於管理的。我們舉一個打仗的例子就知道了,打仗的時候如果也是説,我這個片區的人,敵人到我這裡來,我負責消滅,在你的邊上,那不是我的地盤我不管,

    記者:沒有一個協調綜合的這樣一個管理機構?

    楊保軍:對,所以它就會導致在應急的狀態下的這種不利。

    記者:作為一個資深的規劃設計專家,您通過媒體最想對您的同行還有一些部門的決策者最想説的是什麼?

    楊寶軍:一定要對得起良心,就在我們的規劃設計當中一定要把握好底線。

    記者:這個底線是什麼?

    楊保軍:底線就是原則,基本的原則別讓步,然後提高我們的技術水平,通過我們的努力,為我們的老百姓設計、建造更多的安全宜居的環境。

<<上一頁 1 2 3 4 5
責任編輯:劉一

熱詞:

  • 楊保軍
  • 求解
  • 城市
  • 內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