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安全事故頻發 電梯如何支撐中國城市運轉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4日 12: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蘭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10日晚深圳地鐵4號線清湖站電梯發生傷人事故,該電梯被封閉停用(7月11日攝)

  7月5日北京地鐵四號線電梯事故致13歲男孩死亡。圖為事故剛發生後的現場,多名傷者等待救援。

  最近發生的幾起電梯事故,讓人們突然發現,在高樓林立的現代化都市,電梯幾乎已成為“腿腳”,支撐著整個城市的運轉,這也讓人們反思,如何使“城市的腿腳”更為結實。

  “世界第一”和“價格第一”

  國家質檢總局統計顯示,目前,中國電梯産量、電梯保有量、年增長量均為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底,中國在用電梯總數達到162.8萬台,並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長。每年新增的電梯數在30萬台以上,佔全球每年新增電梯總量的一半以上。國內好幾個城市在用電梯數量超過10萬台,上海甚至超過紐約,成為全世界電梯最多的城市。

  在這個不斷膨脹的“世界第一”電梯市場中,安全應是第一要素。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公佈的資料,2007年共發生電梯事故33起,佔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總數的13%,其中電梯死亡事故22起,造成26人死亡,10人重傷;2008年共發生電梯事故38起,佔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總數的12%。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感慨,競爭越發激烈,價格反而成了很多采購者考慮的第一要素。

  一位在電梯業工作幾十年的專家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台電梯一般六七十萬元,有的七八十萬元,但現在一台相同配置的電梯,也就10來萬元。17年前,一台電梯安裝費要10萬元左右,現在只要兩萬元。其中,有生産量增加、技術改造等因素,但越發激烈甚至趨於惡性的競爭環境也不容忽視。“如果堅持很高的標準,堅持原則,基本上拿不到訂單。”

  上述人士指出,電梯與汽車不同,其生産、發展、消費完全由房地産的發展帶動。近年來房地産飛速發展,其中高層民宅電梯隱患尤為突出。因為房屋所有者和使用者都是業主,但採購電梯的人既不擁有也不使用電梯,維保的情況也類似。在這種情況下,價格超越安全性,成為決定是否使用某臺電梯的第一要素。“在現有的利益和責任格局下,再加上惡性競爭,城市建築電梯安全隱患在所難免。”他説。

  據媒體報道,中國電梯生産企業過多,在生産、銷售環節,採購方都以最低價進行産品招標,很容易形成惡性競爭的局面。很多生産電梯的小企業,採取超低價競標的方式,導致大企業也跟著降價。而電梯生産企業降低成本的方式,就是使用更便宜的配件,或在零部件上做手腳。比如,“把鋼板的厚度從2厘米減到1.5厘米”,採用成本更低的材質,生産“中國版的電梯”。

  天津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教授萬健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電梯發展太快,“今年上半年甚至超過了39%。現在,生産廠家有400多家,約佔世界生産廠家的一半。”他説,發展太快,各個環節跟不上去。最薄弱的是維保,安裝上也有一定的差距,人員素質同樣堪憂。

  北京市電梯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彭金聲表示,北京市目前在用電梯約12.6萬台,其中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約1.4萬台。電梯業正進入一個迅猛發展期,北京市電梯自2007年以來,幾乎以每年1萬台的速度在增加。

  在這樣的速度下,缺錢和缺人的情況更為突出。北京福得偉業電梯維護有限公司總工蔡蓬表示,以前安裝費是電梯銷售價格的15%。現在按層來算,有時最低每層報價低於1000元,也就是説,安一台10層10站的電梯,可能都到不了一萬元。行業效益低,也很難吸引高素質人才。近幾年外地務工人員大量涌入,有些沒有上崗證的,由企業出錢,每個人300元至500元去考證。“説是學習一個月,一般都達不到課時,甚至才上課三五天就去考試。”

  北京市電梯商會會長繆步升對媒體表示,質量監督部門對生産企業、維保企業存在“發證太多”的問題,門檻過低,才導致企業大打價格戰,進行惡性競爭。

  自動扶梯標準落後國際?

  7月10日,深圳地鐵4號線清湖站的上行扶梯突然發生意外,多名乘客受傷;7月7日,上海一部載有10多名乘客的電梯突然從4樓“直墜”底樓,同日,南京地鐵二號線漢中門站,一男三女被困;7月5日,北京地鐵4號線動物園站發生電梯事故,致1死30傷。

  一連串的電梯事故讓人憂心,國內電梯標準是否過低?

  中國電梯協會副秘書長張樂祥告訴本報記者,通常意義上理解的電梯標準,分垂直梯和自動扶梯。其中垂直梯標準參照《電梯製造與安裝安全規範(GB7588-2003)》,這是根據歐洲1998年修訂的標準EN81的第一部分修訂的,與其等效。也就是説,目前在垂直梯方面,中國和歐洲的標準是一個版本。

  自動扶梯的標準則是參照《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製造與安裝安全規範GB16899-1997》,該國標等效于歐洲1995年修訂的標準EN115。研究資料顯示,歐洲這一標準自1995年發佈以來進行了多次變更。“説中國標準落後國際10年,這是不確切的。”張樂祥説。

  據全國電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陳鳳旺介紹,歐洲標準化管理委員會(CEN)于2008年5月發佈EN115-1:2008《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製造與安裝安全規範》,該標準于2009年12月實施,也就是説,2009年12月新歐洲標準才取代老的歐洲標準。

  陳鳳旺稱,2008版歐洲標準發佈後,電梯標委會于2009年7月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請修訂建議,國家標準委于2009年11月下達了修訂計劃。電梯標委會立即組建該標準編制組並積極組織開展修訂工作,于2011年7月初完成報批稿等報批文件,于7月15日上報國家標準委申請報批。新國家標准將于近期發佈實施。

  照搬國外標準未必適合中國國情

  “新國標修改採用2008版歐洲標準,主要技術條款也與之相同。”陳鳳旺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説。然而,多名電梯業人士告訴記者,中國的情況和歐洲差別很大,尤其是公共交通場所,人流量大得多,電梯滿載時間長,一味照搬國外做法未必妥當。

  7月5日北京地鐵扶梯事故發生8小時後,京港地鐵新聞發言人楊苓告訴媒體,事故電梯是重型梯,而非一般商場使用的輕型梯。隨後,記者查詢得知,該電梯為奧的斯513MPE型電梯,屬於其産品的“公共交通型”序列。

  重型梯、重載梯和公共交通型電梯是不是一個意思?

  對此,陳鳳旺解釋稱,GB16899等與自動扶梯相關的國家標準,對“公共交通型自動扶梯”給出了定義,而“重型扶梯”只是部分人員的一種通俗説法。公共交通型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要滿足的條件是:屬於一個公共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包括出口和入口處)或每週運行時間約140小時,且在任何3小時的間隔內,持續重載時間不少於0.5小時,其載荷應達100%的制動載荷。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工程師饒美婉曾撰文探討,在國家標準GB 50157-2003《地鐵設計規範》中,以黑體字的形式規定,地鐵車站應採用公共交通型重載自動扶梯。因此,“有必要搞清重載的概念”。

  在她看來,梯級寬度、水平梯級數量、大轉彎半徑等參數,也比一般地區要求要高。

  深圳和北京地鐵扶梯事故,都是由於驅動鏈條故障導致扶梯瞬間下滑。饒美婉的文章指出,在使用安全方面,梯級鏈如果發生斷裂,將會造成嚴重事故。在《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製造與安裝安全規範》中,只規定梯級鏈的安全系數不小于5,對公交型扶梯沒有做特別規定。她認為,對於大運量的重載公交扶梯,提高梯級鏈的安全系數是很有必要的。香港等一些著名地鐵,一般都要求重載公交扶梯梯級鏈的安全系數不小于8。廣州地鐵對梯級鏈的安全系數規定為不小于8。廣州地鐵運營公司工程師的丁健記得,1998年的廣州地鐵配置時,地鐵梯級鏈條的安全系數均在9以上。

  □原載《中國青年報》 白 雪/文

  鏈結閱讀

  電梯事故頻發

  暴露監管落後及維保敷衍了事

  7月10日,深圳地鐵4號線清湖站的上行扶梯突然發生意外,造成多名乘客受傷。這只是近期頻發的電梯安全事故中的一起。此前的7月5日,北京地鐵4號線動物園站發生電梯事故,致1死30傷;7月7日,上海一部載有十多名乘客的電梯突然從4樓如自由落體般“直墜”底樓……面對這一連串的事故,許多人心裏充滿疑問:我們的電梯究竟藏了多少安全隱患?

  20%左右的增速,維保跟上了嗎?

  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國平均每年發生電梯事故40起左右,傷亡40多人,特別是2011年以來電梯事故有上升趨勢。“近期地鐵等公共設施電梯事故頻發,實際上是給快速發展的公共設施建設敲響了安全警鐘。”暨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從東説。數據顯示,我國無論是電梯産量還是擁有量,高居全球榜首。

  一方面,電梯數量增幅快。目前我國正在運行的電梯約163萬台,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其中扶梯、客梯增長尤為迅速。

  另一方面,大量落後的電梯仍在超期服役。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北京市曾經規定過住宅電梯的壽命年限,一棟樓如果是單梯,使用壽命為15年;如是雙梯,使用壽命在18年左右,根據實際狀況可以適當延長。

  北京市電梯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彭金聲説:“當時是三年左右有一次中修,五至六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換電梯,現在這個規定已經很少有人遵守。”

  截至2010年底,深圳目前在用電梯已經超過了7萬台,僅羅湖就有7000多臺商住電梯,同時電梯的保有量還在以每年7000至8000台的速度遞增。

  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建昌説,這些電梯很大一部分投用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運行使用已20多年,型號老舊,使用年限較長,運行中故障頻繁。“電梯事故的發生,80%以上的事故還是産生在維保環節,也就是後續的檢修保養不到位,這與特種設備的檢測、維修、更新等操作規程不規範有關。”北京市電梯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彭金聲説。

  事故頻發背後暴露四大問題

  電梯的安全事故頻頻不斷,將一些電梯企業推上了風口浪尖上。事故頻發背後暴露出哪些深層次問題?

  一是生産環節質量控制不嚴,採購環節極力壓低價格。彭金聲説,目前國內生産的電梯大部分能夠達到國家標準,但電梯行業存在惡性價格競爭,産能過剩。一些廠商出了所謂“經濟型”電梯,這些經濟型電梯與正常的電梯相比,有些功能就被減掉了。例如電梯的“到站鐘”聲就沒有了,本來應該顯示“正在維修”的也不顯示了,一些功能被簡化,價格下來了,隱患也必然增加了。

  專家表示,公共設施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設施採購必須按照安全這一標準。通過公開招標降低成本是目前採購環節基本都採取的辦法,但前提是中標的産品必須滿足相關安全標準,而不能只看誰的價格低。

  二是維保環節敷衍了事走過場。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現在很多電梯的業主都通過第三方維保商對電梯進行維保,目的就是為了節約成本。例如,如果是廠家維保,一部電梯一年的維保費用為7000元左右,高的甚至達到1萬元,而第三方維保商卻能將其壓縮到3000元左右。

  彭金聲等專家在調研中了解到,北京某小區中共有7部電梯,每部電梯每月維保費用為300元,7部電梯一個月是2100元,而這點錢都不夠給一個合格的維修工開工資,更不用説還要保養更換零件等。

  三是監管落後。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相關負責人11日接受“新華視點”記者採訪時説,目前檢測機構對電梯進行檢測,參照的是2002年實施的《電梯監督檢驗規程》,這一規程已有近10年曆史,有些新的安全隱患出現在檢驗規程之外。

  四是標準針對性不強。廣東省電梯技術學會負責人説,我國電梯製造參照歐盟標準,但歐洲的電梯使用頻率、客流量和中國有很大差距,造成現行標準難以適應中國國情。

  □據新華網 玉明 志勇 立毅 吳俊 夢達/文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中國電梯協會
  • 電梯技術
  • 城市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