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政府轉型 服務為先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4日 03: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夏日訪衢州,這裡如火如荼展開的一系列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新舉措,帶來了政府職能、幹部作風大轉變,為民服務效能大提速,使衢州和諧的城鄉充滿了新氣象。

  數據,最能量化成效:2006年至2010年,年年被浙江省命名錶彰為“平安大市”;群眾安全滿意率,每年都在全省前列;信訪總量逐年下降,下降率為29.1%,集體上訪下降率更為明顯,達41.2%。

  對此,衢州市委書記孫建國道出探索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心聲:“社會管理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要寄管理于服務,心貼心地為老百姓解決難事,用我們的真情溫暖民眾的心。”

  一個“中心”:便民服務零距離

  “不讓工作在我手中延誤,不讓問題在我手中積壓……”當我們走進開化縣池淮鎮便民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內的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放著這樣的字樣;墻上,則挂著一幅幅標有辦事條件、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條款和承諾。

  “太方便了,我來辦理購置摩托車補貼的手續,蓋公章,不到3分鐘就全妥了。”坐在櫃臺前的芹源村村民方建洪説,4月21日買了一輛長鈴牌摩托車,通過便民服務中心代辦汽車下鄉的補貼手續,15個工作日以內,650元就會打進他的賬戶。

  辦理分戶、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審批建房……凡是涉及老百姓的服務、審批事項,一個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説起“中心”的好處,池淮鎮黨委書記賴潔玉頗為自豪。然而,這份方便,來之不易呀。她説,設立“中心”之前,鎮裏的七站八所辦公場地分散,幹部流動性大,群眾常跑冤枉路,人難找、事難辦,老百姓怨言多、意見大。

  這種現象,曾讓基層的幹部們深感憂慮。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無疑就是為了更好地為群眾服務。百姓需要啥服務,黨委、政府就得提供啥服務。在數年前就已建立106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去年,衢州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進一步鞏固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成果,將便民服務網絡延伸到村,建立村便民服務中心,讓村民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多、更便捷的服務。為此,該市還對鄉、村級代辦員進行業務培訓,專題輔導辦事要求、代辦流程,至今已累計培訓6500多人次。

  “中心”的服務,也在向縱深發展。江山市清湖鎮的花園崗村,就在世界自然遺産——江郎山的旁邊。剛走進村便民服務中心,只見村委會委員何彩霞正接聽電話。原來,一個70人的上海旅行團,這個週末要來吃住一天。她説,村裏有19戶農民辦農家樂,便民服務中心自然也要為他們與旅遊團隊牽線搭橋。

  服務看似家常閒事,卻潛移默化,深入人心。衢江區大學生村官寧春,已在茶坪村工作了近4年。她覺得,隨著便民服務的深化,村民也變得越來越講道理,鄉村幹部的工作也越來越好做了。

  目前,衢州全市1810個村(社區),已建成1508個便民服務中心,覆蓋率為83.3%。近兩年,鄉鎮和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受理代辦各類事項32.6萬件,已辦結30.2萬件;為群眾提供全程服務15萬人次,去年底群眾測評滿意率達98.7%。

  到今年6月,衢州將實現村級“中心”的全覆蓋。屆時,所有村的村民辦事不用出村,自有幹部跑腿來幫忙。

  一份“家底”:還給群眾自己管

  群山環抱之中的常山縣芳村美麗而寧靜。

  村黨支部書記段光亮迎上前來,指著四週的新路新橋新房説:“近年來,村莊整治工程項目越來越多,村幹部有沒有借機搞腐敗?規範招標沒有?質量監控到位嗎?集體的錢花到哪去了?稍有不慎,就容易激起矛盾。”

  怎麼化解?“民主決策,有事大家一起來商議唄!”段光亮笑著説,“‘家底’一定要讓村民知曉,藏著掖著,最後可能就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這不,前段時間外地客商看中芳村集體的300多畝毛竹山,原先想“流轉50年,一次性支付60萬元”,大家協商後改為“流轉28年,每畝租金100元至120元,押金不低於一年的承包款”。對比新舊方案,28年的收益比50年的收益多了近40萬元。“要是不商量,50年流轉出去了,村民指定不幹”。

  衢江區周家鄉原彭堂塢村的橘樹園,承包到期後公開招標,承包額從每年的3500元降至1500元,村民沒有異議。同一年,周家鄉原裴家村推出140多畝殘次林對外承包,招標條件只是年租金8000元至1萬元,在無人問津流標後,村幹部通過私人關係與老闆以1.7萬元簽訂承租合同,結果,村民卻懷疑其中有“貓膩”,30多人到鄉政府反映要求終止合同。

  這是為何?原因很簡單:原彭堂塢村召開過村民大會,事情的來龍去脈,村民清清楚楚,而原裴家村只是少數村幹部知曉,村民並不了解。“決策村級事務,不是幹部,是村民。”衢江區委書記朱建華思考道,為此,包括動議、審議、報審、討論、告知等五個步驟的“亮家底”民主決策五步法,在衢江區全面推開。

  “家底”變“當家人知道”為“家裏人明了”,衢州市還在1743個村全部建起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管村裏的一切大小事務。翻開記錄本,龍遊縣隔塘村村監會主任林前新説,村裏原計劃投資2.8萬元建公廁,村監會一審核只需1.3萬元,為集體節約了1.5萬元;糧食直補名單張榜公佈,村民反映上報面積有誤,村監會立即督促村幹部重新核定如實申報……當村務、財務越來越規範,隔塘村也悄悄摘去了人民來信第一村的“帽子”。

  不只是村(社區)要向群眾“亮家底”,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決策、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點工程、重大活動,也要在市、縣兩級領導層面中公開“曬一曬”,進行經濟效益和社會穩定風險“雙評估”。去年,全市共評估53件重大事項,對其中3項有涉穩隱患的項目予以暫時“停牌”。

  民間自有大智慧,“亮家底”民主決策,從“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變,真正還權於民。去年,全市4000多個新農村建設項目,全部通過民主決策,按項目建立監督小組,實行全程監督和公開招投標等,沒有一起因項目建設或村務公開而引發集體上訪事件。

  一張“網格”:社會力量促和諧

  社會管理,離不開基層幹部群眾和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因為,其廣泛性、複雜性,決定了做好社會管理需要組織、動員、鼓勵、倡導方方面面的力量參與其中,要群策群力。

  發揮出民眾的力量。自2009年以來,衢州市不斷完善著“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以村、居為單位劃分23282個網格,建成一支近3萬人的服務隊伍。他們,就像黨委政府連接基層的千里眼、順風耳,既能深切地體察百姓疾苦,熱情相助排憂解難,又能敏銳地感知社會矛盾,及時施策防患于未然。

  “蘭花阿姨,我失戀了……”、“蘭花,女兒拿走了老頭子的工資卡,不肯還……”葉蘭花,柯城區荷花街道興華社區的調解主任,也是“網格”負責人之一。自去年3月份用手機自費開通“蘭花熱線”以來,她已撫平了許多心靈的皺褶。

  一名叫小涂的年輕女性,自小父母離異,親生父親不認她,婆婆看不起她,丈夫又長年在外打工,感覺很無助,竟萌生了自殺的念頭。“不要和自己過不去,因為一切都會過去……”接到小涂的電話,葉蘭花耐心開導了她20多分鐘。這以後,葉蘭花每天都要通過電話、短信和QQ與小涂“聊上幾句”,直到小涂走出心靈的陰影。

  而在開化縣城關鎮的桃溪村,村民方金古主動向村裏提出,要求走家串戶,幫助村幹部化解矛盾,當起村裏“老娘舅”。為此,他説,“退休了,在家裏呆著也是呆著,為村裏做點事吧。”在桃溪村,還有一批村民,自願組織了村清潔衛生隊,每天早晨5時多,就早早地起床,在村裏搞起清潔衛生。現在,整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網格”成為基層社會管理服務的“新單元”,“上面千條線”匯聚到“基層一張網”,實現“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理,每一戶人家都有人服務”。去年,“網格”共收集掌握民情信息10.1萬條,徵求意見建議5萬餘條,幫助群眾解決問題4.3萬多個。

  編織好參與社會管理的“網格”,衢州也在探索走專業化的路子。市、縣兩級建立了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一年來接待群眾諮詢350人(次),受理醫患糾紛57起,成功調解55起,為患者爭取賠償金共計180多萬元。道路交通、安全生産、食品安全、勞動保障、環境保護、水利等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已接待來訪1167人(次),受理糾紛244件,成功調解232件,幫助群眾得到經濟補償577.2萬元。

  急事、難事、煩心事,事事有人管;熱線、熱心、熱面孔,真情溫暖百姓;大網、小網、無形網,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老百姓需要隨時能“觸網”,享受各種公共服務。由此,地處浙閩贛皖四省邊界、治安形勢歷來相對複雜的衢州,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成為“平安高地”。

責任編輯:張洋

熱詞:

  • 中心
  • 網格
  • 為民作主
  • 糧食直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