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視頻]模擬大爆炸 強子對撞機“開撞”

CCTV.com  2010年03月31日 01:3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進入[午夜新聞]>>

  

  

  

    歐洲(CERN)跨越日內瓦市郊瑞士、法國邊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兩個質子束流30日對撞成功,與歐洲的控制室遠程連接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對媒體説,中國科學家參與了LHC上的4個大型探測器和物理實驗,為本次數萬億電子伏特、迄今最高能量質子束流的成功對撞作出貢獻。

    據中新網報道,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體物理中心研究員陳國明介紹説,中國科學家參與到LHC隧道裏安放的4個探測器CMS(緊湊繆子線圈)、ATLAS(超環面儀器)、LHCb(底夸克探測器)和ALICE(大型離子對撞機)當中,其中,中科院高能所&&對CMS和ATLAS探測器作出重要貢獻。CMS和ATLAS兩個實驗的物理目標是尋找希格斯(Higgs)粒子、額外維度和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質。希格斯粒子是一種理論上預言的能解釋其他粒子質量起源的新粒子。

  4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3000名科學家參與了CMS和ATLAS實驗。中國內地有4家科研單位參與CMS實驗:中科院高能所和北京大學組成的CMS中國組成功建造1/3的端部繆子探測器陰極條室和阻性板室,並參與擬定CMS技術設計報告;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向CMS提供了核心探測材料——用於電磁量能器的5000余根自主研製的鎢酸鉛閃爍晶體;中國科技大學參與電磁量能器的研製;CMS中國合作組在中科院高能所建立CMS實驗遠程控制中心,與在CERN和美國費米實驗室一起輪班承擔CMS實驗的一部分實時控制工作。

  由中科院高能所、山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南京大學組成的ATLAS中國組,則對ATLAS實驗的繆子探測器和電磁量能器的設計和建造做出重要貢獻。

  陳國明稱,目前,CMS和ATLAS實驗的中國科學家正積極參與探測器日常運行值班和非常複雜的模擬數據分析,為用即將獲取的實驗數據發現包括希格斯在內的新粒子和新物理現象做準備。中科院高能所的計算中心還建立LHC數據分析網格平臺,加入全球LHC實驗數據分析網格,為中國物理學家和世界各國的物理學家服務。

  LHC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建在周長為27公里的環形隧道裏,隧道埋在地下50到175米處。LHC的設計目標是對撞兩個反向迴旋的質子束流,質子束流的總能量最高達14萬億電子伏特。專家認為,LHC對撞成功標誌著LHC物理研究的開始,意味著一個粒子物理新時代的到來。

責編:劉一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