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5日 06: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國企業文化(聯想控股)現場會,王忠禹會長(左三)與柳傳志董事長(左四)共同為示範基地揭牌。

  林瑞泉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文化建設植根于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實踐,在不斷探索、創新中取得了長足進步,不僅取得了豐碩成果,而且涌現出了海爾、聯想、華為等一大批企業典範。近年來,為適應變革調整的大趨勢,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抓住機遇,主動應對全球化挑戰,在新一輪的國際競爭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我國企業文化建設更加注重用科學發展理念引領、支撐企業由外延式增長向內涵式增長的轉變,使其在提高企業管理績效、增強企業內生動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等方面發揮更加行之有效的作用;並在培育品牌、提升商譽、打造企業軟實力、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方面産生更大的影響。

  本屆全國企業文化年會將在總結經驗成果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如何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入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

  一、深化企業文化工作,改善提高企業發展質量

  當前,我國企業面臨著比以往更加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結構調整壓力不斷加大,轉變發展方式日益緊迫,資源、能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強,全球化産業變革與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這些都對我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了嚴峻挑戰,同時也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如何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促進企業轉變發展觀念、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首先,要注重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企業核心價值觀是引領企業發展的“風向標”,反映了企業對自身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的本質認識,體現了企業在價值創造中追求的最高境界。青島海爾集團用“真誠到永遠”表達了他在創造品牌價值時最看重的品質,並以此確立了海爾在我國家電品牌中的領先地位;中國移動公司把“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作為企業的最高追求,從而贏得了廣大用戶的信賴;IBM公司提出“創新為要、成就客戶、誠信負責”的新的核心價值理念,為其成功實現由PC製造商向IT信息服務提供商的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其次,要注重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緊密結合。企業文化要發揮實效,能夠切實落地生根,關鍵要與企業管理實際緊密結合。一方面,要將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思想體現到企業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中,滲透到日常的運營管理和工作流程中,反映到各項激勵機制當中;另一方面,要立足於基層文化、崗位文化和團隊文化建設,建立分工負責、協調一致的企業文化管理體系,通過持續不斷的熏陶教育,使員工認同和接受企業的價值觀和企業經營理念,並逐漸內化到員工的思想和行動中。聯想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建立以“説到做到、盡心盡力”為“聯想之道”和以“管理三要素”為思想基礎的企業文化管理模式,使“聯想文化”真正成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培養鍛鍊人才隊伍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靈魂工程。

  最後,要注重企業文化的不斷創新。先進的企業文化能夠在借鑒、吸收、融匯優秀企業文化的長處和智慧的同時,根據企業發展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不斷加以創新、改進和提高,賦予企業文化新的時代內涵。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在繼承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緊扣時代發展主題, 大力倡導“科技杭鋼、綠色杭鋼、和諧杭鋼”,賦予了“杭鋼文化”新的使命與責任,使杭鋼集團始終保持著與時俱進的良好狀態。

  二、加強企業道德文化建設,促進企業誠信經營

  企業的道德文化水平是衡量企業發展質量的重要尺度。一直以來,企業誠信、道德問題備受社會的關注。據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其中因産品質量低劣、制假售假、合同欺詐造成的各種損失達2000億元。特別是近年來接連出現“毒奶粉”、“瘦肉精”等造假、摻假、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以後,社會公眾對加強市場環境治理、規範企業行為、加大力度打擊不法商業行為的呼聲越來越高,並強烈呼籲企業加強自身的道德約束。從更深一層面看,在誠信道德缺失的背後是道德文化的缺失。今年,溫家寶總理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強調:“要把加強同市場經濟、民主法治、和諧社會建設相適應的道德文化建設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來。”對此,每個企業都要給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推進企業道德文化建設,把誠信經營、文明經商作為企業和諧、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

  1.堅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樹立誠實守信的道德觀。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重信義、講道德的國家,人們常用“一諾千金”來形容信守諾言的分量。企業在道德文化建設中應注重弘揚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引導教育幹部職工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識、誠信意識,樹立嚴於律己、誠實做人、坦誠相待、忠實履行責任義務的良好風氣。同仁堂始終恪守“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古訓,堅持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為企業做大做強積累了深厚的道德底蘊。

  2.堅持“以德治企”,完善企業職業道德行為規範。企業道德文化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宣傳教育上,還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和道德行為規範,制定職業道德標準,明確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素質要求;同時,與用人制度結合起來,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選拔、任用人才,並通過建立考核和獎懲機制,激勵職工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範,約束不道德行為,培養良好的職業操守。

  3.建立健全道德監督機制,加強系統的安全防控管理。道德文化建設不應只限于企業內部,還應輻射到所在行業及與企業利益相關的社會各方,尤其要加強對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道德約束,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實行嚴格的質量、安全檢測與檢查,並對商業合作夥伴進行道德監督和全程信用監控與管理,防止不合格原料、産成品流入企業、流入市場,防範弄虛作假、相互欺詐等不道德商業行為。中糧集團堅持以消費者為導向,控制從田間到餐桌經過的每一個生産、流通環節,確保産品質量可追溯源頭,從而形成了“安全、放心、健康”的食品産業鏈。

  三、加深企業文化融合,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進入戰略性調整的階段以及全球産業競爭格局日益呈現出的複雜而深刻變化,我國企業(特別是大企業)越來越著眼于通過並購重組達到不斷優化結構、合理配置資源、完善延伸産業鏈與價值鏈、提高産業集中度、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的目的。據有關機構統計顯示,2010年我國企業並購案例2656起,披露價格的交易額達到1696.43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從世界範圍來看,目前,企業並購重組已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顯著特徵和跨國公司發展壯大的重要方式,國際直接投資的80%以上是通過並購方式完成的。

  儘管國際間並購重組方興未艾,但成功率並不高。麥肯錫的研究結果表明,70%的並購會因為種種原因失敗,而失敗的主要原因和公司深層文化整合失敗有關。價值觀上的衝突、經營理念的分歧,以及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的隔閡常常是導致重組失敗以及引發重組“後遺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在做好戰略、組織、資産、業務及人員整合的同時,有效防止和克服文化差異對企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是企業並購重組中必須認真對待和妥善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方面,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把形成共同的使命願景和發展目標作為文化融合的中心工作。企業文化融合工作要從統一思想認識、增強認同感和歸屬感入手,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評估目標企業的文化特點,從彼此文化的差異性中發掘文化的相容性,並通過充分的溝通與交流,取得文化共識,構建統一的文化理念體系,形成統一的價值觀與使命願景,確定共同的發展目標,為促進企業全方位的整合做好精神上的定位。中國建材集團在實施文化一體化戰略的過程中,把文化認同寫進每一個聯合重組協議,堅決貫徹統一的企業文化,避免了貌合神離、“集而不團”情況的發生,保證了集團聯合重組的成功。

  另一方面,要緊密聯絡實際,探索適合自身發展方式的文化融合模式。文化融合不是簡單的文化替代或文化相加,而應該是對並購重組企業文化的重塑與再造。在文化融合過程中,企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本著“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共創共享”的原則,根據重組後確定的企業發展方向和發展方式,通過對原有的文化進行整合、提煉與創新,深入細緻地做好文化融合工作,逐步形成特色鮮明、注重實效的文化融合模式,為重組企業實現組織融合、制度融合和管理融合提供有力支撐。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兼併收購了12家企業之後,實施企業文化重塑工程,逐步形成以“包容”為核心的文化融合模式,做到該管的必須要管到位,不該管的堅決不越位,確保母子公司業務能夠健康、有序的協同運行。

  四、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努力實現包容性增長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現代社會對企業的普遍期望和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

  自從11年前聯合國啟動“全球契約”,倡議各國工商界擔負社會責任以來,企業社會責任逐漸被國際社會普遍認同,並形成一種全球性的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積極響應、踴躍參與,取得了顯著成效,他們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節能減排與清潔生産,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在安全生産、提高産品質量與服務水平,維護消費者利益,以及在提高就業水平,改善職工待遇,保護勞動者權益、扶困救災、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負起應有的責任,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並且涌現出許多起模範&&作用的企業。大連萬達集團把做社會企業作為追求的最高目標,在開發商業地産中致力於建造綠色建築,大量採用低碳節能的設計和技術,成為中國商業建築節能的典範;中國黃金集團在建設西藏甲瑪項目中,投入大量資金修路、引水、助學、幫扶困難群眾,不僅維護了民族團結,也極大提升了自身經營環境;中國建築集團、中國水電集團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困難,在玉樹災後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不僅有利於黨和國家的事業,有利於改善民生、改善環境,促進社會和諧;而且有助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公民”形象,有助於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客戶信賴、確立企業的品牌優勢。據有關機構的最新研究數據顯示:有近五成的消費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狀況會影響其購買選擇,有3/4的消費者願意用較高的價格購買社會責任做得好的企業産品或服務,其品牌忠誠度更高。

  需要強調的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能只當成階段性任務來抓,而應以更加長遠的發展眼光和包容的博大胸懷,把推動社會發展,增進人類福祉,尊重平等發展機會,將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大多數人,努力實現包容性增長作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企業文化工作也要以此為重點,通過價值觀的引導和強化企業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不斷提高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願和自覺性,使其真正成為21世紀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時代品格。

責任編輯:呂鵬

熱詞:

  • 毒奶粉
  • 瘦肉精
  • 全球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