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溜索行醫的鄉村醫生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1日 06: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鄧前堆巡診歸來。豐林祥攝

  【閱讀提示】

  他冒著生命危險,在約125米長的溜索上來來往往了整整28年,當地百姓親切地稱呼他“索道醫生”。他叫鄧前堆,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石月亮鄉拉馬底村一名普通的怒族鄉村醫生。

  28年守護村民健康

  初夏時節,怒江大峽谷裏的清晨還有些涼意。5月14日,星期六,鄧前堆一大早就背著藥箱出門了。滑輪載著他從怒江東岸“飛”向西岸,身下30多米處是洶湧奔騰的怒江水,耳畔是呼呼的風聲。這一天,鄧前堆要去給年過八旬的傈僳族老人開扒俄復查身體。

  緊依怒江的拉馬底村,山高谷深,6個村民小組被湍急的怒江一分為二。説起鄧前堆,拉馬底村沒有人不豎大拇指。“這個人好,我們生病,哪怕是半夜,他都會來家裏給我們看病。”

  除了臨時出診,鄧前堆每月都上山巡診一次。巡診前先打電話告訴村民小組長,通知有病、需藥的村民到指定地點集中,鄧前堆按時到達,為村民們診治。如果哪位病人沒來“集中報到”,他就“送醫上門”,親自看了才放心。

  28個寒來暑往,47歲的鄧前堆已累計出診5000多次,步行60多萬公里,診治患者13萬餘人次。他孜孜不倦的奔忙換來了當地醫療衛生狀況的極大改善——拉馬底村計劃免疫健康建證率達100%,預防接種率達98%,孕産婦住院分娩率達90%以上,且從未出現過醫療事故和醫患糾紛。

  6次遞交入黨申請書

  1983年,鄧前堆染上痢疾,在拉馬底村衛生室治病的過程中與村醫熟識。病好後,村醫邀請鄧前堆做他的助手。經過培訓,鄧前堆開始了行醫生涯。

  自當上鄉村醫生那天起,鄧前堆就給自己定下了“人命比天高,救人是第一”的從醫準則。只要鄉親們病了、傷了,他隨喊隨到。

  為此,不會過溜索的鄧前堆逼著自己掌握這項技能。漸漸的,他的技術熟練起來,哪怕是在深夜,他也敢獨自過溜索、打著手電筒攀爬大山了。

  “當了醫生後,總是看見村裏的黨員為重病患者和沒有勞動力的困難群眾砍柴火、收包谷,我就想著我也要成為黨員。”鄧前堆説,工作4年後,他遞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兩年後,他交了第二份……就這樣,在第六次遞交入黨申請書後,2001年7月,鄧前堆終於如願入黨,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

  如今,每次外出,哪怕是上山勞動、趕集、串親戚,鄧前堆都會習慣性地挎上藥箱,裏面裝著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表等簡單的醫療器具,以便隨時在田邊地腳、林間崖下給人治病。

  收入微薄從無怨言

  山間行醫的歲月是艱苦而繁瑣的。然而,直到2010年,由衛生局發放給鄧前堆的補助也不過每月400元。

  除了按規定收取醫藥費,鄧前堆從未向村民們收取過一分錢出診費。許多貧困村民還常常賒欠醫藥費,僅2010年就欠下2.5萬元。但鄧前堆從不開口問鄉親們要錢。

  鄧前堆的家是三間小平房,屋頂未封牢,四面都會灌風進來。2010年,妻子做農活時摔斷了3根肋骨,身為醫生的鄧前堆卻沒有時間照顧妻子。最終,外出打工的兒子放棄了工作,回家照顧母親。説起這事,鄧前堆的眼睛紅了。

  今年1月,當地從石月亮鄉民政辦醫療救助款中拿出錢來,替鄉親們還上了拖欠鄧前堆的部分醫藥費。

  “我從沒想過不做鄉村醫生,我捨不得這個崗位。鄉親們對我好,國家對我好,這輩子除了當醫生,我什麼也不想當了。”樸實憨厚的鄧前堆真誠而堅定地説:“怒江州還有500多名鄉村醫生,他們和我做著一樣的工作。”

責任編輯:韓淩默

熱詞:

  • 鄉村醫生
  • 溜索行醫
  • 索道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