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索道醫生”溜索行醫28年 步行60萬公里(圖)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1日 14: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時代先鋒 時代領跑者風采

怒江溜索醫生鄧前堆

鄧前堆夜間出診

  【閱讀提示】

  他冒著生命危險,在溜索上往返,只為守護鄉親的健康;他行醫28年,儘管條件艱苦,卻從未放棄。他叫鄧前堆,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石月亮鄉拉馬底村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

  壁立千仞的怒江大峽谷中段,一根鐵索橫跨滔滔怒江。一個肩背藥箱的身影,緊緊抓住索繩,使勁蹬腿,滑輪呼嘯而去,載著他滑向對岸……

  他叫鄧前堆(上圖。豐林祥攝),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石月亮鄉拉馬底村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為了村民的健康,他在這條約125米長的溜索上來來往往已28年了,當地百姓親切地稱呼他為“索道醫生”。

  偏遠山村 守護健康

  他累計出診5000多次,步行約60多萬公里

  早春時節,天還很涼。80多歲的老阿媽娜馬稱胃病又犯了,鄧前堆聞訊,立即趕到娜馬稱家裏。“有鄧醫生在村裏,我們都心安了。”20多年來,娜馬稱一直找鄧前堆看病,她已記不清鄧前堆有多少次半夜三更到她家裏來出診。

  1983年,鄧前堆在拉馬底村衛生室治病時與村醫熟識。在鄉衛生院培訓了6個月,1983年11月,鄧前堆開始了他的行醫生涯。

  一晃28年過去了,今年46歲的鄧前堆早已成為這個偏遠小山村的健康守護者。

  2006年,村民娜友哈從汽車上摔下來,腿上被鐵板刮開一條大口子,鮮血淋漓。正在山地裏勞動的鄧前堆聽説後,立即趕去救治。縫合好傷口後,一時與傷者家屬聯絡不上,個頭不高的鄧前堆就背起娜友哈,踏上陡峭的山路,把她送回了家。

  除了臨時出診,鄧前堆每月都要上山巡診一次。巡診前先打電話告訴村民小組組長,通知有病、需藥的村民到指定地點集中。如果哪位病人沒來“集中報到”,他就“送醫上門”,親自看了才放心。

  28個寒來暑往,鄧前堆不辭辛勞,累計出診5000多次,步行約60多萬公里。除了按規定收取醫藥費,他從未向村民收取過出診費。一些貧困的鄉親還常常賒欠醫藥費,僅2010年就欠下2.5萬元。“鄉親們只要手裏寬裕,是不會欠我的。”鄧前堆從沒開口催鄉親們還過錢。他不覺得自己吃了虧,“治病救人,對醫生來説,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溜索行醫 堅守不懈

  “我捨不得鄉村醫生這個崗位”

  鄧前堆所在的拉馬底村,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全村265戶人家1043人,大部分分佈在坡度達50度以上的崇山峻嶺間。毫無安全保障的溜索,一度成為怒江兩岸村民往來交流的主要交通工具。

  要當好鄉村醫生,鄧前堆不得不學著溜索。最初,他也心有怯意,也曾因速度控制不好而被拴鐵索的柱子撞傷。漸漸的,他的技術熟練起來。哪怕是在深夜,他也能獨自溜索過江,打著手電筒攀爬大山了。

  山間行醫的歲月是艱苦的。拉馬底村衛生室兩名鄉村醫生要負責該村1043名村民的診療服務、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宣傳等工作。鄧前堆每3個月就要給全村兒童做一次體檢,整個村子走下來要花一個星期。而直到2010年,衛生局發放給他的補助也不過每月400元。

  鄧前堆的家是公路邊依大岩石而建的3間小平房,屋頂未封牢,四面都會灌風進來。家裏除了一台早已過時的小電視機、必要的被褥和幾件破舊傢具,再無其他財産。

  2010年,鄧前堆的妻子打付恒做農活時摔斷了3根肋骨,然而由於工作繁忙,身為醫生的鄧前堆卻沒有時間給妻子仔細醫治。打付恒至今無法再幹重活。説起這事,鄧前堆的眼睛紅了。妻子卻理解地説:“只要他把別人的病看好了,我就高興。”

  “我從沒想過不做鄉村醫生,我捨不得鄉村醫生這個崗位。”鄧前堆不肯改行去開藥店賺錢,也放棄了當村幹部的好機會,心甘情願地堅守著鄉村醫生這個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