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養豬戶嘆肉價“瘋漲” 稱規模經營利於平穩肉價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1日 05: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5日下午,大興養豬戶王廣義開著“奔馳”轎車到自己的6個養豬場查看。

  “漲瘋了。”幹了10年養豬的王廣義,經歷肉價漲跌的多次輪迴,但眼下這個漲法讓他都感到有點“接受不了”。

  他預計,照這個漲法,不用多久就能換輛“邁巴赫”。

  每公斤生豬賺7元再漲想換“邁巴赫”

  除了養豬戶的身份,王廣義還是北京一家養豬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合作社有29家養豬戶,生豬存欄達60萬頭,其中王廣義自己擁有6個養豬場,大約4000頭豬。

  “現在我們批發給肉聯廠的價格都達到20.4元一公斤了。”王廣義看著自己的豬笑著説,“一頭110公斤的豬去年賣1000多塊錢,今年都能買到2200多元。”

  根據新發地市場統計數據,去年同期北京地區玉米的價格是0.92-0.94元/斤,今年年初是1.02-1.04元/斤,現在是1.15-1.18元/斤,玉米的價格同比上漲了26.34%。去年同期北京地區養豬場雇用當地的農民,月工資900元,年底漲到1200元,現在是1500元,工資同比上漲66.67%。

  但在王廣義看來,養豬成本增加相比豬價上漲,這次顯得影響較小。

  養豬飼料60%都是玉米,去年的價格已達到1.8元每公斤,今年漲了幾毛錢,達到2.2元每公斤。雖然玉米價格、人工成本和房屋、水電費用都提高了,但是每斤生豬肉的成本僅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幾毛錢。算下來養豬的成本在13元/公斤左右,但現在一公斤生豬賣20元,能凈賺7元。

  照這個漲法,王廣義算了算,再有一年就能將“奔馳”換成“邁巴赫”。

  他時刻留意豬肉市場行情,也聽到有專家分析,這輪豬肉“牛市”會持續到年底。

  王廣義認為,如果沒有政府調控政策出臺,“牛市”將持續一年。他的依據是,從母豬育種到生豬出欄,這個週期恰好是一年。這一年,生豬銷售價格不會低於每公斤16元。

  為此,他準備擴大養殖規模,新養豬場已在河北玉田開建,年出欄達10萬頭。

  前兩年“最多一頭豬虧300元”

  賺了錢的王廣義,並沒有忘記賠錢的時候。

  “現在賺的錢,實際上是彌補過去兩年的虧損。”他説,豬肉價格在2008年達到高峰後,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下跌,一直處在低迷狀態,尤其是去年豬肉的價格低得不正常,小養殖戶紛紛撤離,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上半年的供應缺口。

  2008年毛豬銷售價最高達到19元/公斤,王廣義説,那時毛利潤在50%以上。但好景不長,2009年受甲型HIN1流感的影響,毛豬收購價一下子跌到7元至8元/公斤,當時光飼養成本就要12元/公斤。以一頭100公斤的毛豬算,多賣一頭要多虧300多元。

  去年5月份,肉價最低跌到10元/公斤,隨著飼料人工等上漲,成本漲到了13元/公斤。好在這樣的日子並沒持續多久,隨著肉價慢慢回升,王廣義的養殖場逐漸保本,微利。

  經歷了大風大浪,王廣義坦言,養豬合作社與小養殖戶相比,抗風險能力更強。

  據新華社報道,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生豬價格連續9個月下滑,養殖戶虧損面一度達到58.2%,部分養殖場戶縮減養殖規模。據農業部定點監測數據,1至6月生豬出欄同比減少4.8%。

  散養戶成立合作社對抗風險

  豬肉價格大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量劇增—肉價下跌—養殖戶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量減少肉價再次上漲……

  王廣義也曾飽經這樣的循環,他説以傳統規律來看,這種“豬週期”一般為3年,

  2001年,王廣義的豬圈裏只有30頭豬。他用好品種、好飼料養出的豬,深受走街串巷的收豬人的歡迎。

  肉價上漲讓他嘗到了甜頭。但這樣的好景並沒有維持多久。所有人都看到了養豬的豐厚回報,家家都在拼命喂豬。

  2004年全國暴發豬疫情,豬肉價格驟跌。賣豬所得還不夠飼料錢,為了不致虧得太厲害,不少養豬戶甚至把生産的母豬殺掉。大多數人都放棄養豬,改作別的行當。

  “養豬行業永遠不會失業,人們什麼時候都要吃豬肉。”王廣義沒有退出,賣了自己的汽車修理廠,買下了兩個養豬場,他的豬增加到1100頭。

  2005年,王廣義所在的村子養豬的人又多了起來,銷售倒不是問題,只是貨款總是不能按時收回。有個集團公司欠王廣義等養豬戶的貨款,每次去要欠款時,總是空手而歸。

  隨後,王廣義就和這幾家聯合起來一起去催收欠款,幾次下來效果不錯。大傢伙兒就萌生成立養豬協會的念頭,就有了如今的養豬專業合作社。

  “豬週期”越來越短且沒規模

  這幾年,王廣義認識到,“豬週期”越來越短,而且越來越沒有明顯的規律性。

  他説,豬肉價格之所以週期性出現高峰和低谷,就是因為養豬門檻比較低,一旦一波市場行情到來,就出現“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的局面。

  如果養豬散戶越來越少,成規模、標準化的養殖集團增多,生産上隨意性小了,豬肉的價格也就逐漸穩定了。

  但新發地市場統計部劉通認為,散養戶心裏明白,過了虧損期將是盈利期,他們是虧得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才棄養的。

  2008年5月豬肉價格下降,許多散戶既得不到政府的補貼,又貸不到款,最後退出養豬業,而目前的散養戶復養積極性不高,導致目前毛豬的存欄量下降,存欄量恢復緩慢。規模養豬場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除了他們的資金實力略強一些以外,更主要的是作為當地的龍頭企業,既能得到政府的補貼,也比較容易得到貸款,這與他們吸納了散養戶本應得到的補貼不無關係。

  本報記者 劉澤寧

責任編輯:張冀文

熱詞:

  • 養豬戶
  • 肉價
  • 瘋漲
  • 規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