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焦點訪談]打開中國奇跡的問號(二) 學習型政黨(20110701)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1日 2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340e309a066a457c178169b09ec8c305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CCTV-1

    7月1日  19:38

   重播:

    CCTV-1

    7月2日  06:10

     

    CCTV-新聞

    7月2日  04:42

     

    CCTV-新聞

    7月2日  15:15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幾天前,中共中央組織部宣佈,到2010年年底,中國共産黨黨員總數已達到8026.9萬名。8000萬是一個什麼概念?當今世界上人口超過8000萬的國家也不過只有14個!國外很多人都很好奇,中國共産黨究竟用什麼方法來管理好數量如此龐大的黨員,並且始終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為什麼能用62年的時間,走過其他國家用幾百年才走過的現代化歷程?其實,這些問號的答案,都指向了一個公開的秘密:學習。

  首創集體學習制度

  2010年8月2日,韓國《中央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領導人正在努力學習”的文章。文章中寫道:“7月23日,中國國家權力的核心--25名政治局委員聚集到中南海懷仁堂,但看起來不像在開會,他們正在聽講,就像學生一樣。”韓國媒體描述的正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場景。

  2002年12月26日,十六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從此確立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制度。2002年至今,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74次,約40天就有1次課。西方媒體驚嘆道:“其頻率之高、涉獵之廣、研究程度之深,歷來罕見”。至今已有140多位專家學者被邀請進了中南海懷仁堂。美國《紐約時報》記者霍華德弗倫奇撰文稱:“中國新一屆領導人開創了與專家學者定期磋商的做法。他們就大國的興衰、全球經濟發展、憲法法律和地區安全等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廣泛探討。”他的評價是“中國為真正重要的思想開了一扇窗”。 曾經兩度被邀請進懷仁堂講解的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薛瀾教授也有同感。他説:“可能在全世界的政黨中,作為集體學習制度,我想中國共産黨是首創”。 

  匈牙利《經濟週報》認為:“學習開闊了中國高層的視野”;採訪過中國高層領導人的美國作家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博士説:“當中國共産黨的高層領導人會見我的時候,我很高興地看到,他們比我見過的世界上其它任何國家的領導人都更關注學習”。

  學習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重視學習、善於學習”是中國共産黨一貫堅持的傳統。 72年前,毛澤東站在延安的窯洞前,滿懷豪情地提出:“要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那麼中國共産黨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嚴書翰認為,我們學習是為了解決問題。當年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是為了解決戰爭問題,今天在社會主義時期我們主要是為了解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當中提出的重大問題。

  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和回答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提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都需要學習,不僅要從書本上學,從實踐中學,更要創造性學習、創造性實踐。90年來,中國共産黨人不斷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責任編輯:劉岩

熱詞:

  • 焦點訪談
  • 建黨90週年
  • 學習型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