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焦點訪談]打開中國奇跡的問號(一) 在憂患中前行(20110629)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9日 2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796ff261a5ba4afce543269a108e6f9a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CCTV-1

    6月29日  19:38

   重播:

    CCTV-1

    6月30日  06:10

     

    CCTV-新聞

    6月30日  04:42

     

    CCTV-新聞

    6月30日  15:15

 

  今天,越來越多的國際觀察家認為“中國崛起是21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短短三十多年中國所發生的變化,在國際社會眼中,有許多“不可思議”和“沒有想到”。為什麼中國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如何解決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的?中國科技創新為什麼會取得驚人速度?中國和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創造出這些奇跡?焦點訪談將從今天開始推出系列節目,為您打開這些中國奇跡的問號,解開中國奇跡的密碼。

  作為一個成立90年、執政超過60年的政黨,中國共産黨的生機和活力究竟從何而來?一些人對此感到不解,而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解開的中國奇跡的第一個密碼。

  憂患中誕生

  一位名叫利卡爾頓的美國記者曾拍攝20世紀初的中國。“荒蕪的家園充滿悲傷”,利卡爾頓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無家可歸、饑餓的難民到處都是。”

  這些場景也曾深深刺痛了許多中國人的心。一批批仁人志士踏上了尋求救國救民的漫漫征程。李大釗就是其中一位。1913年,24歲的李大釗東渡日本,希望能找到一劑救國良方。

  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李大釗。在李大釗、毛澤東等一批早期共産主義志士的推動下,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中國共産黨在憂患重重中誕生了。

  在憂患重重中誕生的中國共産黨猶如黑夜裏被劃亮的火柴,給苦難的中國帶來了一線生機和希望。十五年後,以斯諾為代表的西方記者來到延安等解放區進行了實地考察後,大膽預言中國共産黨人“表現了東方的希望”。歷經28年的腥風血雨,中國共産黨終於迎來了革命的勝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

  第一份答卷:化解危機

  剛剛領導中國人民從苦難中站起來的中國共産黨卻並不被國際社會看好,一位美國學者説,“共産黨在恢復中國經濟並使之現代化方面遇到巨大的困難”,推測“中共的勝利將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

  “新中國成立之初,軍事上人民解放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經濟上接受的是一副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龐松説:“國際上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拒絕承認新中國”。

  對於嚴峻的現實、國外的預言,毛澤東在建立新中國前夕,就曾深深思考過。他把黨的工作中心從農村向城市轉移看作是進京趕考。正是帶著趕考的心態,中國共産黨全力以赴應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各種困難。

  讓外媒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共産黨在短短幾個月,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即已實現。經過3年努力,到1952年,中國共産黨更是成功實現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主要農工業産量均超過舊中國最高水平。1956年,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共産黨成功化解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危機,交出了讓世界為之驚訝的第一份“答卷”。

  改革開放 從危難中奮起 

  1954年中央政府首次提出了建立現代化國家的構想,但從1956年開始的極左路線和十年內亂使新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數次停頓。

  七十年代末,雖然十年浩劫結束,中國也達成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共識,但“以階級鬥爭為綱”仍然籠罩著中國,在這種形勢下,任何實質性的改革和突破都難以進行。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明確提出,全黨的工作重心要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經濟建設上來。鄧小平説:“如果現在再不進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在中國當代史上,1978年被稱為改革開放元年。1979年,鄧小平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封面文章這樣寫道:“鄧小平發起的改革,正在使一個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國,在短短一年內發生了讓世界感到震撼的變化。” 

  風雲劇變中創新

  但國際風雲變幻,80年代末,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中國共産黨人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在實踐中積累了治黨治國治軍新的寶貴經驗,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説:“'三個代表',這是對於執政黨怎麼樣更好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領導好這個國家現代化建設,提出了科學理論,對於我們在那麼複雜的局面下,統一全黨全國人民思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992年,中國共産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偉大創舉,使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

  2001年11月10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意味著中國從此開始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舞臺,也意味著中國將面臨著更加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繼續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李君如説:“這就是根據我們改革開放以來在發展經濟中取得的成就和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解決我們的發展必須是全面發展,是可持續發展,而且能夠統籌兼顧,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國內國外之間的協調發展”。

  經過中國共産黨人30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改革開放取得了讓世界為之驚嘆的成就。30多年間,經濟實現世界少有的年均9.9%的增長速度。

  在實現經濟騰飛的過程中,危機和憂患也隨處皆有。2008年,汶川大地震、舉辦奧運會、國際金融危機暴發,對中國共産黨來説,都是嚴峻的考驗。在高效抗震救災、成功舉辦奧運會,成功抗擊金融危機後,世界媒體的目光一次次聚焦中國。

  美國2009年的一期《時代》週刊的封面上,一隻熊貓正拿著打氣簡給癟了的地球打氣,封面文章稱“在全球渴望走出經濟陰霾之際,都指望中國能成為其探路明燈”。而安哥拉通訊社更是將建黨90年的中國共産黨還能保持這樣的生機和活力稱為“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跡之一”。

  龐松説,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保持生機和活力,就在於她生於憂患、長于憂患,在近代以來在中國內外矛盾的巨大衝突中,不斷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在危機處理中,開闢前進道路,抓住機會加快發展。

  90年來,生於憂患,成長于憂患,發展壯大於憂患的中國共産黨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當國歌響起,它都在時刻提醒,不管未來的道路上會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中國共産黨都會帶領中國人民為國家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沉著應對,不斷前行。

責任編輯:劉岩

熱詞:

  • 焦點訪談
  • 中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