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獻上首都人民的美好祝願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7日 08: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獻上首都人民的美好祝願

  ——北京市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展覽籌備側記

  6月25日晚,最後將1.5公里展覽路線上1500幅照片、400件實物展品、20段視頻和12處實景檢查一遍,“一切為了人民——北京市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展覽”設計創作組組長、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陸兵和他的8人設計創作團隊這才離開位於中華世紀壇地下二層的臨時辦公室。

  “一切為了人民”彌補十年缺憾

  “10年前的北京市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80週年展覽,就沒有一個響亮的標題。”從事黨史工作30多年的陸兵,回憶起10年前自己參加籌辦建黨80週年展覽的情況。

  為了能給本次展覽確定一個準確、響亮的主題,設計創作組的同志們圍坐在會議室裏專門討論,尋找靈感。當大家翻閱、讀到《共産黨宣言》時,“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中國共産黨的奮鬥歷程,正體現了“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根本宗旨,因此大家提出了“為了人民的利益”和“一切為了人民”兩個標題方案。

  “為了人民的利益”、“一切為了人民”,通過反復吟誦比較,大家都感到“一切為了人民”這六個字最簡練,也最能體現黨的宗旨和時代特徵,最終創作團隊一致認可了這一主題。

  “厚今薄古”,新世紀加速發展獨立成篇

  中國共産黨的90年輝煌歷程,經歷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階段,在展覽中如何劃分發展的實踐脈絡,安排展覽的總體結構,令設計創作組的成員們頗費心思。

  陸兵説:“歷史展覽,時代越近就越難辦,誰都可以有不同的認識,誰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進入新世紀,北京的加速發展有目共睹。我們覺得,要體現發展的理念,要體現與時俱進的思想,就要有厚今薄古的勇氣。”

  展覽中最新的一張圖片,記錄的是本月初剛剛結束的市委十屆九次全會通過《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推進社會建設的意見》。

  “這是新聞,也是歷史,充分體現了黨在現階段的重大歷史任務,體現了展覽與時俱進,緊扣時代脈搏!”開展第一天,觀眾在留言簿上的話,對這種“厚今薄古”給予充分支持。

  黨的事業“青春壯麗”

  “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時候二十八九歲,陳望道將《共産黨宣言》翻譯成中文時29歲,而毛澤東讀到《共産黨宣言》時也只有27歲,黨的事業是朝氣蓬勃的事業。”

  還沒開展,陸兵就判斷自己在這次展覽中的得意之筆——“青春壯麗”照片墻會受到大家喜愛。169張珍貴的頭像照片,記錄了169位北平地下黨員的青春面容。為了蒐集這些珍貴的照片,負責徵集工作的同志一戶戶登門拜訪,遇到老同志或家屬只有一張照片擔心丟失的,他們就把複製設備拿到老同志家中現場複製。

  據陸兵統計,各個時期在北平戰鬥過的中共地下黨員約萬人以上。在展覽進行期間,組委會仍在繼續徵集照片,這些珍貴的照片將由北京市檔案館永久收藏。

  段君毅、李錫銘、榮高棠、王大明、蘇民……一位位群眾熟悉的老領導、老藝術家,他們在青年時代就找到了正確的道路,把青春獻給了人民解放事業,用青春的力量,開創出一個屬於人民的新時代。他們是值得人民永遠銘記的。觀看展覽的玉淵潭中學同學紛紛在照片墻前與“同齡人”合影,一位同學説:“和他們比起來,我們今天的生活條件好得多,可是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事情,比當時的他們少得多,也簡單得多,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廣泛徵求意見,18位老同志的意見件件有回復

  記錄歷史的展覽,必須要得到歷史當事人的首肯,特別是要充分聽取和吸收老同志的寶貴意見。

  市委常委會兩次研究展覽籌備工作。厚達一百多頁的展覽腳本送給18位市級老領導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相關委辦局及16區縣,徵求意見。

  每一位老同志都認真通讀腳本並提出了意見。市政協原副主席陳大白補充了上世紀50年代初,由北京倡議,中央同意設立人民助學金的寶貴歷史事實,辦展人員認真採納並製作了相關的展板。市級老領導共提出數十條意見和建議,展覽籌備組認真做到件件有落實、有答覆。

  各委辦局都希望展覽中充分反映自己所在行業、領域的傑出成就,紛紛都拿出本行業、本領域最珍貴的歷史資料、最好的成績提供給組委會。磁懸浮列車、世界最大的多點電子觸摸屏等最新科技實物,有力説明了首都科技創新實力的日益增強。

  青年創作者引入現代科技藝術

  “1991年舉辦的建黨70週年展,是在剛剛開放的正陽門城樓上,空間有限,條件有限,展覽的內容也簡單多了。”

  回憶起20年前的經歷,陸兵對本次展覽中先進科技和藝術表現手段的運用充滿自豪。“在展現1949年北平解放時,你走過我們搭建的走廊,兩邊墻上的場景同步播放的是當年人民解放軍入城時的視頻,你仿佛感覺自己就是一名參加入城儀式的解放軍戰士。”

  “還有我們的北京人家,一間小屋子場景不換,就通過視頻技術的變換,讓觀眾感受到一個普通北京家庭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紀的生活狀態。”

  這些先進技術的運用,充分得益於設計創作團隊中的年輕人。8人團隊中,組長陸兵是來自市委黨史研究室具有30年黨史工作經驗的老同志,也有來自《前線》雜誌的理論專家和來自本報的青年時政記者。大家觀摩借鑒世博會上各國展館的豐富表現手段,為辦好本次展覽貢獻智慧和靈感。

  一次紀念 一堂黨課 一種感悟 一幅願景

  從去年5、6月份提出倡議,到形成展覽方案、編訂大綱、撰寫腳本、徵求意見、反復修改,能夠編號的重要修訂稿就有數十次之多。腳本確定後製作展板和搭建場景,各種具體的修改又不下上百次。

  為了防止出現任何紕漏,理論專家反復審看文稿,攝影專家逐一審閱照片,在展覽全部布展完成後,還特邀兩位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認真審閱全部文字,專門就錯別字和錯誤標點進行挑錯。

  陸兵告訴記者,我們希望通過籌辦一次高質量的展覽,實現“一次紀念,一堂黨課,一種感悟,一幅願景”的辦展目的,這是對黨的一次深情紀念,是全市各級黨組織的一堂生動黨課,是每一位觀展黨員群眾的一種歷史感悟,是對首都未來發展的一幅美好願景,我們願意為此貢獻出全部的智慧和心血,辦成一次“一切為了人民”的精彩展覽,向黨的90華誕獻上首都人民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