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鄭必堅:中國共産黨的“馬克思主義新覺醒”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12: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變動 新覺醒

  ——從9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大變動看中國共産黨的馬克思主義新覺醒

  鄭必堅

  從1921年到2011年,中國共産黨走過的波瀾壯闊的90年,既是世界歷史大變動的90年,也是中國歷史大變動的90年。與世界歷史大變動緊密相聯的中國歷史大變動在廣度、深度上,在由此引起的衝擊力、震撼力上,實為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所僅有,也為世界歷史所罕見。

  這90年,中國開頭是深陷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困境,今天則是昂首闊步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上;開頭是國家瓜分豆剖、人民積貧積弱,今天則是國家團結凝聚、人民充滿希望;開頭是飽受蹂躪、任人宰割,今天則是獨立自主、和平崛起,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展現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這90年,中國相繼實現了三大歷史性轉變。一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二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三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中國這90年曆史大變動由何而來?綜觀全局,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就在於有了一個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並且一以貫之地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行動指南的領導核心;有了一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能夠依據世情、國情、黨情的不斷變化和億萬人民偉大實踐的不斷深入而持續獲得馬克思主義新覺醒,形成並不斷發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主心骨和領路人。這個領導核心,這個主心骨和領路人,就是中國共産黨。

  從90年曆史大變動看中國共産黨的馬克思主義新覺醒  

  我們所説的“馬克思主義新覺醒”,乃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基礎上,把自己的思想從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理解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新覺醒,是堅持以中國問題為中心學習研究和應用馬克思主義、並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世界和中國的實際而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新覺醒,是黨的指導思想真正能夠解決中華民族面臨的各項歷史性課題、使中國的生産力不斷獲得新解放並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福祉的新覺醒。

  回溯9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國共産黨總體上獲得了哪些真正能夠救國救民、富國富民的馬克思主義新覺醒呢?

  第一,深入分析中國社會經濟政治和階級狀況,對1840年後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和特點作出科學判斷,鮮明提出了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這個具有極特殊國情的東方大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而不能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産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

  第二,提出鋻於中國特殊國情以及世界進入帝國主義和無産階級革命時代的歷史條件,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即首先經過民主革命,爾後才能進入社會主義革命的根本戰略觀念。在此基礎上,搞清楚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確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也只能由中國工人階級(通過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以社會主義為前途的根本戰略方針。

  第三,提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像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而中國資産階級則分為大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兩部分,由此又提出了聯合民族資産階級的統一戰線政策。抗日戰爭時期,還實行對一部分抗日的大資産階級也加以聯合、更廣泛的統一戰線政策。

  第四,提出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只能是以農民為主力軍、以武裝鬥爭為主要形式、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人民大革命。同時,進一步提出“槍桿子裏面出政權”,人民軍隊必須實行“支部建在連上”,必須絕對服從黨的領導,實行“黨指揮槍”。

  第五,提出適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和農村環境下建設馬克思主義革命政黨的特殊艱巨性,需要進行“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同時,提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這三項乃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

  第六,經過延安整風這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育運動,統一了全黨思想,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毛澤東思想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偉大成果。

  第七,新中國成立後,以“過渡時期總路線”為指引,有步驟、分階段地成功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特別是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指引下,經過空前規模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第八,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深刻指出我國依然存在著生産關係與生産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並且提出正確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的問題,指出人民內部矛盾成為國內政治生活的主題。

  第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經過從指導思想到具體工作路線、工作方針上的撥亂反正,認真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種種嚴重失誤特別是“文革”教訓,進一步確認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摒棄“以階級鬥爭為綱”,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由此形成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第十,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對社會主義進行再認識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目標性、綱領性的基本命題。與此相聯絡,確認“馬克思主義最重視發展生産力”,“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並且確認直到21世紀中葉即2050年以前中國都將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産力”。

  第十一,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過程中,提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革命是解放生産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産力”,“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從農村開始,進而發展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的全面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爾後又提出,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産生的“新的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第十二,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立足時代特點和基本國情,提出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三步走,即依次經過解決溫飽問題、奔小康、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步驟。爾後又把從21世紀初中國進入“小康”後到2020年的這20年,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發展階段。

  第十三,面對21世紀全球性挑戰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需要,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際國內發展,從而形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五大文明建設”協調推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

  第十四,通過把國內大局同國際大局結合起來、把國情意識同世界眼光結合起來,清醒估計20世紀後期和21世紀前期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獨創性地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世紀之交,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提出“冷靜觀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決不當頭、有所作為”的方針。進入21世紀以後,進一步強調清醒把握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面對的必須緊緊抓住而又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始終不渝地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並且全方位地拓展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構建利益共同體,與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建設和諧世界。

  第十五,聯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出全面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明確指出,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黨要始終做到“三個代表”,使自己既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與此同時,強調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全面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更加注重從源頭上防治腐敗。

  第十六,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飛躍的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之後,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的偉大理論成果,表明我們黨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以上這十六點歸結起來,集中表明中國共産黨在9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變動中獲得了在以下五個根本性問題上的馬克思主義新覺醒。一是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中心點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老祖宗,又反對任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二是進行什麼樣的中國革命、怎樣進行中國革命。中心點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轉變,而不是脫離中國實際的所謂“民主革命只能靠資産階級領導”的陳腐公式和混淆革命階段的所謂“畢其功於一役”的“革命”妄想。三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中心點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是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中心點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五是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中心點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而不是無視人的全面發展、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掠奪式的不可持續的發展。

  從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功實踐看中國共産黨的馬克思主義新覺醒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緊密結合,當代中國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直接見效于解放思想、解放生産力,從而實現了三個方面的馬克思主義新覺醒。

  一是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思想解放,關鍵就是在這個問題上的解放。撥亂反正,全面改革,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直到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等,都屬於逐漸搞清楚這個根本問題並隨實踐發展而不斷深化的偉大覺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創立的、具有從根本上奠定基礎性質的鄧小平理論,特別是其中所包含的社會主義社會根本任務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論、社會主義本質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以及後來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論和中國和平發展道路論等,正確界定了我國現實社會的歷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在這個過程中,明確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興國之要、立國之本、強國之路等一系列根本性問題。

  二是關於“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同樣從新時期一開始,我們黨就啟動了這方面的探索和回答,確立了新時期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進一步明確了要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以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集中全黨智慧創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標誌,世紀之交的中國共産黨人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刻變化的世情、國情、黨情,在進一步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的同時,提出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強調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並從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進一步明確界定了黨在新時期的歷史方位,從新的歷史高度來認識自己、完善自己、全面加強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明確提出了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等一系列根本性問題。

  三是關於“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同樣從新時期一開始,我們黨就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産力”,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式的現代化”和“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圍繞這個部署,關於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兩次飛躍”,關於區域發展戰略的“兩個大局”,關於科教興國、依法治國、可持續發展以及西部大開發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方針,關於新世紀新階段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以“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特徵的“文明發展道路”等等,都屬於在發展問題上不斷探索和深化的實踐和認識過程。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繼承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礎上,先後提出“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進一步明確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又進到新的歷史起點的發展方位,並把發展問題提到體現以人為本、體現社會公平正義、體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以及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既著眼于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又著力於推進黨的執政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明確提出了發展之本、發展方式、發展規律等一系列根本性問題。

  上述馬克思主義新覺醒之每一方面,都是從改革開放新時期一開始即明確提出,在實踐中不斷展開和深化,並且總是與30多年各個具體階段黨的總體戰略佈局相聯絡而構成統一整體。中國共産黨在新時期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創新和創造,歸根到底都同這三大方面的馬克思主義新覺醒分不開。

  正是在這樣的進程中,中國共産黨堅持貫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排除“左”、右干擾,思想解放不斷上臺階,有力帶動了改革開放和生産力解放不斷上臺階;反過來,改革開放和生産力解放又有力促進了思想的再解放。也正是在這樣的進程中,黨指導的解放思想同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相一致,而不是相背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相結合,而不是相悖反;黨推動的經濟體制改革同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及其他方面體制的改革相聯絡,而不是相割裂;黨堅持的實踐標準、生産力標準、人民利益標準同以人為本相統一,而不是相對立。

  黨的十七大達到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一”的統一認識,這就是:一面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一條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個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中國共産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深化和系統化的鮮明體現和最新成果,從而打開了更加廣闊的實踐和認識道路。

  當然,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遠未完成,中國還遠未擺脫不發達狀態,還需要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開頭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再艱苦奮鬥近40年,才能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國人能不能幹成這番事業,世界上許多人在看。再加上今天世界範圍的綜合國力競爭、不同思潮相互激蕩,比過去任何時代都要複雜得多。這種情況,必然會給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帶來多方面複雜深刻的影響。從更加長遠來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

  總之,面對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國共産黨清醒估量困難,同時清醒堅定地把握歷史方位、歷史機遇和歷史進程之主流和主導方面,把信心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既不斷推進歷史大變動,又不斷實現自身新覺醒。這裡的關鍵就在於:解放思想與解放生産力相結合之始終一貫,黨領導的偉大事業與黨自身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相結合之始終一貫,加強黨自身團結與加強黨和人民團結相結合之始終一貫。在中國共産黨人看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只有同中國實際和時代條件相結合,才能成功,才能勝利;科學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只有賦予其中國特色和時代內涵,才能成功,才能勝利;離開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前途,沒有意義;離開中國實際和我們已經取得偉大成功的道路和理論體系,而去另外尋求和依傍別的什麼主義和模式,沒有前途,沒有意義。(作者為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