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奢侈品消費稱王令西方興奮 日本慶倖失第一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8日 09: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明年超日本全球第一 引發歐美人爭奪市場

  中國奢侈品消費“稱王”令西方興奮

  ●本報駐外記者 李珍 青木 紀雙城 陶短房 廖政軍●本報記者 段聰聰

  中國近年來在不少領域成為或即將成為世界第一,與之相伴的往往是發達國家的不滿或困惑。如今,一頂“新王冠”將於明年扣在中國的頭上,對此,無論是被超越的日本,還是“受益無窮”的歐洲都一起喊好。近日,世界奢侈品協會稱,“中國將在2012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眾多西方奢侈品牌對此歡欣鼓舞,普拉達、巴寶麗、新秀麗等西方奢侈品牌爭相謀劃在香港上市,法國一些名酒銷售商甚至把豬蹄和鴨舌列為波爾多葡萄酒的最佳配菜。而在中國,許多人則擔心一些年輕人“人前挎LV,回家吃泡麵”的畸形消費,可能會讓中國“未富先奢”。

  日本慶倖“第一奢侈品消費國”將被中國“搶”去

  “這個消息並不令人驚奇”。德國《柏林日報》11日引用世界奢侈品協會的最新報告稱,中國內地去年的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已經達到107億美元,佔全球份額的1/4。預計中國將在2012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文章稱,這對歐洲來説是一個好消息,特別是一些富人和年輕白領女性似乎對“奢侈恥辱”有天然免疫力,他們成為歐洲奢侈品商最重要的消費群。但文章同時稱,這一現實也讓一些中國人擔憂,中國整體GDP與美國還有相當長距離,中國人均GDP落後很多國家,甚至只相當於發達國家的1/10。有反對者説,這是歐洲“新的奢侈鴉片”。

  幾天來,有關中國奢侈品消費的報告扎堆出現。亞洲國際豪華旅遊博覽與胡潤百富14日共同發佈報告稱,2010年中國旅遊者的購物花費也首次成為全球第一,佔全球跨國消費的17%。英國《衛報》日前引述研究機構的預測稱,到2020年,中國的名牌時裝購買能力預料將佔到世界的44%。

  普拉達、巴寶麗、新秀麗、寇馳等奢侈品牌近來紛紛傳出將在香港上市的消息。英國“市場觀察”網站稱,這些世界大牌選擇香港而非本國作為融資的地點,背後的故事很簡單:中國內地消費者已經成為世界奢侈品銷售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倫敦是世界奢侈品銷售中心,從上世紀初開始,美國人、阿拉伯人、日本人以及印度和俄羅斯新富們曾成批出現在這裡。現在倫敦想盡辦法吸引中國人。英國《金融時報》稱,除了各種昂貴的手袋、化粧品、服裝等,“奢華倫敦”協會專門面對中國遊客推出“皇家授權品牌之旅”等項目,價格為265英鎊———花更多錢還可為你安排一輛私人轎車。該報稱,“中國人鍾愛這種唯我獨享的體驗”。

  德國財經網稱,德國經濟直接獲益於中國人的奢侈品熱情。2010年,中國的消費者平均在德國採購金額為454歐元,俄羅斯人為351歐元,而歐洲最富有的瑞士人僅有127歐元。

  中國在今年年初GDP超過日本,如今奢侈品的消費也被預測將要超過日本。對此,日本《讀賣新聞》稱,大地震讓日本的名牌店銷售業績雪上加霜,不過日本早已經過了“經濟景氣、國民闊綽”的時代了。文章稱,這件事也有兩大好處:首先,日本人不再追求充滿奢侈品的生活,而重新撿起原有的勤勞節儉意識;第二,處於經濟不斷上升的中國國民對奢侈品的嚮往,對於日本來説是一個商機。

  在東京街頭,《環球時報》記者隨機採訪了5名日本人。對於“年內有沒有購買世界名牌商品打算”的問題,他們都搖頭説“不會買那麼貴重的物品”、“沒有必要購買名牌,普通牌子用的時間更長”等。當記者問“怎樣看奢侈品消費上中國要超過日本”時,一名在服裝進出口貿易公司工作的課長説:“日本已經過了對奢侈品極度嚮往的時代,現在奢侈品並沒有多大吸引力了。不過中國似乎才開始,希望年輕人不要過度追求奢侈品,從而變成‘卡奴’”。

  歐美品牌為中國“改變品味”

  僅20年前,中國在這些世界大牌面前還是另一副模樣。被認為中國最有名的奢侈品牌路易威登公司經理伊夫加塞爾11日在法國《論壇報》上發表文章回憶稱,20年前LV在民族文化宮大樓裏開了在中國的第一家專櫃,當時為防不測,還不得不將店門上鎖。他説,當時中國街頭到處是自行車,人們的購買力也很低下,LV只能在高檔涉外賓館開設專店,1992年在王府飯店的分店總算有所起色,直到2001年之後,公司才開始在中國各大城市加快開設新分店,如今LV在中國29個城市有37家分店。

  對於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奢侈品牌?英國《衛報》説,這是因為中國人在富了之後,想把過去那種缺少財富、服裝灰暗的時光補回來。法國《快報》稱,儘管中國迅速向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邁進,但過於迅速的奢侈品消費擴張引起社會複雜的心態。北京市下令不得使用“奢侈”之類廣告語。

  中國年輕人對奢侈品的狂熱追求讓一些人擔憂。對這樣的消費風氣,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歐陽坤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説,“有些中國人為了買那些名牌貨省吃省穿,有些人甚至借錢也要消費奢侈品。這些人買奢侈品其實就是買一個用來炫耀的牌子,他們對奢侈品背後的商業文明和品牌創造根本不了解”。歐洲豪華跑車製造商蘭博基尼的首席執行官史蒂芬表示,中國人獲得的繁榮使他們想要擁有最好的東西,“這就像是孩子對某些事物的熱愛。西方世界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中國品味”正在影響奢侈品的發展。《金融時報》説,世界奢侈品生産商很早就開始為富裕的中國消費者改變,從各種加長版汽車到最新的坐便器。全球廚衛設備公司科勒不久前推出了價格為6400美元的頂級“智慧”坐便器———紐密一體超感坐便器。這款瞄準中國消費者設計的坐便器也在其他國家暢銷。科勒還從“中國品味”出發設計出一種可以一邊洗澡,一邊使用Skype、打電子遊戲和閱讀電子書的衛浴設備。

  在法國,一些波爾多葡萄酒商出版了為中國顧客服務的酒譜,甚至把豬蹄和鴨舌等中國人才愛吃的東西分別列為聖艾美隆和瑪歌酒的最佳配菜。

  攀比心理造就亞洲奢侈潮

  不僅是中國,亞洲的一些新興國家都在經歷奢侈品消費高速增長的時代。“韓國經濟低迷,但奢侈品市場繁榮依舊、前景無量。”韓國《朝鮮日報》曾以“國際名牌企業大舉進攻‘名牌天國’韓國”為題這樣寫道。歐洲奢侈品牌卡地亞繼巴黎、倫敦和紐約之後把全球第四家專賣店放在首爾,也被韓國媒體興奮地認為“擊敗了東京”,稱這是由於“韓國無論從經濟還是文化方面都在飛速發展,考慮到韓國的重要性,所以選擇了首爾。”《華爾街日報》稱,韓國人買昂貴的奢侈品之後感到後悔的程度要比美國和日本等其他國家的人低。

  對於韓國的奢侈消費,高麗大學教授成瓔信認為,“韓國消費者把鄰居視作消費心理標準。韓國整個社會都瀰漫著至少要比鄰居家穿得更好的攀比心理。”不過,《朝鮮日報》引述專家的話説:“奢侈品市場的膨脹從側面證明了我們正向發達國家邁進,如果不想被海外名牌奪走所有市場,國內品牌應該努力去獲得品牌知名度。”

  在印度,奢侈品消費只能説是近幾年才真正流行起來的。高速增長的經濟催生了該國一大批中産階級,使他們有實力追求奢侈品。記者走訪了新德里南城的一家高檔商業區,發現許多國際奢侈品牌的店面,但來這裡選購商品的人並不多,“櫥窗購物者”佔大多數。在LV專賣店外,記者遇見了兩個拿著LV手袋的印度女孩,她們告訴記者,這些東西價格的確有點高,但她們太喜歡LV的東西。有印度媒體這樣描述奢侈品消費潮,“在許多購物廣場,很容易找到從荷蘭豪達奶酪到意大利古琦時裝等西方奢侈品。印度人開始停止給住在國外的家人或朋友寫信哀求代購奢侈品,因為如今的印度幾乎什麼都有。”

  中國前駐法大使蔡方柏對《環球時報》記者説,許多中國人都能買高檔消費品,首先説明中國人的生活水平確實在提高。但中國畢竟仍是發展中國家,用奢侈品炫富不是我們民族的傳統。中國人應該多向瑞士人學習,多餘的資金應該用在發展建設或慈善事業上,這也是有責任感的體現。

  歐陽坤表示,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日益年輕化,並不是一個很健康的現象。這些年輕人生活在一個高速發展、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特別是80後、90後的年輕一代,把是否擁有奢侈品作為彰顯實力的標準。他説,從另外一個方面説,沒有奢侈品的時代也是沒有競爭力的時代。中國更應該有自己的奢侈品牌,如果中國奢侈品行業想健康地發展,首先要改變人們把奢侈品看成是炫富的符號這種思想。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奢侈品行業
  • 奢侈品消費
  • 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