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央企負面新聞井噴身陷醜聞焦慮 花高價維護形象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5日 05: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央企身陷“醜聞”焦慮

  近期“負面新聞”層出不窮,17家央企審計公告披露諸多問題,央企身陷焦慮和困惑

  上個月,審計署發佈17家央企審計公告,從違規薪酬到納稅問題,從髮發福利到經營不善,均被查出數十項問題。在此之前,中石化廣東公司曝出“天價酒”事件,中石化雲南公司曝出髮發獎金事件,國家電網安徽公司曝出違規配公車及集資建房事件,中移動高管涉嫌違紀正被調查,中海油被曝人均38萬元年薪……有關央企的“醜聞”層出不窮。儘管央企為全民共有,但它賺得再多似乎也與老百姓無關,而且近年來與公眾的積怨越來越深。央企怎麼了?為什麼會陷入賺錢越多挨罵越多的怪圈?央企或者國企的未來之路在何方?在找尋這些問題答案的同時,“醜聞”纏身的央企也陷入焦慮和困惑之中。

  輿論矛頭直指央企群體

  “天價酒”事件讓中石化外聯人員焦慮不安,事情的發展也超越了中石化本身,輿論抨擊對象擴散到整個央企群體。

  每晚加班到10點多,甚至更晚,手機幾乎一刻也沒停過,全是各地各種各樣的媒體記者打來的電話。這是“天價酒”事件期間,中石化集團外聯部一位“對外聯絡員”的工作狀態。

  因為目前央企都專設了對媒體聯絡的部門,其他部門一律不得對外,所以該部門也成了外界了解“天價酒”事件的唯一窗口。

  不能對記者隨意發言,但記者的“發難”電話一個緊接著一個,有熟悉的記者,也有陌生的來電,話投機時多説兩句又怕記者亂寫,什麼都不説也怕記者亂寫,這名“對外聯絡員”感受到的是煎熬和焦慮,“每天這樣下來,精神十分衰弱。”

  從4月初到4月25日中石化召開“天價酒”事件説明會,這樣的日子持續了近半個月。

  “你們覺得今天的發佈會如何?有解決你們想了解的問題嗎?”在“天價酒”事件説明會後,中石化新聞發言人黃文生向涌向主席臺的記者們焦急地詢問。在説明會結束時,他也強調希望記者能客觀報道此事件。

  “天價酒”事件肇始於中石化廣東分公司總經理魯廣余未經集體同意,私自決策花費數百萬元購買茅臺酒和其他高檔紅酒。事件從網絡爆料發端再到大眾傳媒傳播,經過近1個多月的發酵後,演變為全民關注的話題。

  “天價酒”事件余波未了,中石化雲南分公司又曝出領導班子兩年挪用640萬元黨員經費等發年終獎的“醜聞”,雖然事情發生在2008年至2010年間,且違規發放的獎金已如數追回,但這並未能降低輿論抨擊的熱度。

  上述事件的發展也很快超越中石化本身,輿論抨擊的矛頭對準了整個央企群體,讓不少央企對外新聞負責人變得焦慮與不安。

  17家央企問題見諸審計公告

  國家電網、中海油、中移動相繼曝出負面新聞,審計公告公佈17家央企2007—2009年諸多職務消費、違規薪酬等問題。

  就在中石化“天價酒”事件説明會後兩天,又一家央企——國家電網被曝出“醜聞”。4月27日,新華社報道稱,安徽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安徽分公司)近年來以“車改”之名,為全系統約300名副處級以上幹部配備公務自駕車。

  一週後,安徽省電力公司又被曝出為職工集資建房,在合肥建造豪華小區。

  與此同時,中海油被曝出人均38萬元年薪事件。隨後,被稱為最賺錢央企的中移動證實,公司數據部副總經理馬力涉嫌重大違紀正在接受調查。據統計,2009年以來,中移動已有7名高管相繼落馬,包括原黨組書記、副總裁張春江。

  5月20日,國家審計署公佈的17家央企的審計公告,又將央企的諸多問題再度聚集並暴露在鎂光燈下。

  審計署審計了中國聯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等17家央企2007—2009年財務收支審計結果,部分企業出現領導職務消費不清、假發票、薪酬出現問題等。審計署表示,目前處理的65名責任人中,局級幹部10人,已將發現的一些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和涉嫌犯罪案件線索移交有關部門查處。

  記者了解到,在審計公告發佈當天,不少央企都已通過有關渠道提前得知審計報告將於當天對外公佈。有的央企新聞發言人對於記者來電也有所準備,有的央企當天對此做出了回應,均表示對審計出的問題已進行整改,將以此為契機加強企業內部管理。

  央企“挨罵”後稱想不通

  國資委前任主任李榮融曾言,想不明白,為什麼國企搞好搞不好都要挨罵。有央企高管對此同樣表示困惑。

  央企“醜聞”井噴一樣爆發,忙於應付的不僅是相關央企,還有它們的主管部門——國資委。

  審計公告發佈次日,國資委緊急回應:“公佈審計結果,對於推動企業及時堵塞管理漏洞、依法合規經營、維護國有資産權益具有重要作用。國資委將進一步規範企業職務消費行為,加強薪酬福利管理,不斷增強透明度,接受職工群眾和社會公眾的監督。”

  中石化“天價酒”事件落幕不久後,另一家央企的外聯部門向國資委提交了一份中石化天價酒事件的輿情研究報告,系統分析了事件的演變過程,並提出了對策,認為在事件關注度高的非常時期,公眾和媒體都不理性,因此在回應上應更加謹慎。

  記者了解到,在“天價酒”事件後,國資委召集央企專門召開了一個央企輿論環境的會議,對於目前央企面臨的輿論環境予以分析並研討解決辦法。

  多年前,國資委前任主任李榮融曾感慨,“我想不明白,為什麼國企搞不好的時候你們罵,現在我們國企搞好了你們還是罵呢?”

  如今這個疑問仍未解開,在中石化“天價酒”事件説明會上,中石化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春光也稱,在石油系統幹了幾十年,企業每年為國家上繳了千億元的利潤,但還是總被老百姓罵,實在是想不通。

  有央企高價維護企業形象

  據透露,在輿情監測和應對媒體方面,央企的投入並不少,少則一年投入數百萬元,多則投入上千萬元。

  為了增進與公眾的溝通,化解這種“誤會”,央企和國資委均在試圖改變。

  為了塑造央企的良好形象,滿足公眾的知情權,自2008年開始,國資委推動建立央企新聞發言人制度,在今年2月向社會公佈了120家央企新聞發言人的聯絡方式,並要求他們24小時保持工作手機處於開機狀態。

  近年來,為了維護良好形象,央企也開始聘請一些輿情機構甚至公關公司為其服務。據知情人士透露,在輿情監測和應對媒體方面,央企的投入並不少,少則一年投入數百萬元,多則投入上千萬元。

  因為不少事件起初均發端自網絡,後經大眾媒體報道,再經網絡大範圍傳播,繼而形成全民關注的焦點和熱潮,不少央企也已熟諳此道,專門成立了輿情監測部門,並委託一些高校與媒體的輿情監測中心予以合作。

  但無論怎麼應對,央企身背的罵名似乎越來越重。 “天價酒”事件中,將責任人撤職被指處罰太輕。中石化內部食堂員工以蘿蔔舉例談節約,也被外界傳為笑柄。

  對於央企目前的輿論困境,國資委一位高官今年初在一次內部座談上表示,目前社會中的不滿情緒很多,需要一個發泄對象,央企的特殊地位很容易讓它成為發泄對象。央企應該完全向媒體打開門,多讓記者走進企業,讓社會認識企業。在此背景下,一些媒體多次受邀到央企實地採訪。

  國企異化變成公眾“眼中釘”?

  研究人員認為,公眾對國企不滿,體現的是對收入分配不滿,國企之所以變成公眾“眼中釘”,本質上是國企的異化。

  理順央企和公眾的關係並不容易,雙方可以説是“隔閡”和“積怨”已久。

  一方面是央企還不善於面對公眾。就像一位中石油的局級幹部在其年初的暢銷書《央企真相》中所説,因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色彩濃厚,央企從來都是“只做不説”,在事情沒有弄清楚之前,企業認為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做,並將損失減少到最小,至於解釋應該是政府要做的事。他在書中也提出,面對如今的媒體傳播環境,央企要學會利用新媒體的能力,把握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對於目前高薪、職務消費以及公眾難以分享到央企利潤增長的現狀短期內也難以解決。經濟學家華生認為,現在是老百姓心裏有氣,目前公眾對國企的不滿實際上體現的是對收入分配、財政收入方面的不滿,例如對“三公”消費的不滿等,這是一個大背景。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國資研究專家劉澄認為,包括央企在內的國企,目前之所以變成公眾的“眼中釘”,本質上是國企的異化,國企本該為全民利益所服務,但現在卻變成借助壟斷地位為一些部門和個人謀利的工具,沒有盡到它應盡的社會責任,與公眾的期待還差很多。

  央企“醜聞”曝光日曆

  4月初,中石化廣東分公司數百萬元購買茅臺等高檔酒供私人支配被曝光,引發關注。

  4月27日,國家電網安徽分公司被曝以“車改”之名,為全系統約300名副處級以上幹部配備公務自駕車。

  4月28日,中石化雲南分公司領導班子被曝兩年挪用640萬元黨員經費等發年終獎。

  5月3日,國家電網安徽分公司被曝光在合肥為職工建豪華小區。

  5月9日,中海油被曝出人均年薪38萬元。

  5月中旬,中移動證實,公司數據部副總經理馬力涉嫌重大違紀正在接受調查。

  5月20日,國家審計署公佈17家央企審計公告,披露央企諸多問題。(本報記者 鐘晶晶)

責任編輯:呂鵬

熱詞:

  • 醜聞
  • 新聞發言人
  • 中石化
  • 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