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西點軍校22條軍規”偽書盛行 從業者解析生産鏈條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3日 08: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偽書”盛行暴露國人質疑精神不強

  6月3日,中國青年報刊發題為《“西點軍校22條軍規”被證子虛烏有》的報道,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北京的部分書店,仍擺放著多種以“西點軍校22條軍規”為主題的圖書待售。

  在北京圖書批發交易市場內的一些書店裏,記者仍可以見到中國三峽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的《西點軍規——世界500強企業卓越員工的22條黃金準則》、中國致公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的《西點軍校的成功法則》、中國城市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的《西點軍校經典法則(經典插圖珍藏版)》等以“西點軍校軍規”為主題的圖書。

  值得一提的是,僅中國華僑出版社在2011年4月出版的該主題圖書就有兩種:一種名為《西點軍校22條經典法則》,作者吳天成;另一種名為《西點軍校22條軍規大全集(超級白金版)》,由德群“編著”。

  上述兩本書雖由同一家出版社在同月出版,但其外包裝、開本、字數和書號均不相同,甚至連軍規(法則)的條目順序和內容也有很大區別。

  一家書店店主向記者提供的清單顯示,該書店至少有6種與“西點軍校軍規”相關的圖書。

  他還告訴記者,除了2008年、2009年等早幾年出版的“西點軍校軍規”圖書外,近兩年出版的相關圖書,“只要提前一兩天把訂購的數量告訴我,就可以和出版社聯絡,數量保證,折扣優惠”。

  記者從一些書店店主處得知,類似“西點軍校軍規”的勵志書的銷量都不錯,一般都能達到七八千冊,其中銷量最好的一本,甚至賣了10多萬冊。

  在陶百強看來,虛假西點軍規現象盛行國內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國人的質疑精神因為各種原因不強”,二是信息在傳播時出現了一些問題和特殊情況。

  他把自己質疑“西點軍校22條軍規”的行為,比作童話“皇帝的新裝”裏那個孩子説出的“皇帝沒穿衣服”的真話。

  “中國這麼大,比我清醒聰明的國人成萬上億,只是他們不想當那個孩子罷了。因為他們比我更清楚,我們需要那些軍規來對國人進行一些思想教育。”陶百強告訴記者,“我毫不否認那些偽軍規對思想教育有作用,但是良好的初衷何必非得用虛假的外衣包裹呢?我覺得無意在中國傳播了西點軍規的寫作和演講管理大師們是無辜的,值得反思的是我們的西點偽軍規的原創作者。原創作者也許不是一個人,而是這個社會。”

  陶百強表示,他揭露虛假西點軍校軍規的初衷是希望國人能儘量獨立自由思考,形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

  然而,“西點軍校22條軍規”並不是在國內盛行的唯一“偽洋文化”。此前,曾有國內媒體報道西點軍校內有雷鋒的塑像,並組織學員學習雷鋒的事跡,但相關説法後來被證明並不屬實。

  網友“TANQIFENG”在對本報報道的回復中也寫道:“多年前,在報紙上看到西點軍校將雷鋒的故事編寫在他們墻報的顯著位置。當時就覺得納悶,美國軍人也學雷鋒啊?現在看來,‘故事’離譜得令人啼笑皆非!”

  此外,去年1月27日刊發的題為《偽“訓言”是怎樣流傳的》的報道,指出《哈佛圖書館墻上的訓言》一書的內容不屬實,哈佛圖書館的墻上並無所謂“訓言”。但此前,該書曾位列中關村圖書大廈2009年第一週的單周銷售量排行榜的第7位,並被多家媒體轉載。

  陶百強告訴記者,他還發現,北大招生網今年3月13日公佈的“北京大學2011年自主招生面試題”中竟然也出現了此前已被證偽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訓言”的素材。

  記者發現,該面試題的第3題是“哈佛大學圖書館墻上寫有這樣一句話:‘請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談談你的理解。”

  “缺乏批判意識和批判勇氣不但是中國普通百姓的一個共性,一些學者也是如此。”陶百強感嘆,“我們不能要求一個北大教授能讀到這篇報道(一個人的閱讀量畢竟是有限的),但是我們難道不能思考一下:這樣的訓言成立的可能性有多大?”

  網友“古河大俠”在對本報報道的回復中對勵志書在國內流行的現象進行了分析。他指出,勵志書一般置於書店的顯眼處,賣得好就成為暢銷書,賣得差就迅速撤櫃。其讀者大多是那些鑒別能力不高,但又追求上進的年輕人。這些書拼湊、瞎編成分居多,沒有什麼價值。

  “勵志書聽上去不錯,似乎是鼓勵人追求進步的書,其實質卻反映出現代人浮躁的功利心。寫此類書的、出版此類書的、讀此類書的無不如此。其實,真要追求上進,老老實實讀經典和專業書籍就足夠了。”“古河大俠”寫道。(中國青年報北京6月12日電/實習生 陳業奇 記者 來揚)

  從業者解析“偽書”生産鏈條

  偽書的三種形式

  在李雙龍(化名)看來,國內相當一部分暢銷書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

  這位北京某高校出版社的圖書編輯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圖書市場上“有問題的暢銷書”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盜版書,還有一類就是“偽書”。

  李雙龍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關於圖書出版的法律法規中並未對“偽書”給出具體的定義,而“出版界談偽書,一般指的是古書,古今之別”,現在去定義“偽書”,只能從圖書的商品屬性去界定,指“內容有缺陷的圖書出版物”。

  此前,曾有出版界和法律界的人士給“偽書”下了定義,指“出版界涉及圖書作者、內容、營銷手段含有虛假信息的總稱”。

  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司負責人曾表示,“偽書”的普遍做法有三類:第一類,(外國本沒有的圖書)偽造外國作者及虛假評論。如偽造所謂哈佛等外國著名學府的教授或外國暢銷書作家,偽造國際知名媒體、人物的評論,偽造國外圖書暢銷信息。第二類,盜用國外已有影響或暢銷的圖書書名及相關信息,包括原外文名字及所獲得的榮譽等,而中文圖書內容則完全或部分由自己編寫的。上述兩類圖書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經營管理、勵志及心理自助類等方面。第三類做法則是假冒中國的著名作者。

  2005年,新聞出版總署曾公佈了兩批含有虛假信息的圖書名單,並要求各地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加強對出版物市場的日常監管。

  大部分業內人士不排斥“偽書”

  北京一家文化出版公司的吳姓編輯告訴記者,“偽書”不是盜版書,也都是行內人士在做。

  “對正式出版的‘偽書’,除了少數有文化理想的從業者會排斥和鄙夷,大部分人是無所謂的。”吳編輯説,“多數從業者只從商業角度考慮,覺得做‘偽書’的人膽子夠大,有的人還會羨慕那些做暢銷書的。但公共知識分子和主流媒體,當然得大力抨擊。”

  他還告訴記者,“偽書”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非法授權的翻譯書,一類是市場定制書籍。所謂的“市場定制”是指把一個讀者需要的主題概念放大成一本書,然後冠以一個虛假借勢誇大的作者,就成“偽書”了。

  據李雙龍介紹,國內“偽書”的生産鏈條一般包括出版社,策劃人和寫手三個環節。“市場上的‘偽書’大多不是正式的出版社完成的,主要是由各種工作室去策劃,去找寫手,看市場需要什麼東西,這個市場由選題來推動。”李雙龍説。

  由於多數文化傳播公司不具備出版的資質,因此,上述生産鏈條的各環節需要環環相扣。

  北京一家圖書工作室的負責人羅彬磊(化名)告訴記者,圖書出版主要有三種合作模式:一是出版社有選題,找圖書工作室來寫;二是中間人有選題,聯絡出版社和寫手來完成;三是圖書工作室從出版社買來書號,自行完成選題。

  報酬支付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一次性稿酬,一本400頁的圖書的一次性稿酬約六七千元;另外一種是版稅,一般為6%~7.5%。羅彬磊説,版稅的報酬一般是在交完書稿後,出版社先付一半,另一半得等到圖書上市3個月之後再支付。

  記者了解到,地震出版社在2010年6月1日出版的《西點軍校22條軍規大全集》一書,定價36元,寫手的一次性稿酬為8000~10000元,如果算版稅的話,是8%。該書的責任編輯告訴記者,他們的報酬比一般的出版社高,是因為“我們審稿嚴格”。

  讓人費解的是,“西點22條軍規”明明是子虛烏有,也通過了該出版社的三審,該編輯稱,“西點(軍校軍規)也有一些資料,不能證明它是假的”。

  人民郵電出版社的一位圖書發行人告訴記者,如果要出版這一類的勵志書籍,該出版社只付一次性稿酬,在7000元上下,交完書稿後先付1/4,3個月後付完全款。

  2010年9月1日,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了《向西點軍校學執行力:打造優秀員工的22條軍規》一書,定價29元。

  民間力量打假是最沒有約束力的

  寫手只是“偽書”生産鏈條的上遊環節。

  李雙龍告訴記者,避免“偽書”出現的第一道把關在責任編輯那裏,“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你總得去了解,是不是有22條軍規這麼個東西?”此外,圖書的內容、裝幀和印刷質量,都是責任編輯要把關的。

  他表示,在對“偽書”的把關流程上,真正能起作用的是圖書出版的三審制度。“三審要是造假,也沒什麼辦法了”。但由於一般圖書的三審都是圖書策劃人自己,“自己策劃,當然就不會把關了”。李雙龍説。

  吳姓編輯認為,敢出“偽書”的出版社一般不會管這個問題,都覺得不會出事。“如果是社裏直接操作的,一般是自主約稿或買斷稿,合同上註明由作者負責。和文化公司合作的,也都由文化公司以著作權人的身份自擔責任。有著作權人説沒事,社裏就不大管了。”他説。

  李雙龍還告訴記者,在對圖書質量的監管上,目前國內有兩種方式,一是實名書號制,二是重大選題備案。

  “但這兩項一般由出版社來完成,並不對策劃人和寫手形成監管。在‘偽書’的實際生産過程中,出版社採取了隱性的‘買賣書號’的方式——不放棄編審校對印刷的權利,但是在選題策劃和寫作上完全交給了策劃人、工作室,圖書出版的策劃、發行等工作實際上和出版社一點關係都沒有。而出版行政管理部門也不好監管,最多只能做事後的行政處罰。”李雙龍説。

  在陶百強看來,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出版社的把關和來自讀者等民間力量的監督是遏制“偽書”出版發行的三股力量。

  2005年,北京錫恩管理顧問公司發佈過95本疑似“偽書”的清單;本報關於哈佛圖書館墻上的“偽訓言”的報道則來自上海一位中學英語教師的來信;而在豆瓣網上,有網友列出了“中國現代偽書大全”,把“虛假宣傳書、非法侵權書、抄襲書、偽科學書”都列入“打擊”範圍。

  “但民間力量恐怕是最沒有約束力的,對此我深有體會。”陶百強坦言,“光靠民間力量打假是不夠的。”(中國青年報北京6月12日電/實習生 陳業奇 記者 來揚)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西點軍校軍規
  • 偽書
  • 從業者
  • 生産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