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武大原校長顧海良:高考不能廢 改革需寬容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3日 05: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大學原校長顧海良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來形容高考改革。資料圖片

  2010年年底,全國人大代表顧海良卸任武漢大學校長,回到教育部擔任教育部黨組成員,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

  2001年12月,他到武大擔任主持黨委工作的副書記,隨後擔任黨委書記和武大校長,在武大呆了9年零11天。在這裡經歷了武大合校等重大事件。今年2月,武大原校級領導陳昭方、龍小樂受賄分別獲刑。近日,顧海良在湖北團駐地接受記者採訪,談了他對這些事件及高校改革的看法。

  關於學校腐敗案 武大腐敗案“我深感內疚”

  記者:你是2001年到武大主持黨委工作,後來又擔任了武大校長,期間有沒有人來找你走關係?

  顧海良:我在學校講過一句話,聰明的領導要尋求規章制度來保護自己,不想給自己尋找麻煩,只有那些想搞些名堂的人不制定規則,要有必要的程序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你找我可以,過不了程序但我也沒辦法。

  記者:雖然進行了制度建設,但為什麼還會出現陳昭方和龍小樂這樣的事情?

  顧海良:這些事情的發生是有其階段性特點的。一段時間以來,包括武漢大學在內的一些高校發生的腐敗案件,和學校缺乏規章制度,甚至完全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是分不開的。武大剛剛合校時,大規模的建設開始啟動,學校對規章制度還不是很了解。

  2003年以後,我花了很大的力氣來進行制度設計,健全了審計處的職能,建立了招投標制度,新成立了招投標處。同時還加強對重大工程和重大問題必須上常委會集體決定,堵塞了一些漏洞。

  但完全靠制度堵塞也很難。任何制度都不是絕對全面的,不可能十全十美,制度總會有漏洞和空隙,在被堵上之前,總會有個別人利用漏洞和空隙尋求私利,還是有“尋租”的可能。

  記者:防範高校的腐敗,還有其他辦法嗎?

  顧海良:對待高校腐敗現象,和對社會上其他部門的腐敗現象一樣,不僅要有預防的制度性的建設,要有嚴肅的懲治制度和措施,如加強紀檢監察,同時也要進行經常性的教育。

  在高校,往往自認為凈土一片,沒有看到它的社會性,沒有看到高校發展中與社會的廣泛聯絡,社會上有的醜惡現象,高校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現在高校的領導有兩類,一類是專職幹部,再一類是我們這樣有學術背景的雙肩挑幹部。在學校領導層中的“常務”,大多是由專職幹部擔任的,他們承擔了更多的行政總體協調性工作,對學校的運作,包括對內的、對外的,傾注了更大的關注度,一些工作的具體過程都是由他們來運作的。有時,我們會疏忽於此,對他們工作中的教育、提醒、幫助、警示會相對少一點。一個大學,出現此類事情,對學校的打擊是很大的。我之前説過,對他們兩人的事情“非常痛心”,也是有感於此而言的。

  記者:聽説出事之後你對他們還有過正面的評價?

  顧海良:我是講他們對學校的發展也是做了貢獻的。不因為他們犯罪的事實,而抹煞他們曾經做過的貢獻。四校合併之初,行政事務繁雜,他們兩位是專職幹部,付出的辛勞比我們雙肩挑的幹部更多一點。但是,我也説了,在武漢大學,也不允許任何人因為有過貢獻,就可以逃避犯罪的事實而不受到懲罰。我在學校經常講,在懲治腐敗問題上,是不允許所謂的“將功補過”的。

  記者:當時一個是常務副校長,一個是常務副書記,你又當過校長又當過書記,可以説是你的左膀右臂,有説法認為你也可能會有問題。

  顧海良:這個是網上的説法,是外界的猜測。我的態度是,網上有這種反應是很正常的,也沒必要去指責什麼、責怪什麼。我甚至還這樣認為,這種猜測,對我們還能起警示的作用,提醒我們廉潔行事、清白做人!其實,作為學校的主要領導,特別是在網絡時代,要有良好的心態和心理素質,好話壞話都得聽。我在學校就主張bbs上罵我的話都不要刪,我説只要不是惡意的攻擊都要留著。

  記者:上級有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而責怪你?

  顧海良:我不會因為上級領導沒有因此事批評我,就認為我沒有責任,我認為,這件事給武大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僅在學校聲譽受到影響這一點上,我作為學校主要領導是有責任的。我許久以來一直感到深深的內疚和自責。

  關於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不會是激進改革

  記者:對目前存在的高考制度,社會上存在諸多質疑之聲。你怎麼看?

  顧海良:高考中的考試不能即刻廢除,除了考試,現在還沒有更好的方式進行高考選拔。如果不考,選拔的標準如何定呢?如果靠權力和財力,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就無法保證。現在不是討論考不考的問題,要討論的是怎麼考的問題。

  考試的內容和考試的方式都在改,當然高考改革肯定不是激進的改革,而是一個漸進的改革,有時不盡如人意,社會對改革更寬容,更理解。

  記者:現在各個高校都在推出自己的自主招生聯盟,這會不會是未來的高考改革的趨勢?

  顧海良:自主招生是一個探索,怎麼改無非是利弊權衡,任何一個改革不是只有利沒有弊。這種情況只是對以往自主招生的延續,從以後發展的趨勢來看,學校類型學校水平比較接近的構成一個考試的群體或聯盟還是可能的,這樣做比分散著做成本小很多,也有利於學生。原來北大考一次,武大考一次,現在聯考,出題目花的成本也小很多。

  記者:未來還會不會變動?

  顧海良:也是有可能的。現在參加的“北約”和“華約”的學校,除了少數高校有點錯位以外,大部分學校的學科水平和結構都比較接近。

  記者:招生錄取方面,你在武大進行了哪些探索?

  顧海良:我們破格招收了三名學生,在中學時代就發表了小説了,沒有達到當地的重點線,當時有人對我提出質疑,問我能保證他們成名成家嗎?我説,如果有一個人能成名成家,那我就成功了,如果一個都沒有,那我這也是成功的探索。改革肯定有風險的,現在看中的人才將來不一定就是人才,他們還有成長的過程。改革要有寬容的環境,哪個大學的校長敢拿學校的聲譽開玩笑,敢拿學校的聲譽和形象下賭注?借用《詩經》上的話説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本報記者 郭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