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宋志平打破央企沉默:“新央企”比民企有管理優勢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1日 12: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宋志平在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時發言 資料照片

  編者按:國有企業如何發展,尤其是央企與民營企業的關係問題,是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運行中的一個大問題,也是熱點問題。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對中國建材集團、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宋志平進行了專訪,就我國央企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宋志平以自身的經驗和體會道出的對於我國國企與民企關係的一系列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央企是為國為民贏利,不是與民爭利

  北京早春的午後,陽光淡淡地灑在北京紫竹院公園對面一座只有五層的小樓上。在一間不大的辦公室裏,記者與宋志平見面了。

  面前的宋志平始終微笑著,溫和、儒雅、低調,仿佛是一位鄰家長者。

  “我同意接受採訪,是因為我有話想説”,宋志平開門見山的一句話,讓記者屏住了呼吸。

  宋志平説,“你們此前曾經發來過採訪提綱,十分關心央企存在的合理性、央企與民企關係的問題。對於這個話題,社會上有不少誤解。我做央企負責人近10年了,作為一些事件的親身經歷者,有必要根據自己的經歷、認識和體會,説一點看法,求得社會的理解。”

  央企與民企的關係,是記者近年來一直關注的焦點之一。宋志平所在的中國建材集團就是聯合重組民企的重要企業之一,近年來,集團將數百家民企囊入旗下。是否存在壟斷嫌疑?是否限制了行業裏的競爭和創新?是否在兼併重組過程中採用了不公平的措施?這些問號縈繞在記者心頭。宋志平的回答不繞圈子,直向目標。

  宋志平説,從實踐來看,央企不但不是所謂的與民爭利者,反而是“為民贏利”者。聯合重組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央企不做,外企、跨國公司也要做,央企和民營企業聯合重組是一個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過程,不是誰吃掉誰。他向記者講述了下面一些事實:

  ——聯合重組是為了大家共同的活路,為了優化行業的資源配置。近年來,我國建材行業中水泥、玻璃等領域出現了産能嚴重過剩的局面,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上萬家企業為了生存,競相壓價,有的甚至靠降低質量、犧牲環境來求得生存。行業呼喚著進行適度集中,客觀來講,與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相比,央企在資源整合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所以中國建材這幾年的發展就搭上了聯合重組這班船。

  “盤活存量,不會增加新的産能,又給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國家歡迎、民企歡迎、央企也受益;中國建材集團雖然已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建材企業之一,但拿水泥來講,國內市場佔有率卻不超過15%,因而形不成壟斷。現在建材行業內大家逐步認識到,集中度低、低水平競爭,是不可能實現質量的提升和産業的升級的,受損的是廣大消費者,是國家的資源和環境,最終當然也包括企業自己。”宋志平説。

  “捆綁不成夫妻”,中國建材集團重組民營企業都是建立在自願基礎上。我們常講,央企的實力加上民營企業的活力就是企業的競爭力。為了發揮央企與民企兩方面的積極性,中國建材聯合重組的民企,一般都在新企業中保留30%的股份;同時,多數原來企業的負責人繼續擔任新企業的管理者,成為規範治理企業中的職業經理人。民企的資本得以保全和升值,民企的活力機制繼續在發揮作用。中國建材成員企業有數百家,其中有半數企業實際上是由民營企業家轉型過來的職業經理人在管理著。由於聯合重組後的市場效應和管理整合,這些成員企業和企業家進入中國建材以後,自身資本的價值不是小了而是大了、掙的不是低了而是高了,這是實實在在的實惠。

  通過聯合重組、資本運營,中國建材目前60%的權益是屬於社會投資者和廣大股民的。宋志平説,“所謂與民爭利,是指企業把利潤都搶到自己手裏,讓消費者或者其他企業無利可圖,就中國建材來説,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首先,我們向市場提供了更高質量、更符合環保要求的産品,産品價格也是十分理性的,有的産品還在不斷降價,消費者從我們的做大做強中得到了實惠;其次,我們通過讓民企‘帶槍參加革命’,再通過後來的上市籌資,目前我們每年創造的利潤中,屬於國家的權益約40%,屬於社會投資者和股民的權益是60%。從原來的100%利潤歸國家所有,到現在60%的利潤是社會所有,這是實實在在的為民贏利。我們央企聯合重組,實際上扮演的是一個資源整合者的角色,我們不過是&&把大家各自想做、又沒有能力做的事做起來,我們企業發展了,消費者和民企也得到了實惠,這是大家共生、多贏的發展模式。”

  宋志平説,上述事實充分表明,對於諸如中國建材這樣大規模聯合重組民企的央企來説,不存在所謂的與民爭利、壟斷、限制行業活力等問題,相反卻提高了行業的科技水平,調整了行業産業結構,減輕了國家資源和環境壓力,也給消費者和民企自身帶來了實惠。

  “有調查研究才有發言權,有些人對央企的實際情況並不很了解,習慣用舊的觀點、老的思路推斷央企的行為。這就有必要做更多的溝通和宣傳工作,讓大家走近央企,了解央企,支持央企。”宋志平説。

  央企既是特殊企業,也是一般企業 多數央企掙的也是辛苦錢

  “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央企確實做大做強了,對此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些人認為央企在發展過程中佔用了大量的國有資産和其他資源,得到了國家貸款、市場資源、稅收、市場準入等方面的特殊優惠,與民企的競爭是不公平的。對於這個問題,您如何看待?”記者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宋志平。

  宋志平坦誠地説,在一些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裏,為了國家經濟安全,確實央企發揮著主導作用,但這些行業的央企的定價權在國家手裏,並不在央企自身。大多數央企掙的是老老實實的辛苦錢。

  首先,從佔用資源來説,如果説早些年還有優惠劃轉礦産、土地等資源給央企,給央企吃偏飯的情況,現在這種現象幾乎已經絕跡了。無論是央企還是民企,得到資源都是市場化地按程序履行、繳納資源費用,實際上央企往往做的更規範。央企對所佔用的資源的利用程度更高,對環境保護也更注重。

  其次,從信貸優惠來説,天下沒有隨意給央企放款的傻銀行,國企搞不好了,照樣拿不到貸款、照樣被銀行封門。9年前,我剛到中國建材的時候,就親身經歷過企業被銀行貼封條的事情。現在銀行願意給中國建材這樣的國企貸款,最重要的是兩個原因,一是國企講信用,賬目和信用狀況是透明的,銀行貸款風險小;另一個就是國企經營狀況確實改善了。有些人以為,央企貸款是國家信用,如果還貸不成最後要由國家、也就是全體百姓買單。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任何類型的企業出了問題、倒閉了,都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現在我國民營和中小企業貸款難,主要問題一是個別民營企業自身經營不規範,銀行對之不信任;再就是我國現有銀行制度主要是為大中型企業服務的,為中小型企業服務的中小銀行數目太少,這是我國金融體系要進一步健全的事情。據我所知,那些大型健康民營企業的貸款,大都沒有問題。民企貸款難,與所有制問題沒有必然的聯絡,不應把這頂帽子戴到央企頭上。

  再者,從市場準入等方面的優惠來説,雖然這種現象在一些國家主導行業領域中存在,但現在大多數央企面臨的問題不是不讓民企市場準入,而是對央企業務範圍的“限入”。從國務院國資委組建之日起,就要求所有央企要集中主業,清理與主業無關的業務。所以央企大多是專業化公司,沒有民營企業的自由性,更不能從事投機性業務。至於大家廣泛關心的央企投資房地産的問題,其實,央企中大多建設單位有房地産業務,建設單位從事國家的像青藏鐵路等一些重要建設,不僅辛苦,而且利潤很薄,做一點房地産彌補一些效益。大家看到,這次從利比亞撤回的3萬多人中,大部分是央企的職工,這也可以看出央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起到的中堅作用和處境的艱難。至於地價與房價,則顯然主要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造成的,不應該把央企扯進去。

  宋志平説,在談到國企優勢的時候,不得不提到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市場對國企規範經營的認可。現代市場經濟,口碑和信用就是效益,就是核心競爭力。由於嚴格制度約束,我國絕大多數國企都是守法經營的,創造了産品質量方面的“國家信譽”,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是消費者“用腳投票”,幫助央企做大做強的。央企扎紮實實經營,得到一些回報也是正常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些人認為央企盈利中,給國家分紅太少,沒有給國家做貢獻,你怎麼看這個問題?”記者問。

  宋志平説,拿中國建材來説,去年銷售收入超過1300億元,向國家繳稅85.8多億元,為國家做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至於向國家繳納利潤,企業是按照國家制度執行,繳多少,企業並沒有怨言。從企業角度來説,資金留在企業可以充實資本金,有利企業更快更好發展;但是無論多交一些還是多留一些,都是由國家分配的財富,都會造福于全體人民,不會流失。

  此央企非彼國企,要重視“新央企”的制度優勢

  宋志平説,上述情況表明,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有制度是否規範、管理是否科學、創新能力是否先進的問題。改革開放初期,民企具有顯然的制度優勢,那時不少國企交給了民企。近年來,國企在制度創新方面銳意進取,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尤其是央企在建立規範的制度方面,已經具有優勢。

  “這麼説,您認為央企重組民企,原因之一是央企近年來贏得了制度優勢?”記者問。

  “是的。”宋志平答道,“我們縱觀世界企業治理結構,對於大企業來説,出資人直接管理企業的,寥寥無幾,大都是委託-代理式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問題,就是建立規範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誰這個機制建立得好,誰就有制度優勢。這與所有制問題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薄。”

  就我國央企來説,近年來,央企建立了外部董事為主的董事會試點工作,形成了“國資委—央企董事會—央企經理層—全體職工”的清晰的委託代理模式,每個層級各司其職、相互制約、相互協作。這就是“新央企”,是一種完全不同於過去行政管理式國企治理結構的新的制度模式。這是世界上很多大型企業採用的模式,被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我國民企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多數還沒有形成規範的治理結構,常常是靠血緣關係維繫的家族式控制,管理不是很透明,當然這些也會通過時間逐漸完善。“前年,我去瑞士參觀歐洲的大型水泥企業豪西姆公司。它是一個家族企業,11名董事都是外部董事,且董事局主席和CEO也都是外部職業經理人。而我國民營企業要做到這一點,肯定還需要一段時間。”

  “既然您認為央企治理先進,是否真的要國進民退?”記者接著問。

  宋志平説,我國現行的經濟政策中,是鼓勵國企和民企並行的。“我希望繼續維持這種格局,央企大多是巨型企業,為民企提供大量外包服務的機會。央企和民企是同一個産業鏈上的不同部分,把央企和民企對立起來,對央企和民企都是有害的,也不符合市場的實際情況。”

  宋志平認為,在社會上比較繁榮的時期,可以讓民企發揮更多的作用。在社會特殊時期,或者經濟結構調整任務比較繁重的時期,則需要發揮國企的主導作用。最近,國務院國資委邵寧副主任説,國資委已經有明確思路,央企今後都要成為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形成資本能進能出、國有資本進行充分流動的公眾公司。

  我主張“央企市營”,就是説要用市場的辦法來管理央企,用市場經濟的手段來解決市場經濟的問題,央企是按市場機制來運行,那麼即使央企再強大,也不會影響市場化的性質。

  “未來有沒有可能,像中國建材這樣的企業帝國也整體成為公眾化的上市公司?”記者問。

  是的,央企正在走向整體公眾化上市。其實民企做大了,大多數也要上市公眾化,自己所佔有的股本越來越稀釋,這是殊途同歸,是企業現代化、公司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因而在這種大趨勢下,去過多議論國企、民企已經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認為“央企由於不是自己的,不會搞好的”,這種認識缺乏對現代公司制本質的理解和認識,希望大家多了解央企現在的公司制度與管理模式。另外,現在新國企與舊國企區別很大,不要用符號式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央企,宋志平補充説。

  央企與民企要共享未來10年建材業黃金時期

  近期,國家和各地都出臺了嚴厲的控制房地産價格過快上漲的政策,這對上遊的建材行業來説,會不會有影響?央企與民企如何把握未來行業景氣問題?就上述問題,宋志平也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宋志平分析説,國家各項政策嚴格控制的是城市商品房的價格,控制高檔住房的建設。對於普通群眾的住房需求,國家是大力支持的。最近,國務院已經明確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同時,我國城鎮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改善性住房的需求仍然很旺盛,再加上高速鐵路、核電站等公共建設和農村水利建設等方面,我國建材市場需求是剛性的。另一方面,建材行業大都是高能耗行業,增量受到限制,因而供需關係將有利於建材企業。綜合來看,未來10年我國將進入建材行業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黃金時期,有兩個問題特別值得我們重視,一是我們在這個時期蓋什麼樣的房子;二是如何保持整個行業發展的健康秩序。

  宋志平説,雖然這些年我們大力推廣新型建材,但我國很多住宅建設目前仍然採用老的建造方式,採用傳統的建築材料,對資源消耗大,對能源節約少,這種狀況必須改變。因此無論央企和民企,都有必要投身到建築業的轉型升級中來。無論是央企和民企都要認清,誰科技含量高,誰環保節能,誰才能最終得到發展。

  關於中國建材集團的下一步發展問題,宋志平説,集團將遵循科學發展觀,在建材行業的轉方式、調結構工作中發揮央企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建材大力推進水泥、玻璃行業的結構調整、聯合重組和節能減排,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引領我國建材行業走上了一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十二五”期間,中國建材將目標鎖定為做強、做優,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將在行業升級、技術創新和走出去等方面帶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要與廣大民企密切合作,為民企創造更好的合作機會,並帶領大家一起“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和全球資源配置。宋志平説,在國際市場中,中國企業是個組團,央企和民企一向配合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