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隨遷子女高考“很快會有方案”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1日 04: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本報訊 (記者楊華雲 郭少峰)昨日,在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時,針對流動人口子女在所在地參加高考問題,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稱,城市應當為穩定就業者子女就學負責。

  教育部正研究隨遷子女高考方案

  袁貴仁介紹,現在各省份高中考試用的課本和試卷不同,16省份自主考試,加上國家命題的統一考試,高考共使用17份試卷。

  針對隨遷子女在接受義務教育之後如何考高中,讀完高中後如何完成高考,袁貴仁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解決的辦法。

  袁貴仁説,有些城市正在研討,如果考生父母能夠在城市站住腳,子女完整地接受了義務教育,就應當考慮到他們高中階段在哪考學的問題。談到該問題解決的時間表問題,袁貴仁表示:“很快會有個方案,我們正在加強調研。”

  “異地高考”説容易引起誤解

  對“異地高考”的表述,袁貴仁稱,這個詞不準確,應當為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動地如何參加義務教育階段以後的考試問題。“異地高考”容易誤解為高考移民,為了爭取更多的入學機會而去高考,“我們不贊同”。

  袁貴仁解釋説,城鎮化建設中,隨著農民工的流動,不少子女要麼隨父母進城,稱為隨遷子女;要麼留在戶籍地,叫作留守兒童。

  協調重點流入地利益成突出問題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未來會有更多的農民工進城,必然有些子女會到城裏。他們隨父母進城,要和當地孩子一樣,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接受義務教育後,他們高中階段考試怎麼辦,大學階段怎麼辦?

  袁貴仁表示,這些問題不是目前最尖銳的問題,現在最尖銳的問題是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解決流動人口子女高考問題,最突出的是如何協調重點流入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利益。

  城市應接納穩定就業者子女就學

  袁貴仁表示,教育部認為農民工進城是個趨勢,也是城市建設所需要的,如果這個城市覺得父母應當和可以在城裏工作,就業證、暫住證齊全,“那麼我們認為,城市就要負責他的孩子上學問題。”

  袁貴仁表示,農民工在一個城市就業時,同時要想到他的子女就學問題。“如果父母不在這個城市就業,而孩子在這個城市就學,那是不合理的,否則全國就有點亂了。”

  袁貴仁説,城市需要的人才,也不只是高端人才,而是包括技工等在內的一般人員。如果城市需要這樣的人,就要負責其子女就學問題。

  呼聲

  代表建議隨遷子女高考放開需設門檻

  全國人大代表陳萬志稱,諸如北京等大城市應調高放開門檻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 楊華雲)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政協原副主席陳萬志表示,可以通過設定條件有序放開隨遷子女高考。

  放開隨遷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確

  陳萬志介紹,此前13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呼籲放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京高考,另有上萬名連續多年在京讀書的京外戶口學生家長的呼籲書,“不過目前的試點裏沒有北京”。

  陳萬志認為,應該放開隨遷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確下來,其餘就是制度設計的問題”。陳萬志説,現在很多孩子戶籍不在當地,並且出生成長在北京,卻不讓人家在北京參加高考,確實不太公平。

  大城市放開時應調高門檻

  陳萬志表示,如果放開隨遷子女高考,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的條件設置一些門檻,比如父母連續在當地工作多少年,連續納稅多少年,學生本身在當地連續就讀多少年,“隨遷子女不是簡單地想高考”就高考。

  陳萬志提醒説,現在每年有千萬左右的考生參加高考,如果一下子全部放開,也會引起很大問題,可能會有生源大省到中西部地區參加高考,擠佔當地考生機會。因此,在制度設計上,需要設置一定的門檻和條件,“不能想過去就過去,更不能快考試了,才轉過去”。

  陳萬志認為,門檻設置要根據各地不同條件,“有些城市,特別是大城市,最初的門檻倒是可以設得高一點,比如父母連續納稅時間長一點等”。

  隨遷子女高考放開可上升至立法層面

  陳萬志承認,像北京放開隨遷子女高考,既要考慮北京戶籍人口的需要,也要考慮非北京戶籍人口的需要,實際上需要兩者間的博弈,這種改革不是所有人都滿意的改革,不是增量改革,而是重新切割蛋糕的改革。

  陳萬志認為,這項改革需要政治領導人的決心。在討論該問題時,從程序上可以上升到立法層面。“先充分博弈,尊重大多數民意”,讓各地根據各自情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利益,達到一個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