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強化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性 使其在全球化過程中成長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9日 22: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大成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彭雪峰先生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3月9日晚20時,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組織11家網站,聯合開展主題為“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的網絡訪談。邀請4位全國人大代表,圍繞“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融入”、“青年就業創業”、“互聯網與青少年健康成長”等話題,結合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中國網絡電視臺進行視頻圖文互動直播。

    新華網:謝謝主持人,這裡又有一位新華網的網友提出了問題。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説:“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文化需求,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大力發展文化産業,培育新型文化生態,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請問彭雪峰代表,文化産品更加豐富帶來一些問題,國家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可避免面臨壓力挑戰,青少面在各種文化中的選擇更加難了,民族文化如何應對挑戰,煥發青春?如何讓青少年從文化大發展中獲取營養,而不是迷失本民族的方向。

    彭雪峰: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太大了,民族文化如何應對挑戰,我嘗試著回答一下。面對當前西方國家主導的文化全球化,發展中國家和弱勢文化目前能夠選擇的是三種態度,第一,來者不拒,一味地接受。第二,一味地排斥,力圖抗拒所有的外來文化。第三,有選擇地接受,尋求一種平衡。我認為第三種是一種理性的選擇,因為只有這種態度才是合理可行的,所謂的尋求平衡就是以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本土化去校正全球化,以多樣性來緩和一體性,在交流和對話中發揮全球背景下的民族的、國家的文化。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應該説對文化、對社會乃至於對人類都是有著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種文化只有在不同的碰撞、接觸過程中,它才能夠找到一個參照係,然後依據它來了解自身,消除自身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吸取其他文化中的優秀成果,來增強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實際上,中華民族文化就是這樣一步步發展過來的,最後達到一個整合人類文化的全面性。我們現在需要有意識地使文化的整合保持在一個限度當中,但是又要適度地放開。保持在限度當中,維持各種文化之間的距離,要保持文化的一定差異性和距離性。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旗幟鮮明地主張文化的多樣性。只有不斷地豐富和強化文化的這種民族性,才能真正實現所謂文化的全球化。

    所以我個人以為,我們要維護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不斷地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得以成長,同時不被別人“化”掉。要保證我們民族文化和民族的獨立性,要增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競爭力,增強我們的民族精神,這樣才能保證中華民族屹立不倒。

    在這個方面我有幾方面的思考:第一,我們應堅持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並存,要追求文化全球化的進程和民族文化獨特性並行不悖。實際上世界上現在各種文化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相融合而發展,相碰撞而壯大的,每一種文化都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文化的多樣性有它的必要性,我想這就像物種的多樣性對於生物界是必不可少的一樣。如果一種文化是一種基因,每一種文化都用自己的歷史精神和人文傳承,有獨特的美麗和智慧,多基因的世界才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這就像物種基因單一化一定會造成物種的退化一樣,文化的單一化也將使人類的創造力走向衰竭,使文化發展的道路變得越來越窄。

    第二,我建議在一個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之下,各種文化進行交流,才能夠和諧共處、共生共榮。費孝通老先生説過一句話“各美其美,每美與共”,我想這個原則應該得到重視和遵循。

    第三,要立足於科學繼承傳統文化,從容應對全球化挑戰。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應對全球化挑戰的一種根基,應該説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不能説是十全十美的,我們應該看到追究傳統文化應該是在我國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中國漫長的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個精華與糟粕並存的龐雜的文化積累的過程。我覺得現在的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沒有完全清除封建文化消極的影響。比如説像宗法觀念、特權思想、專製作風、人身依附關係,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加以批判,要予以摒棄。

    就你提到的第二個問題,加強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我在這方面有一些想法。比如説教育部門是不是應該進行相關的課程改革,加大傳統文化在課本中所佔的比例,在必修課之餘盡可能開設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選修課。另外,國家也要組織專家學者對傳統文化進行系統的蒐集、整理、分類、鑒定,營造傳統文化氛圍。以“熏陶”的形式替代“説教”、單純的“強行灌注”去感染和影響青少年。當然,國家還應該從財政、稅收上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傾斜和扶持力度,營造傳統文化氛圍,需要國家有更大的投入。

    再一個是通過新聞媒體、影視、展覽等形式,創造一種更廣闊的氛圍,拉近青少年與傳統文化的距離。我個人注意到每年中央臺都搞一個青歌賽,這在社會上有比較廣泛的影響。還有前幾年開展的各種各樣的電視大賽。但到現在我還沒有看到有一個與傳統文化相關的類似活動,比如説我們能不能搞一個書法比賽、繪畫比賽、傳統詩詞創作的比賽,這方面的活動要不然是沒有,要不然就是影響度不夠。我覺得在這個方面我們應該注意加強。積極開拓能夠承載傳統文化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動,尤其是青少年們喜聞樂見的、能夠接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