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十二五”規劃綱要體現改善民生決心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9日 0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摘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首次以專欄的形式提出“改善民生行動計劃”,明確十大舉措。城鎮年均新增就業900萬人、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戶)……一個個具體數字,生動地詮釋著“改善民生行動計劃”,讓人備感溫暖。一項項民生舉措,勾畫出充滿希望的民生畫卷,讓億萬群眾真切看到黨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決心。

  促就業:

  調整中解決“兩難”

  本報記者 羅艾樺

  423億元

  今年中央財政擬投入423億元用於扶助和促進就業。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一方面沿海地區用工難,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當下就業形勢凸顯的兩難局面廣受代表委員關注。

  廣東省是就業大省,廣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歐真志代表認為,部分地區、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出現“招工難”現象,並沒有改變我國“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的格局。

  目前,一些地方出現的“招工難”現象遠沒達到“用工荒”的程度,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總體保持平穩。局部的缺工現象反映了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企業用工需求確實在增加,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成績。

  隨著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特別是東北振興、西部開發和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中西部對勞動力的吸引力在不斷增強,外出打工的農民工總量有所減少。同時,隨著國家惠農政策深入實施,農村對勞動力的吸引力不斷上升。此外,經過多年農村勞動力大規模的轉移就業,農村可轉移的勞動力也逐步減少,這些使勞動力市場結構發生深層次變化。

  “兩難問題進一步凸顯下階段經濟結構調整和人才培養的緊迫性。”歐真志認為,當前勞動者技能素質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不相適應的矛盾仍然突出,部分地區、部分企業用工需求與勞動力供給存在結構性失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中央財政擬投入423億元用於扶助和促進就業,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這一系列舉措將有力地促進兩難問題的解決。

  保住房:

  政府要勇擔責任

  本報記者 卞民德

  3600萬套

  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戶)。

  ——摘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

  “安居才能樂業,保障房建設事關群眾切身利益,需要政府舍得花錢,勇擔責任。”江西贛州市市長王平代表説。

  “政府的首要責任是保基本,解決好中低收入及‘夾心層’家庭住房困難問題。一手狠抓保基本,建設以公租房為主的保障性住房,擴大保障覆蓋面;另一手抓房地産市場調控,兩手都要硬,才能達到穩房價、保供給的目的。”這在許多代表委員中形成共識。

  “許多地方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往往以財力不足為藉口,延緩保障房建設。但實際上,欠發達不應該成為保障房建設落後的藉口。”王平説。他同時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設需要的資金巨大,單單依靠政府投入確實遠遠不夠,這就更需要政府勇擔責任,勇於創新,用新思路、新辦法來解決問題。

  代表委員建議,適度的市場化運作是必要的,應探索將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交通運輸、供水供氣等資源進行整合,力求打造一個完善的融資平臺,再引進戰略合作夥伴進行資本運作,多渠道融通資金,推動保障房建設。

  制定並向社會公佈年度住房建設計劃,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單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嚴格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有效遏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建立健全考核問責機制……“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今年的房地産調控將在出實招、抓落實上下功夫,讓更多百姓住有所居。”王平説。

  調收入:

  分配秩序更合理

  本報記者 侯琳良 顏 珂 彭 波

  年增超7%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

  ——摘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

  收入分配是老百姓的“錢袋子”工程,如何進一步提高百姓收入,代表委員紛紛獻計獻策。

  “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涉及收入分配的內容增加了許多,不僅單設一章,而且在住房保障、就業、農民增收等多章中都有提到,這説明國家對老百姓‘錢袋子’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張德明代表説。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裏提到的兩個數字令許多代表委員振奮,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和“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大家認為,這説明國家正在謀求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讓老百姓切實享受發展的成果,相信當前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將得到逐步扭轉。

  “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政府必須加快由單一救助到多元引導的角色轉變。”河北省廊坊市市長王愛民代表説。他認為,一方面,政府在社會保障上要多管齊下,另一方面,政府在市場引導上要多策並舉,通過積極的就業和創業政策等,引導企業增加就業崗位,推動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對於當前收入分配中出現的問題,代表委員們建言。“當前勞務派遣用工制度濫用,導致幹同樣的活,卻拿不一樣的錢。”3月7日,在湖南代表團小組討論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周玉清説。他建議,國家應儘快制訂與勞動合同法相配套的《勞務派遣用工實施辦法》,明確勞務派遣用工的準入崗位、待遇等,規範勞務派遣單位與實際用工單位以及勞動者三方的權利、義務。

  便出行:

  尋求質的新飛躍

  本報記者  汪志球  黃 嫻

  8.3萬公里

  國家高速公路網通車里程達到8.3萬公里。

  ——摘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

  出行問題,一頭牽著經濟發展,一頭牽著百姓生活,也牽動著代表委員們的心。

  貴州省交通運輸廳黨委書記彭伯元代表回憶,在貴州省湄潭縣的一個邊遠村寨,從前老百姓去縣城要走上一天,帶點物資必須“人背馬馱”,碰上下雨天,泥濘的山路還經常發生事故,村民“寧願窩在家裏,也不願走出大山。”“這一現象在‘十一五’時期得到了很大改觀!”彭伯元高興地對記者説。如今,貴州省96%的鄉村修了通鄉油路和通村公路,“湄潭的老百姓告訴我,路一通,茶葉銷路、旅遊市場就興旺起來,不僅能很快脫貧致富,甚至把附近的小城鎮發展也帶動起來了。”

  “十二五”期間,我國還將加大道路交通建設力度,僅國家高速公路網通車里程就將達到8.3萬公里。

  “‘十二五’期間我國交通建設將要尋求質的飛躍。出行安全、舒適、綠色、暢通,將是我國交通發展追求的目標。”彭伯元説。

  “當前解決百姓‘出行難’,不僅需要繼續加大資金投入,還需要更高明的交通管理智慧。”貴州省平壩縣高峰鎮麻郎村黨支部書記劉喬英代表説。她在調研中發現,現在農村有很多“斷頭路”,她建議加強農村公路網的整體規劃,提高農村公路建設質量。

  城市交通管理的問題也受到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城鎮化快速推進,我國的城市規模急劇擴張,這對交通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別無高招,唯有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彭伯元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