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熱議“十二五”轉型關鍵點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9日 21: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新華網北京2月19日電(記者 姬少亭)中國知名經濟學家19日在北京出席50人論壇2011年年會,熱議“十二五”轉型期間中國社會、經濟的關鍵點。

  “50人論壇”聚集了中國具有一流學術水準、享有較高社會聲譽並致力於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的近50位知名經濟學家,論壇年會于每年初對經濟大勢的研判引人注目。本次年會主題為“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的幾個重大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説,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較大收益的是富裕國家和相對貧窮的國家,其中前者在資産上有比較優勢,而後者在廉價勞動力上有優勢,中國目前處在兩者之間。

  蔡昉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轉向內需,這與中國的資源稟賦是適應的,同時,應該推動産業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因為中西部仍然有勞動力優勢。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則認為,解決“用工荒”問題應推進城市化進程,保持中國的勞動力優勢,為實現長期經濟增長做好準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認為,“十二五”規劃最值得看的亮點是政府將以更大決心推動改革。他同時指出,一個好的規劃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關鍵是如何執行好。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説,當今中國的宏觀調控和國際社會的命題不同,中國經濟失衡具有自身特點:中國貨幣有效需求不足,供給相對充裕,流動性過剩。

  劉偉認為,造成這一失衡的原因是中國經濟創新力差。“解決問題的根本,長期方案當然是創新——産生真正需求,而不是簡單刺激貨幣供給。短期之內的首要目標是防止資産價格過高。”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傑認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是結構調整。他認為,中國存在三個層級的結構失衡:出口投資消費的結構失衡,財政收入、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的失衡,以及産業結構失衡——短缺和過剩同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