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資本市場在發展與改革中走過“十一五”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7日 1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回顧過去的五年,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力度大、克服困難多的五年,也是市場發展快、市場變化大的五年。在“國九條”的決策部署下,證券期貨監管方面不斷加深對資本市場發展普遍規律和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階段性特徵的認識,堅持不懈地強化市場基礎建設,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改革創新,有力有效地應對各種艱難險阻的嚴峻考驗,不斷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推動我國資本市場邁上了新的臺階。

  影響市場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得以解決

  在這五年中,資本市場在證券監管方面的強力推進下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結束了上市公司兩類股份、兩種價格長期並存的歷史,完善了市場功能,釋放了活力,為實現我國資本市場的快速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截至2010年底,A股市場流通市值佔比由2005年底的32.8%上升到71.9%,我國股票市場已從部分流通的市場發展成為統一的全流通市場。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全面開展,風險處置、日常監管和行業發展“三管齊下”,31家高風險證券公司被果斷關閉處置,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成立,證券公司市場退出的長效機制也得以建立。經過五年的綜合治理,我國證券業從瀕於崩潰的邊緣走上了規範發展的道路。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開展了“清欠解保”攻堅戰,推動出臺了對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行為的刑事法律規制,綜合運用市場、行政和法制約束等多種手段促進上市公司提高質量,推動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上市,改善上市公司結構。以基金為代表的多元化機構投資者得到了大力發展,由此積極拓寬了各種長期資金的入市渠道,促進了市場投資者結構的重大改善。截至2010年底,各類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佔流通市值比重已達70.9%,比2005年末翻了一番。

  市場主體行為得以規範和引導

  在全面治理和化解市場重大突出問題的基礎上,資本市場開展了為期三年的“上市公司治理專項活動”,受到督促完成整改的上市公司達到98%以上。為了適應股權分置改革後的新形勢、新變化,監管層把重點轉向對股價異動的信息披露監管和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高管人員的監管,提升了監管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風險管理得以加強,構建了第三方存管、凈資本監管、分類監管、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全新的制度,完成了1.2億證券賬戶清理規範。針對資産管理的行業特點,證監會加大了對基金公司高管人員和投資人員行為的監管力度,樹立起了不能觸犯“老鼠倉”、非公平交易和各種形式的利益輸送這三條必須堅守的底線,建立公平交易制度和基金産品分類審核機制,積極推動基金評價和銷售體系建設。期貨保證金安全存管制度實施,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設立,實現了期貨交易開戶實名制和統一開戶制度,建設期貨市場運行監測監控系統,一套對期貨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的預警、干預、處置的制度機制得以初步建立。截至2010年底,上市公司數量比 2005年底增加682家,2009年上市公司實現利潤總額超過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50%;106家證券公司總資産1.97萬億元,凈資本4320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6.9倍和12.1倍;基金總份額從2005年底的0.47萬億份發展到2.42萬億份,增長5倍。期貨公司資産規模269.76億元,是“十五”末期的3.8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