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十一五"時期的資本市場發展與改革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7日 13: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回顧過去的五年,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力度大、克服困難多的五年,也是市場發展快、市場變化大的五年。在“國九條”的決策部署下,證券期貨監管方面不斷加深對資本市場發展普遍規律和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階段性特徵的認識,堅持不懈地強化市場基礎建設,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改革創新,有力有效地應對各種艱難險阻的嚴峻考驗,不斷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推動我國資本市場邁上了新的臺階。

  影響市場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得以解決

  在這五年中,資本市場在證券監管方面的強力推進下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結束了上市公司兩類股份、兩種價格長期並存的歷史,完善了市場功能,釋放了活力,為實現我國資本市場的快速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截至2010年底,A股市場流通市值佔比由2005年底的32.8%上升到71.9%,我國股票市場已從部分流通的市場發展成為統一的全流通市場。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全面開展,風險處置、日常監管和行業發展“三管齊下”,31家高風險證券公司被果斷關閉處置,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成立,證券公司市場退出的長效機制也得以建立。經過五年的綜合治理,我國證券業從瀕於崩潰的邊緣走上了規範發展的道路。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開展了“清欠解保”攻堅戰,推動出臺了對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行為的刑事法律規制,綜合運用市場、行政和法制約束等多種手段促進上市公司提高質量,推動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上市,改善上市公司結構。以基金為代表的多元化機構投資者得到了大力發展,由此積極拓寬了各種長期資金的入市渠道,促進了市場投資者結構的重大改善。截至2010年底,各類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佔流通市值比重已達70.9%,比2005年末翻了一番。

  市場主體行為得以規範和引導

  在全面治理和化解市場重大突出問題的基礎上,資本市場開展了為期三年的“上市公司治理專項活動”,受到督促完成整改的上市公司達到98%以上。為了適應股權分置改革後的新形勢、新變化,監管層把重點轉向對股價異動的信息披露監管和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高管人員的監管,提升了監管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風險管理得以加強,構建了第三方存管、凈資本監管、分類監管、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全新的制度,完成了1.2億證券賬戶清理規範。針對資産管理的行業特點,證監會加大了對基金公司高管人員和投資人員行為的監管力度,樹立起了不能觸犯“老鼠倉”、非公平交易和各種形式的利益輸送這三條必須堅守的底線,建立公平交易制度和基金産品分類審核機制,積極推動基金評價和銷售體系建設。期貨保證金安全存管制度實施,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設立,實現了期貨交易開戶實名制和統一開戶制度,建設期貨市場運行監測監控系統,一套對期貨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的預警、干預、處置的制度機制得以初步建立。截至2010年底,上市公司數量比 2005年底增加682家,2009年上市公司實現利潤總額超過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50%;106家證券公司總資産1.97萬億元,凈資本4320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6.9倍和12.1倍;基金總份額從2005年底的0.47萬億份發展到2.42萬億份,增長5倍。期貨公司資産規模269.76億元,是“十五”末期的3.87倍。

  資本市場法規制度體系得以完善

  《證券法》、《公司法》和《基金法》構建起了資本市場的法律框架。為了完善法律制度體系,監管層對發行上市、交易結算、並購重組等市場運行領域,對上市公司、證券期貨經營機構、仲介服務機構等參與主體的法規制度進行了整體性重構。圍繞《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修訂出臺,細化了期貨業行為規範,積極推動期貨開戶、交易、保證金存管、市場監管的程序化、制度化。在鞏固基本制度框架的基礎上,證監會及時將監管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制度規範,推動實施了證券公司監督管理、風險處置、市場禁入等一批針對性、操作性強的法規制度。截至2010年底,資本市場現行有效的法律文件448件,其中73%是五年來新制定和修訂的。證監會全面推進了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對行政許可、監管措施、行政處罰等監管環節的法律制度進行了全面完善,圍繞監管決策、信息公開、行政許可、案件調查與審理、強制措施、處罰聽證等行為,出臺程序性規則160余件,嚴格規範行政行為,顯著提升了監管透明度。

  抵禦外部衝擊全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在監管層的組織下,各相關機構開展壓力測試,加強資金跨境流動監測,完善應急預案,行業機構排查管控境外投資風險,嚴禁違規從事境外衍生品交易,成功抵禦了期貨市場大面積連續跌停的極端行情衝擊。按照近期有利於維護和提振市場信心,遠期有利於形成市場體制機制的思路,監管層出臺了完善大宗交易制度、規範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推動上市公司增加現金分紅、鼓勵增持和回購上市公司股份、協調減免市場稅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危機的不利影響。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同時,我國資本市場積極推進對外開放。

  市場體系和運行機制得以完善

  在積極發展壯大主板、中小板市場的同時,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穩步有序地推進,創業板市場平穩推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框架得以初步建立。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後,“新老劃斷”適時啟動,全流通模式下的新股發行機制,詢價機制、A+H同發、超額配售等制度安排先後推出。圍繞定價和發行承銷方式兩個關鍵環節,監管層連續推出了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取消了對新股定價的窗口指導,推動發行人、投資者、承銷商等市場主體歸位盡責。股指期貨與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的順利推出,使得我國資本市場有了做空機制與信用交易機制,豐富了市場的風險管理工具。在市場重大理論和實踐方面,市場共識和輿論的引導方面顯著提升,投資者教育的方式和渠道不斷拓寬,監管工作開放度與透明度不斷提升,重大改革得到了市場各方支持和社會廣泛認同。

  市場監管的有效性得以不斷提升

  過去的這五年中,在證監會的領導下資本市場從上到下、努力探索和實踐完善監管體系的新路徑。各證券、期貨交易所、協會、登記公司、保護基金公司、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全面加強日常監管,著力深化自律監管,為確保整個市場安全、高效、有序運轉提供了有力保障。就證監會而言,不斷探索和推進執法體制改革創新,調整內部組織結構,組建稽查總隊,成立行政處罰委員會,率先在我國行政執法領域建立“查審分離”體制,建立健全覆蓋全市場的快速反應、多方聯動和及時查處機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在強化監管系統建設的同時,市場構建起了多個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共同參與的上市公司綜合監管體系,推動建立了打擊非法證券活動協調機制,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會商機制,對提高監管效率、規範市場運行秩序,發揮了積極作用。“十一五”期間,證監會共立案454起,完成案件調查436起,移送公安機關95起,對160個機構和1014個人做出行政處罰。

  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全面提升

  過去的五年,一大批優質公司掛牌上市,通過資本市場獲得了快速發展,特別是支撐國民經濟的骨幹企業和金融機構相繼上市,大幅度提升了市場作為經濟晴雨錶的作用。五年來,期貨市場迅速增長,初步建立起了商品期貨産品開發、上市、交易運行及功能發揮的評估體系,共有13個新期貨品種上市,初步形成了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貨品種體系,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及其傳導已經在我國一些重要行業和産業鏈企業的內部運行機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五年來,我國境內股票籌資2.84萬億元,相當於市場前15年股票籌資的3.1倍,我國證券化率由五年前的17.5%躍升至約70.8%。

  截至2010年底,滬深股市總市值達到26.54萬億元,相當於2005年的8.2倍,市值排名由2005年的全球第十三位躍居第二位。2010年我國期貨市場全年成交31.33億手,成交金額309萬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8.7倍和22倍,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一位。

  首先,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間,我國資本市場規模成倍增長,資本市場在完善公司治理、促進資本形成、優化資源配置、分散市場風險等方面的內生功能日益顯現,在國企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創新型國家建設、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維護經濟金融安全等事關全局的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國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相關産業和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管理經濟的廣度和深度日益拓展,大大提高了資源優化配置和市場運行效率。我國資本市場正逐步從相對單一、封閉向多層次、開放與融合轉變,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度日益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吸引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為全球重要資本市場之一。

  其次,在提升市場整體運行質量上實現了重大突破。經過一系列綜合改革、治理規範和制度重構,證券期貨行業大幅度提高了抗風險能力。上市公司規範運作和治理水平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上市公司在國民經濟中的代表性顯著增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日益顯現。隨著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迅速發展,機構投資者已經成為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投資者服務和教育活動廣泛開展,個人投資者的風險認識和理性參與意識明顯增強。與“十五”末期相比,市場約束、價格約束逐步發揮作用,國際市場狀況、宏觀經濟景氣度、上市公司質量等市場基本因素成為影響市場運行的主導力量。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對宏觀經濟的反映能力不斷增強,導向作用不斷體現。

  第三,在深化發展資本市場共識上取得重大突破。這些年來,資本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培育了商業信用,推進了我國新會計、審計準則的實施,推動了民商法、行政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促進了風險理念、金融意識和理財觀念的普及,使社會投資、股權文化、公開透明、公平正義等市場經濟觀念深入人心,推動和引領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諸多重要領域的變革。黨中央、國務院對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專家學者、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對發展資本市場重要性的共識不斷加深,促進了市場發展政策措施和外部環境的不斷優化。

  總體看,過去的五年,資本市場在發展與改革中不斷前行,市場整體上實現了重大發展突破和轉折性變化,初步具備了在更高層面加快發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和條件,為“十二五”期間資本市場再上新臺階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