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1+1]2010年賣地收入將達20000億 土地財政醞釀危機(2010.12.27)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7日 22: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新聞1+1]>>

     【核心關注】土地市場年末再現瘋狂。各地地王又重出江湖。2004年6000億,2009年15000億,今年有望20000億,賣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高地價不變,高房價能得到遏制嗎?土地財政不變,過度以地生財能改變嗎?地方發展方式不變,中央宏觀調控能發揮作用嗎?《新聞1+1》今日關注:土地財政怎麼變?

杭州商業地塊創新高(圖)

地方財政賣地錢佔到收入的60%

   土地財政一直被看作是推高房價的罪魁之一。而在這個房産調控的關鍵時期,它的再度衝高,是對既定政策的威脅,也是對公眾錢包的威脅。

農民僅能得到土地收益的5%——10%。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房地産經過1年的嚴厲調控之後,本以為今年年底有一個相對緩和的局面。但是第4季度的數據顯示仍然是地王頻出,土地財政被認為是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根源之一,這個問題不僅僅關係著地産的調控更關乎國家的戰略。

    土地市場年末再現瘋狂。各地地王又重出江湖。2004年6000億,2009年15000億,今年有望20000億,賣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高地價不變,高房價能得到遏制嗎?土地財政不變,過度以地生財能改變嗎?地方發展方式不變,中央宏觀調控能發揮作用嗎?《新聞1+1》今日關注:土地財政怎麼變?

    在辭舊迎新的年尾,很多人的願望還是住房。而不斷産生的“地王”讓人唏噓不已。

    上演土地拍賣價神話的不僅是廣州、武漢這些人口集中、寸土存金的大城市。還有小縣城。12月24日,義烏一地塊拍賣價高達35000元。2010年歲末的中國,一度偃旗息鼓的地王再度出山。以至於12月19日國土資源部再次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堅決遏制少數城市地價過快上漲趨勢。

    土地財政一直被看作是推高房價的罪魁之一。而在這個房産調控的關鍵時期,它的再度衝高,是對既定政策的威脅,也是對公眾錢包的威脅。

    在賣地的衝動下,有限的土地又能支持多久?當無地可賣,我們被透支的未來又將怎麼辦?土地財政還能支持多久?

《新聞1+1》2010年12月27日 土地財政,不可持續!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房地産在經過一年的嚴厲調控之後,本以為到了今年的年底會有一個相對緩和的局面,但是第四季度的數據現實,仍然是地王頻出。土地財政被認為是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根源之一,這個問題不僅僅關係著地産的調控,更關乎國家的戰略。

(播放短片)
解説:
    當我們再一次站在歲月的門檻上,辭舊迎新時,很多人再次寫下自己的夢想,住房。而就在這個年尾,不斷傳來的地王再現,讓人唏噓不已。
    楊家牌樓地塊和枝江旅遊度假區地塊分別以每平米25735元和每平米37069元成就杭州住宅和商業兩個新的高價地塊。
短片中記者劉丹: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就是這片不到10畝大小的袖珍地塊,居然拍出了每平米37069元的天價,而它的成交價也達到了起拍價的7倍之多。
解説:
    就在同一天,武漢土地市場高價地塊,總價、單價雙雙溢股,鏖戰一個多小時後,底價5.9億元的兩個地塊,成交價漲至13.18億元和10.2億元,均打破武漢高價地塊單價記錄。
    三福地塊折合樓面價在19600元到20600元每平方米之間,再次刷新了廣州住宅用地,單價最高的記錄。
    上演著土地拍賣大片的不僅僅是這些人口集中,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還有小縣城。兩天前的12月24號,浙江義烏,一家註冊資金1.46億元的公司,以自身資金30多倍的36.81億元競拍成功,創下了全國縣級市地價最高記錄。樓面地價3.5萬每平米。這是2010年歲末的中國,嚴厲的房産調控政策,一度偃旗息鼓的地王,再度出山,以至於國土資源部12月19號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堅決抑制少數城市地價過快上漲趨勢,溢價超過50%必須備案。
韓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們今年一至三季度我們土地出讓金收益是1.68萬個億。
記者:
    這是個什麼概念?
韓俊:
    1.68萬個億,就是地方政府現在財政預算收入裏面,全口徑的及來自賣地的錢,我估計得佔到60%。這個錢是哪來的,是賣地來的,這個地過去都是農地,實際上在很多地方政府成了賣地的一個大公司,這是不正常的。
解説:
    根據《人民日報》文章披露,截至目前,北京、上海今年土地出讓金已破千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由於土地供應量約為過去兩年的總和,今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有望突破兩萬億元。土地出讓金這個號稱很多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又比去年增長了五千億。土地財政,一直被看作是推高房價的罪魁之一,而在這個房産調控的關鍵時期,它的再度衝突是對既定政策的威脅,也是對公眾錢包的威脅。
韓俊:
    地價高了以後,政府的收入是上去了,但是整個經濟發展的水平就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提高了。
解説:
    買單的不僅僅是公眾,還有實體經濟。有專家有指出,當眾多的服裝企業、家電企業轉身房地産市場,它所傷害的是世界工廠的基礎,透支的是結構調整的當務之急。
黃小虎(中國土地學會 副理事長):
    就是説我們地方的經濟發展,依靠土地財政,這是一種發展方式,本質上是一個負債。也有的地方,可能它就沒有這樣的盈利的能力,將來就會形成社會的一個壞賬,這就會成為社會的一個問題。
解説:
    根據統計,2009年土地出讓金已經佔到同期全國地方財政總收入的46%左右,審計署公佈的情況表明,審計調查的18個省、16個市和36個縣本級,截至2009年底,政治性債務餘額合計2.79萬億元,一旦地價回落怎麼辦?正是看到了之這種種弊端,在今天,《人民日報》刊發長文,其中眾多專家提出一系列疑問,有待我們解答。在賣地的衝動下,有限的土地又能支撐多久?當無地可賣,我們被透支的未來又怎麼辦?土地財政還能支撐多久?

    (視頻編輯:孫潔 圖文編輯:唐亮 呂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