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兩博士借助網絡反映強拆 建議尊重法律有法必依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04: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兩位出身農家的博士生建議:杜絕強拆,需要健全法律,更需要對法律的尊重,否則再好的法律,也會變成一紙空文。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12月2日電 題:兩博士網上抗強拆:讓網絡顯靈不如讓法律顯威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肖春飛、王橙澄、俞菀

  近日,復旦大學博士生孟建偉網絡日記記錄了暴力拆遷案處置全過程和清華大學博士生王進文給山東老家市長有關拆遷問題的公開信,相繼在網上引起熱議。博士生維權是個案,但在相近時間內兩個名校博士生同樣因為強遷而借助網絡訴諸公眾,不由得不讓網民深思--“是什麼迫使王進文、孟建偉分別選擇了以清華、復旦‘博士’的身份抗爭暴力拆遷?”

  接受“中國網事”記者採訪時,孟建偉、王進文都坦承:博士生的身份,網絡的力量,使他們的訴求獲得了當地政府的正面回應。但是,“不是每家都有博士”,要真正杜絕強遷,需要健全法律,更需要對法律的尊重。

  不同的博士面對同樣的強拆

  12月2日,孟建偉在自己的博客上,放上了一張父親孟富貴的照片,照片上,老人蹺腿坐在自家簡陋的房子前,滄桑,安詳,看著鏡頭,有抑制不住的笑意。這是孟建偉唯一一張為父親照的照片。

  新華社“中國網事”欄目《不僅僅為了父親——復旦博士生網絡日記記錄暴力拆遷案處置全過程》一稿播發後,很多網友關注這位遭遇喪父之痛的年輕人。一位署名為“瓜瓜狼的小窩”的網友留言説:“我也是博士,明年畢業了,我是學醫的,我很同情你的遭遇,雖然這些事並沒有發生在我身上,但目睹這一慘案發生,再堅強的心靈也會滴血……祝福你,希望你父親安息……希望天堂裏沒有強拆。”

  孟建偉説,現在還在等待刑偵的結果,“今天思考的還是屍檢問題,按照一般的程序,在公安機關辦案需要時,可以不經過家屬直接進行屍檢。但考慮到家屬的心情,市領導和辦案人員也很尊重我的意見,我非常感謝。我的態度是公安機關在辦案過程中,如果在這一階段必須要進行屍檢,才能推動整個案情的進展,可以按法律程序屍檢,我不反對,但我還是堅持認為現在的重點不在屍檢上。”

  他也關注到了在網絡流傳的《清華大學法學博士王進文致工學博士濰坊市長許立全先生有關拆遷問題的公開信》,同樣是強遷,讓孟建偉感慨萬千。“王進文是學法律專業的,可能在這方面更有經驗一些。”孟建偉説。

  “我學了這麼多年法律,但是問題在於,對於強拆,有多少拆遷戶通過司法途徑解決了問題?”王進文在接受“中國網事”記者採訪時,一聲嘆息。

  他説,他一直在關注孟建偉的事,“他和我同病相憐。我比他幸運,在這次強遷中,我的家人沒有受到傷害。”

  王進文是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老家在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西關街道北三里村,今年3月底,村裏開始進行城中村改造拆遷。王進文一直用法律途徑來試圖解決父母所面臨的問題,同時充當了老家村民的法律顧問,然而,“我在掌握了所有的證據,並採取了合理的法律手段的前提下,仍然沒能維護合法權益,房子還是被強拆了。”

  杜絕強拆需要法律的尊嚴

  名校博士身份,形成持續網絡熱點,讓孟建偉、王進文的訴求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正面回應,並派人到兩人所在的學校溝通,相關善後處置工作也在加緊進行之中。但假如不是博士呢?孟建偉、王進文都在自問。

  兩位出身農家的博士生建議:杜絕強拆,需要健全法律,更需要對法律的尊重,否則再好的法律,也會變成一紙空文。

  從父親為代表的村民遭遇中,孟建偉認為目前拆遷中存在的痼疾在於:“首先是法律不完善。我國到目前為止,雖然各地都有關於拆遷的行政規章和條例,卻沒有統一的適用法律來規範拆遷的具體程序、過程。”王進文也説,首先得有立法,比如現在大家很關心的新的拆遷條例。

  兩位博士認為,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還要做到有法必依。“《物權法》出臺,可以認為私有財産合法權益會得到法律的有力保障,但是一些地方可以用《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來抵消,這是很可悲的現象。”王進文説。

  不是每個被拆遷家庭都有博士生

  同為書生,但兩位博士同樣拒絕“私了”、選擇堅持。他們希望通過自身的遭遇,來推動全社會的關注,為法律獲得應有的尊嚴。

  孟建偉説,不求得公正,到地下沒有臉面見父親。王進文則表示,他會將所有的證據、事實加以整理,積極準備開啟訴訟程序,以一個全景的方式,將法律展現出來,讓人們看到法律的力量。

  “如果選擇‘私了’,選擇私下協議,而不開啟訴訟程序,雖然走訴訟程序也有可能敗訴,有可能得不到比‘私了’更好的結果,那麼就不能為以後發生同樣事件的人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幫助,就不能確立一種解決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