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囤地”真相 房企抱屈“囤地”論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0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建設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房地産開發企業,尤其是上市房企,正集體面臨前所未有的社會責任危機。

  “捂盤惜售”的嫌疑尚未洗脫,“囤地”的指責又捲土重來。這在輿論邏輯中已被認定為高房價的兩大罪因。

  事實上,這種理解還是在房價與地價相互作用力的閉環中打轉。青年經濟學家鐘偉指出,房價和地價的本質是貨幣問題和財政問題。

  房企抱屈“囤地”論

  “囤地不可能是大多數,如果囤地成為主流,這個市場早就完蛋了。”思源置地副總經理陶勇接受《中國建設報中國住房》記者採訪時透露,“真正的開發商不囤地,快速拿地快速開發。即使是一些大型央企或國企,也都是快速開發,不過通常由於專業水平的原因這個流程會長一些,跟閒置沒有關係。但也不能否認確實存在閒置用地的現象。往往都是看好投資機會,有錢又沒有開發經驗,註冊企業拿地,這種情況相當於遊資心態,無法評論。”

  近日在京舉辦的技術創新峰會上,來自西部的某中型房企財務副總裁就這樣抱怨當下的輿論環境:“要追求超額利潤,就要搞技術創新,房子建造銷售的週期就會拉長,‘囤地’和‘緩慢開發’的帽子就砸過來了;以我們的資金和研發水平,要縮短開發週期,損害單位利潤且不説,蘿蔔快了不洗泥,難免會在産品中留下很多遺憾。”

  陽光100集團總裁易小迪表示:“我們現在做的儲備也是為了明年和後年的銷售。”日前萬科集團回應“囤地”論時也強調了類似主張:“萬科無意大規模儲地,其持有的土地資源以保持2~3年的開發量為準”。這或許正是規模房企和上市房企在土地儲備方面的主流態度。

  針對“囤地”的指責,房企一致叫屈:“首先,土地是房地産開發的糧食,要開發就必須買地;其次,土地並不是想買就能買,什麼時候有符合需求的土地供應,不是企業能夠決定的,眼下,包括供應量、用地性質、供應節奏安排等信息的公開程度遠遠不夠;最後,土地不可能在市場上自由交易,變相的土地交易應該受到監管,而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易小迪説,“像我們這種專業公司,拿到地就快速開發,以後發展的餘地會更大。”他認為,“價高者得”這種土地出讓模式對城市的發展並不好,是資本過多帶來的毛病,事實證明,這樣拿到的土地很多還在曬太陽,坐等地價飆漲。那種賺快錢的時代、拼投資的盲目投機時代已經過去了。理性地投資,靠産品、靠專業掙錢,對房地産行業而言是理性的新一輪迴歸。

  業界所樂見的是,出讓土地的管理正逐漸完善,正在減少遊資的投機空間。“五項措施”出臺之際,也發佈了加強土地管理的文件。文件要求開發企業拿到土地之後,一年之內必須開工,三年之內必須竣工。如果一年之內由於企業的原因不能正常開工,禁止買售人和控股股東參加土地的競買活動。

  可見,政策貫徹和執行的力度將決定囤地的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