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誰持彩練當空舞——寫在滬杭高鐵通車之際(上)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12: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個月,一個嬰兒從發出第一聲啼哭到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時間,能幹成什麼?

    滬杭高鐵建設者的答案是,能完成一項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工程。

    這個投資300億元的大工程,從2009年2月26日開建,到2010年10月26日開通,歷時20個月。時速350公里——這個代表世界高鐵日常最高營運時速的數字,是滬杭高鐵的亮點,它把滬杭間的行車時間從78分鐘縮短為45分鐘。

    如風飛馳的滬杭高鐵列車,不僅代表著中國鐵路和經濟迅速發展的步伐,為我們描繪出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藍圖,更為中國高鐵建設提供了新樣本,引領世界高鐵建設的新潮流。

    省鐵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健爾説,在中國乃至世界的鐵路建設史上,滬杭高鐵創造了“三最”——建設工期最短、徵遷速度最快、技術含量最高。

  超前決策規劃,為最短建設工期創造先機 

    本世紀初,高等級公路網初具規模後,如何提升浙江的綜合交通體系,使之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決策者將思考的方向瞄準了“短板”——鐵路。

    當然,浙江不只是簡單地把“短板”接長,而是要超前建設以高鐵為代表的更節能、節地,更高效、環保的現代化鐵路體系,把浙江在鐵路上的後發優勢轉化為創新超越的動力。

    此時,鐵道部在頻繁推進既有鐵路大提速後,正將目光瞄準高鐵,開始大規模引進、吸收、創新、開發高鐵技術,謀劃中國高鐵發展。

    相同的目標和追求,讓省部之間的合作越來越緊密,配合越來越默契。

    從2004年開始,浙江省委、省政府率先在全國與鐵道部簽署了加快鐵路建設的一攬子戰略協作協議,這一模式後來在全國得到推廣。在部省的密切聯動下,中國鐵路現代化的浙江藍圖率先揮就,滬杭、杭甬、杭寧、杭長等高鐵客運專線在那時就躍然紙上。滬杭高鐵的設計負責人、鐵四院高工徐緒寶説,那時雖然項目還沒有立項批復,但前期的設計、技術方案的準備已經開始。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襲來。在國家擴大基礎設施投入、拉動內需的宏觀背景下,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確指出,鐵路建設是本屆政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主戰場、主領域,確定了“浙江要在全國率先實現鐵路現代化”的目標。剛剛繪就的藍圖,由此獲得了付諸實施的大好機遇。

    正因為項目前期準備充分,在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時,2008年11月3日滬杭高鐵公司籌備組成立後,旋即以最快的速度開局。11天完成了項目建議書批復、82天獲得土地和環境影響評價批復、115天獲得項目可研批復、118天召開建設動員大會,成為國家4萬億擴大投資拉動內需項目中,獲得國家批准實施的首批項目之一。

    滬杭高鐵這樣的大項目,常規工期在4年左右,這麼多工作要濃縮在20個月內完成(除掉最後的調試檢測,真正的施工時間僅18個月),項目間必須協調配合,齊頭並進。施工高峰時,工地有4萬多建設者晝夜奮戰。

    科學合理地配置佈局生産建設資源,大大提升了施工進度。滬杭高鐵90%採用高架橋梁,橋梁板的預製直接影響工期。按常規只需配備4個制梁場、2個制板場,滬杭公司則按工期要求,在工地沿線建設了11個制梁場、4個制板場,充分滿足施工需要。在橫潦涇特大橋施工中,中建二局不但請來國內知名的橋梁專家會商,創新設計施工方案,引進新型施工工藝,還花上億元添置施工設備,把原來按部就班的流水作業改為同步作業。單這一項就節約了50天工期。

    有了速度保證,更重要的是科學施工、精心操作、確保質量。“零缺陷”,是滬杭高鐵的要求,建設者發出了“不留遺憾、不當罪人、建不朽工程”的誓言。

    在這20個月裏,滬杭公司組織參建單位前瞻性地開展了30多項技術攻關,為工程質量“零缺陷”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原材料是質量控制的源頭。在滬杭沿線工地,人們把深夜的突擊抽查,諧稱為“飛鷹(貓頭鷹)檢查”。滬杭公司的副總經理李傑除了自己帶人常常深夜“飛鷹檢查”,還聯合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加大抽檢力度。混凝土中的砂石料,直接關係到混凝土的品質。為了保證小小的砂石料品質,除了把不合格材料清除外,沿線工地的材料試驗室主任更換了5人,6位放過不合格砂石料的試驗監理員被清退。

  沿線上下齊心,最快徵遷速度為高鐵讓路

    “感謝被拆遷群眾、企業,舍小家、顧大家,支持滬杭高鐵的徵遷工作。”兩個月就完成滬杭高鐵拆遷任務,列全線第一的嘉善縣在介紹徵遷情況時,縣長姚高員首先講到的是群眾。

    滬杭高鐵設計用地7534畝,房屋拆遷130萬平方米,電力等管線遷改4130處,涉及沿線的方方面面。正是沿線群眾、企業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使滬杭高鐵全線在短短三四個月內,基本完成了拆遷、交地工作,讓建設大軍順利進場、快速施工。

    是什麼讓“天下第一難”的徵遷,在滬杭高鐵沿線變得如此迅捷?合民心、順民意、充分反映廣大百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利益是根本。

    滬杭高鐵的建設對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産生活無疑是一大利好,自然得到廣泛支持。海寧西等多個站點在最初的設計中並沒有考慮,正是沿線上下不斷的爭取,才請來了高鐵。

    但在具體的徵遷工作中,畢竟涉及眾多百姓的切身利益,如何公正、公平、公開地做好徵遷尤為關鍵。

    在嘉善,兩個多月完成徵遷,但宣傳發動、聽取意見等準備工作做了半個月。徵遷方案幾易其稿,最後結合新農村建設、村鎮改造,按照百姓的生活習慣和意願,以村為單位分別建成了7個安置小區。

    具體負責徵遷的工作人員,更是殫精竭慮。“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法成了流行辦法。沿線線路最長、徵遷任務最重的海寧段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章建明説,一則工作任務重,時間緊,更重要是要一家一戶上門宣講政策,協商具體辦法。被拆遷群眾下班、休息時,我們才能上門開展工作。

    沿線各級黨委、政府,更是全力以赴推進。由於徵遷進度快於徵遷資金的批復,群眾同意搬家了,而資金尚未到位。嘉善縣高鐵指揮部指揮長祝美芳就想盡辦法,多渠道籌措了2000萬元,替滬杭公司先行墊付給拆遷群眾,讓百姓高高興興搬家。余杭區更是大手筆,地方財政先後拿出了3.5億元,先行墊付徵遷資金,保證徵遷工作順利進行,確保群眾儘快住上新房。

    在嘉善江家新村,年近花甲的洪靜波正在自家新建的4層安置樓裏收拾新居。他是村裏第一個搬遷的農戶,原來的房子已被氣派的嘉善高鐵站替代。雖然新居離車站有些路,但老洪已感受到了高鐵的福澤,“車站挺照顧我們的,村裏幾個閒在家裏的婦女已被請去當清潔工了,”老洪説,“修高鐵是好事,雖然自己為此搬家,造房子也挺勞心、麻煩,但政府規劃的安置小區比原先的舊房子好多了,再説自己是老黨員,總得&&吧!”

  勇於開拓創新,最高技術含量打造世界水平

  高鐵和傳統鐵路最明顯的區別是什麼?

    見識過高鐵的人會説,鋼筋混凝土澆築的無砟軌道板,替代了原來的碎石道砟。然而在滬杭高鐵,這種變化只是表面現象。

    負責設計滬杭高鐵的徐緒寶形象地説,單講滬杭高鐵採用的二型軌道板,在板場預製後,還要給它洗“桑拿”——用高溫蒸汽養護,提高軌道板的強度。每塊軌道板還要根據安裝位置的不同,在磨床上精心打磨成型,尺寸誤差控制在0.5毫米。到了安裝階段,每塊軌道板的位置都按照設計要求,用衛星定位,精確安裝,位置的誤差小于0.5毫米。

    正是這樣嚴格的要求,保證了高鐵運行平穩。這種新型軌道板除了京津城際試用外,國內全線採用的滬杭高鐵是第一家。

    有好路還得有好車。作為我國高鐵系統組成的高速無砟軌道、高速動車組和先進列控系統,滬杭高鐵都搶先裝備。

    國內最新型的“和諧號”CRH380A高速動車組的採用,在上海鐵路局常務副局長王峰看來是滬杭的亮點之一。正是這型動車組,9月28日在滬杭高鐵跑出416.6公里的世界高鐵的營運試驗紀錄,可以説是目前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營運高速輪軌火車。以它出眾的能力,滿足滬杭營運時速350公里綽綽有餘。

    這麼快的運行速度,列車如何控制,安全性如何保證?先進的列車通信、檢測、控制系統十分關鍵。

    筆者在試乘滬杭高鐵時,隨車輪班的杭州機務段高鐵動車司機李海平説,350公里的時速,正常剎車需要6.5公里才能停住。

    而覆蓋滬杭全線的GSM-R系統,遍佈滬杭的2000多個傳感器、探頭,保證了滬杭高鐵的每一點變動都能同步傳輸給控制中心和運行的高速動車組,確保了列車的運行安全。

    更多的開拓創新,還出現在滬杭高鐵的建設施工中。

    滬杭高鐵建設難免要跨越交通通道,為避免建設影響地面交通,橫跨滬杭高速公路和杭州石大路的兩座160米轉體拱橋誕生了,它們先由工人們在通車的公路邊兩邊預製,然後在千斤頂和機械的牽引下轉身合攏。這兩座大橋,創造了單邊轉體16800噸重量以及跨度等3個世界第一。

    鐵道部副部長盧春房説,滬杭高鐵是條彩虹,90%的線路都是淩空飛架的橋梁,沿途河網密布、公路交通發達,跨越鐵路、穿越公路等施工難度極大,許多新技術尚無經驗可借鑒。滬杭公司堅持走科技創新和專家治理之路,攻關奪隘,採用無砟軌道、列車控制、調度指揮的一系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先進技術,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破解了高鐵建設的一道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