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解讀“十二五”中國改革新動向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5日 23: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專題:學習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

    新華網北京10月25日電 題:“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專家解讀“十二五”中國改革新動向

    記者 劉錚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對改革的強調引發各界關注。記者就“十二五”中國改革新動向,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聶高民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兩個重大的歷史趨勢在‘十二五’期間匯集到一起,核心是加快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是與‘攻堅時期’的判斷相呼應的。”聶高民認為。

    聶高民認為,改革已經進行了30多年,但離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有一定距離。“由易到難”漸進式的改革推進到如今,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又必須取得實質性突破。

    例如,公報提到的要素市場改革,中國的改革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就商品看,市場化過程已基本上完成,但生産要素(土地、勞動力、資金等)市場改革欠缺較多。再如,雖然經過多次機構調整和多輪減少審批,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不少進展,但更加適應市場經濟和依法行政要求的政府職能轉型的任務依然非常艱巨。

    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言,雖然涵蓋的面很廣,但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轉變發展方式之所以相對滯後,根本原因在於體制機制。

    例如,偏低的資源價格和低廉的環境成本,是高耗能、高污染産業迅猛發展的“溫床”。要發展低碳經濟,必然要靠推進資源價格等領域的改革進行引導。再如,啟動國內消費面臨的難題,和現有收入分配和城鄉二元格局緊密相關。要讓國內消費實現飛躍,必須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和統籌城鄉改革。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真正落實,説到底還是改革的問題,所以説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聶高民指出,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可以在矛盾的積累、暴露過程中逐步改革。但到了今天,有些問題可能沒有太多迴旋的時間和餘地了,又涉及重大利益格局的調整,這就要求我們下更大的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