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解讀五中全會公報 建議適度徵財産稅和遺産稅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5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學習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

 

     未來5年,隨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城鄉居民收入也將普遍較快增加。製圖:唐春成(人民圖片)

    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處處體現著黨中央對民生的重視。

    無論是制定“十二五”規劃時明確的“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還是強調堅持科學發展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對今後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闡述,更為百姓勾畫出一幅“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的美好圖景。

    未來5年,哪些民生難題有望破解?哪些薄弱環節將得到加強?民生領域將邁出怎樣的改革步伐?人們在期待。

    社保網越織越密

    ●探索社保體系城鄉一體化,建立正常的養老金調整機制

    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只有建立起覆蓋城鄉所有居民的社保體系,才能為百姓解除後顧之憂,讓百姓在物質生活改善的同時擁有更多的安全感,對未來有良好的預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副所長金維剛表示。 

    金維剛説,如果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城鄉社會保障發展不平衡、社會保障待遇水平低,老百姓必定會在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方面産生擔憂,即使收入提高了,也過得不安穩,不敢消費,進而影響生活質量並拖累整個經濟運行。

    健全社保體系也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要內容。一方面,只有將過去缺乏社會保障的各類人群逐步納入社保體系,讓人人都享有社會保障,才能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社會財富。另一方面,政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必然是一個不斷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的過程,這也會使各類社會群體從中受益。社會保障還能使財富分配更加公平。研究顯示,很多國家初次分配基尼系數在0.4甚至0.5,通過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基尼系數會降到0.3以下。

    金維剛認為,收入的提高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但社保體系的建立健全則完全可以推進得快一些,並盡可能將所有人都納入進來,實現“全覆蓋”。

    展望“十二五”,健全社保體系應重點加強哪些方面?

    金維剛表示,首先要瞄準“空白點”,健全體系。比如,新農保讓農民“養老不犯愁”,但城鎮居民養老還缺少相應的制度安排,下一步應加緊制定城鎮居民養老保障制度。此外,還應當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探索機關公務員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改革。

    其次是繼續擴大覆蓋範圍。目前社會保險擴面參保的重點人群有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未參保集體企業職工和原“家屬工”、“五七工”等。

    第三是探索社保體系城鄉一體化。當前城鄉在社會保障方面均有各自的制度體系,未來一段時間要做好城鄉養老保險制度之間的銜接,統籌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

    此外還要提高待遇,並採取措施縮小城鄉、區域、群體之間的社會保障待遇差距。他談到,“十一五”期間,我國連續5年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未來5年,國家應著力於建立正常的養老金調整機制,繼續改善退休職工待遇。

    金維剛認為,雖然近年來我國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但社保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以及佔GDP的比例與發達國家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相比,還存在顯著差距。“在經濟長期保持高速穩定增長以及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國家有必要也有空間加大社會保障投入,讓百姓安享幸福生活。”

    做大切好收入蛋糕

    ●專家建議,適度開徵財産稅和遺産稅等,減少創業、就業稅收

    “國家這些年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我們深有體會。”家在東北的劉文松、李慧娟老兩口説,5年前兩人的退休工資共有4000多元,現在漲到了7000元左右。“牛奶、水果天天有,吃藥打針不犯愁,每年還能旅遊一兩次。吃穿住行,改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6年的11760元增長到2009年的17175元,年均實際增長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個百分點。

    “‘十一五’是黨和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歷史性突破的5年。”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比如提前一年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比如在全國取消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費,通過增收入、擴保障、減負擔,切實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遲福林認為,目前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以實現人的自身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新階段,老百姓為進一步改善物質文化消費,要求增加收入;為謀求價值體現和社會尊重,要求勞動報酬更加公平公正。此外,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必須把經濟發展的目標由總量導向轉向國民收入導向,從追求“國富”轉向追求“民富”。“老百姓兜裏有錢、心裏有底了,才敢消費,才能持續地釋放內需,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和諧。加快進行收入分配改革,勢在必行。”遲福林説。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將‘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作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並強調‘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期望,符合新時期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乃眾望所歸。”遲福林説。

    “‘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家積累了雄厚的財力,這為接下來的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一些基本公共服務如社保、醫療、教育等紮實推進,有力緩解了收入再分配的矛盾,為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緩衝、穩定機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已成當前舉國上下的共識,為進一步解決收入分配問題提供了有力的輿論和理念支撐。應該説,‘十二五’把解決收入分配問題列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既必要也可行。”遲福林説。

    “可以預見,‘十二五’我們的經濟蛋糕會越做越大。”對於如何“切好蛋糕”,遲福林認為,一是要明確目標,將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提高至50%左右。二是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適度開徵財産稅和遺産稅等稅種,減少創業、就業稅收,通過稅收的二次調解,縮小貧富差距。三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責,減少政府行政費用支出,不斷增加政府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投入,“少蓋豪華辦公樓,多建醫院學校”,增強“再分配”的調劑作用。四是加快推進國有壟斷行業企業的改革,儘快建立起規範化的收租分紅制度,提高國有企業上繳租金、利潤的比重。五是建立工資協調機制,增強工會的議價談判能力,合理確定企業最低工資限額。

    “如果我們能在‘十二五’期間堅決控制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初步規範分配秩序,基本健全新型收入分配體系,到2020年以後,中國社會將形成橄欖形分配格局,逐步實現高水平的共同富裕!”遲福林説。

    緩解看病難和貴

    ●通過深化醫改,老百姓將平時少得病、看病更方便、降低醫藥費 

    “十一五”期間,為了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醞釀多年的新醫改方案破繭而出,給人們帶來溫暖和期待。

    堅冰已破,但路途尚遙。五中全會公報指出,“十二五”時期要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新的任務開始明確。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醫療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周生來認為,“十二五”階段,深化醫改需要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立醫院改革等五項重點改革。

    周生來分析,通過深化醫改,百姓可以得到以下實惠:

    平時少得病。長期以來,我國民眾重治療輕預防,由此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患者多,導致看病難。新醫改倡導預防為主,通過擴大和加強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體系建設,到2015年,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使全體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看病更方便。加強全科醫生培養,是“十二五”醫療衛生發展的一個亮點。通過完善全科醫生長期服務基層的政策,使社區醫院擺脫“廟小沒菩薩”的人才困境,切實履行“健康守門人”的職責,使城鄉群眾不出社區和鄉村,就能享受到便捷有效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降低醫藥費。“十二五”期間,國家通過進一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增強弱勢人群救助能力,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等措施,切實減輕個人承擔的醫療費用。

    人口也要均衡發展

    ●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人口國情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國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基礎。五中全會把人口問題置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新要求。

    “十二五”時期,我國人口數量壓力依然巨大,人口素質、結構、分佈等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人口計生工作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在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分階段、有步驟地逐步完善人口發展政策體系。

    把提高人口素質放到突出位置。切實做好優生優育工作,把好出生人口素質第一關,著力提高人力資本和勞動者素質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加大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力度。實行男女平等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公共政策,各項惠民政策中要體現對女孩家庭的照顧和傾斜。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十二五”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提速,老年人口總數將超過2億。實施積極、健康、保障、和諧的人口老齡化戰略,迎戰“未富先老”的衝擊。

    引導人口合理分佈。“十二五”時期,我國城鎮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80後”人口成為流動人口主體。切實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加快體制創新,推進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