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武漢長江三橋建成10年維修24次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7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近日開始為期40天的局部封閉維修,這已是這座投資11億元的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後10年間的第24次維修。橋齡10年,維修24次,平均不到1年要修兩次。一座橋如此不“健康”,不得不令人對橋本身和維修的質量擔憂。

  據了解,此橋最近一次大修是去年7月到9月間,橋面用的是美國進口環氧瀝青混凝土,耗資逾億元。當時,面對市民對此橋“屢修屢壞”的質疑,有關方面自信地説“至少要管6年”。可實際上通行不到3個月就又修了一回。現在主橋橋面已出現數十個坑洼,所以不得不再次維修。

  導致維修“短壽”的原因,據説是維修施工沒有保質保量。當時負責大橋維修的公司解釋稱,花億元動大手術,用的是進口新材料,但為了趕工期,施工用的是“土辦法”:在沒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幹透的情況下,採取高溫油爐烘乾,使得瀝青黏合強度、硬度都大打折扣。

  這種“牛拉火車式”的“創新”施工,難免會陷入“屢壞屢修、屢修屢壞”怪圈。如此折騰,不僅是浪費資源、浪費資金,維修過程造成交通堵塞帶來的損失也是巨大的。每次大橋維修動輒數十天幾個月,封閉、打圍施工,致使交通堵塞,有時長達幾公里,怨聲載道。

  白沙洲大橋是武漢長江第三橋,與1958年建成的萬里長江第一橋相距數公里,長江一橋50年才大修過一次。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建設資金投入越來越大,建築技術越來越好,建築工程質量卻越來越令人擔憂,這不得不令人深思。

  通車10年來 維修24次

  白沙洲大橋始建於1997年3月,于2000年9月建成,總投資11億元(含接線道路)。設計日通車能力5萬輛次。

  該市路橋收費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為該橋通車10年來第24次維修。此次維修主要對引橋以及引橋與正橋的接合處進行維修,道路不全部封閉,只封閉兩股車道施工,不限制車輛的正常通行。

  設限重管理 測試超重

  據最新監測數據顯示,目前白沙洲大橋日交通流量已超7萬輛,大大超出了設計車流,以超重車輛居多。每天通行的貨車中,30噸以上車輛約3000輛次,55噸以上車輛約500輛次,最重車輛達169噸,最大輪壓達34噸,這些超重車輛對橋梁造成破壞,橋面多次維修,但也多次被碾壞。

  為保護橋梁安全,經武漢市發改委批准在該橋設置限重管理系統。在漢陽和武昌兩岸主線和上橋匝道處設置稱重系統,通過動態稱重、圖像抓拍、LED顯示屏提示並引導超重車輛駛離、聲光報警、執法人員攔截等方式對欲通過大橋的重載貨車進行控制。該市路橋收費管理中心表示,目前該系統已建成,並通過運營調試和驗收。從近日起投入試運行,試運行期間對超重司機以教育為主。

  超重貨車多 橋損嚴重

  “白沙洲大橋出現的問題,最主要原因是超重貨車太多所致。”中鐵大橋勘測設計公司高級工程師張軍雷説,該橋從2000年9月通車至2003年期間,橋面狀況良好。但到2003年後,隨著長江二橋的兩次大修限制貨車通行,白沙洲大橋車流量劇增,突破大橋設計的承載能力,橋面破損開始出現。在三環線逐步開通後,一些外地要過長江的貨車紛紛看中不收費的白沙洲大橋,導致通過白沙洲大橋車輛的總量和超重車輛的數量更是成倍增加,對橋面的碾壓和衝擊力太大。

  該市路橋收費管理中心曾5次組織專家對白沙洲大橋出現的問題進行論證:超重貨車較多是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