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發評論呼籲堅持調控樓市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9日 06: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調控表面上看是政府在用“有形的手”調控一種商品的價格和市場,實際上,是政府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讓更多人能通過市場這種效率更高的手段解決住房問題,是為民生謀福利

  經過持續4個多月的“量跌價滯”,隨著“金九銀十”各地樓市供應量增加,一些新的樓盤紛紛以低價入市,刺激成交量環比有所上升。一些價格調整幅度較大的樓盤,甚至又出現了熱銷的場面。種種跡象表明,隨著開發商資金壓力增加以及各地樓市庫存量進一步上升,房地産市場調控逐步進入新的階段,將表現為價格下降、成交量則逐漸觸底回升。

  據部分開發商和仲介的反饋,最近的成交量回升主要是自住型需求帶動的,成交較多的也主要是一些價格較前期降幅明顯的項目。這種回暖是一件好事,證明在泡沫逐漸退去、價格合理回落的情況下,人們願意通過市場買房解決自己的住房需求,房地産市場重新開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房地産調控的根本目的也正在於此——通過增加供應、抑制投機、去除泡沫,使房價逐漸回到合理水平,讓更多老百姓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在市場上買得起房,改善家庭的住房條件,提高生活水平。調控表面上看是政府在用“有形的手”調控一種商品的價格和市場,實際上,是政府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讓更多人能通過市場這種效率更高的手段解決住房問題,是為民生謀福利。

  住房市場化改革10餘年來,房地産市場大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住進新房,住房條件獲得很大改善,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但近幾年部分城市房價過高、上漲過快,逐漸使市場 “變了味兒”。一邊是需要房子住的普通人越來越買不起房,另一邊是炒房人一次買好幾套,大量房屋空置。房地産市場解決住房需求的功能變弱,卻成了不少人牟取暴利的地方。“無房者”和“有房者”的財富差距越拉越大,加劇了社會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房地産的泡沫化,也對金融安全和經濟發展帶來許多不利影響。這些都是與住房制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的。

  近幾年是我國城鎮化進入加快發展的階段,人們的住房需求不斷上升,土地等資源的稀缺性愈發明顯,保障性住房的覆蓋面還十分有限。這樣的國情決定了,既然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要大力發展商品房市場,現階段就要更多的發揮商品房的“住房”屬性,即房子是用來住的,要讓更多普通人買得起、住得上。同時要弱化其“商品”屬性、尤其是投資品屬性,不能讓住房成為炒作、賺取暴利的工具,那樣的話,蓋多少房子都是不夠的。

  從這個角度看,以“國十條”為代表的這一輪房地産調控措施,不僅調控房價,還要求增加普通商品房供應、盤活二手房市場、規範租房市場等,試圖讓住房的使用功能體現得更充分,讓房地産市場回歸本來面貌。更多人能買得起房,不僅能解決住房問題,還能擁有一筆穩定的資産,實現財産性收入的增長,也才能讓多數人共享經濟發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成果。因此,本輪房地産調控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意義重大,應當堅持不動搖。

  應當看到,在當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調控樓市和經濟增長之間難免會有一些衝突。如果成交量繼續低迷,對投資增長和上下游産業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但如果能把握好調控的力度和方向,並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這種短期影響是有限的。相比調控對改善民生的巨大積極作用,即便經濟增長的速度受一點影響,付出一點代價,也是值得的。

  從長遠看,在進行短期調控的同時,如果能抓緊制定住房發展中長期規劃,並開始反思住房制度改革的得失,著手進行更深入的制度改革,短暫的陣痛換來的將是老百姓的安居、房地産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