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荊州撈屍人的“整編”之困 擔心收不到撈屍費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31日 10: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月28日,湖北荊州寶塔灣有漁民在賣魚,旁邊豎著“珍惜生命 遠離危險”的警示牌。去年10月24日,三名大學生為救溺水少年就是在這附近落水的。本報記者 孔璞 攝

  ■ 核心提示

  他們原本是漁民,當有人溺亡後,他們會被召集起來,談妥價錢後打撈遺體。去年10月24日,發生在荊州的3名大學生為救溺水少年遇難事件中,打撈人員一共收取了3.6萬元撈屍費。

  “天價撈屍”將人們爭議的焦點引到撈屍人這個群體。

  據調查,今年6月中旬,荊州市漁政部門引導經常參與撈屍的漁民成立“水上應急救援隊”,以規範收費價格和撈屍服務。救援隊中的成員還是以前的那些撈屍人,但是,救援隊是怎樣的一個組織,具體由誰來監管?貧困家庭無力支付遺體打撈費用怎麼辦?這些暫時還沒有確切答案。

  截至目前,長江上的撈屍生意仍在繼續。但是,救援隊一直遲遲未正式掛牌。

  王守海的平靜生活,在8月18日被一張照片打破了。

  他被許多人認為在打撈遇難者遺體時“挾屍要價”。

  兩天后,各地的電話和訪客紛至沓來。“打撈時我沒有談價錢”,王守海開始難以應付,“累死個人了,每天説這些事情。”

  王守海所説的“這些事情”,發生在去年10月24日,荊州沙市區寶塔灣,3名大學生為救溺水少年遇難,打撈人員一共收取了3.6萬元的撈屍費。

  如今,距離“這些事情”已過近一年,長江荊州段的撈屍生意仍在繼續。

  記者調查得知,今年6月中旬,荊州市漁政部門建議和引導經常參與打撈遺體的埠河鎮三八村村民陳新、王守海等人,成立“公安縣水上應急救援隊”,以規範收費價格和向貧困家庭提供成本價的撈屍服務。

  但這一救援隊,遲遲未正式掛牌。

  撈屍由來已久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打撈遺體需家屬拿單位介紹信找大隊組織漁民打撈,遞包煙就算酬謝

  王守海所在的埠河鎮三八村,是長江邊的一座小漁村,有居民兩百餘戶。

  上世紀80年代以前,這裡家家戶戶都是漁民。王守海、陳新等人當時就是村裏的捕魚好手,常年住在船上。

  “打撈屍體自古就有,漁民都不忌諱這個。”村民王文全説。在去年的“撈屍風波”中,撈了40多年魚的王文全就站在王守海的背後。

  王文全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打撈遺體需要單位開介紹信,家屬拿著介紹信找到水運公司或者大隊,再由這些單位組織漁民打撈。家屬通常遞包煙、遞條魚,就算酬謝。

  到了七十年代,打撈遺體的費用仍比較低廉,“兩個人一艘船,各算一個工分,一個工分3元,一天賺9元,倆人分。”

  在王守海的印象中,撈屍費用是從改革開放後漲起來的,“八十年代的時候,按屍體算錢,撈起來一具是200塊,一個人一天能分到三四十就不錯了,如果是村裏的人,幾乎不收錢。”

  34歲的李剛是村裏最年輕的“專業漁民”,十幾歲開始就在江裏撈魚,他記得90年代後期,打撈遺體的價格已經到3000元左右了。

  令王守海印象最深的一次撈屍,是在90年代初,公安縣一輛客車在汽運碼頭附近跌入長江,53名乘客僅1人生還。王守海等一群漁民被叫去撈遺體,“一滾鉤下去,就上來兩個。現場人手不夠,連縣領導都幫忙抬屍體。”

  並不是每次撈遺體都能成功,王守海估計自己能有六七成的成功率。也撈過遺體的聖德義説,江底有很多“窩子”,遺體一般會被捲入“窩子”裏,只有經驗豐富的人才知道“窩子”的位置。

  出現“天價撈屍”

  2007年前後,“混社會”的陳波壟斷了寶塔灣撈屍這一行,對外開價一般12000元

  寶塔灣是長江在荊州市區形成的一個彎,荊州市在寶塔灣的堤岸上,修建了水泥石階和綠化帶,再加上寶塔灣東側深入江面的沙洲,這裡成為荊州市最受歡迎的游泳、戲水場所。

  “每次沙洲一露出水面,我們就知道,要淹死人了。”一名韓姓冬泳隊員總結出這條規律。

  沙洲吸引大量遊人前來嬉戲,不了解情況的人往往憑經驗認為,沙洲兩側地勢是逐漸降低的,卻不料周圍都是巨大的深坑。

  曾參與去年“1024”救人的冬泳隊員楊天林介紹,由於江流的變化,坑的位置也會變化,“可能前一步水還是只過腳面,下一步就水深沒頂了。”再加之寶塔灣內水流紊亂,許多不熟悉情況的人落水後,會被水流帶離岸邊。

  王文全注意到,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每年夏天淹死的人多了起來,從三五個增加到十余個甚至二三十個。“很多人喜歡到寶塔灣沙灘那裏洗澡,淹死的人就多了。”

  80年代後,三八村裏成立了集體企業輪渡水運公司,王守海是調度員,後來擔任了公司領導,村裏許多漁民都在這個公司幹過。目前,從三八村到荊州的輪渡就是由村裏的公司經營。

  90年代初,王守海退休,重新當起了全職漁民,撈遺體的活兒也自然接了下來。此時,村裏許多人另謀生路,只剩下40多戶漁民。

  到了2000年之後,王守海那一批的漁民都上了歲數,而他們的兒子輩很少有做漁民的。如今,村裏只剩下不到20戶漁民,大部分都是“白髮漁樵”,年齡都在70歲上下,因此撈屍人也只剩下這麼十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