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伊春空難:專家指與"大幹快上"濫建機場有關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9日 15: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黑龍江伊春一架客機失事

  羊城晚報8月29日報道

  伊春空難原因尚未查明,但支線航班已引起業界警惕。業內專家在討論中,也不約而同地提及支線機場的建設投入、設備和支線飛機的運營的種種安全隱憂。

  小飛機飛小機場

  安全隱憂一連串

  所謂支線航空,一般指"座位數在50座到110座左右,飛行距離在600公里至1200公里"的小型客機航班,以小運量、短距離為特點,多在小城市間飛行,或者從小城市往返某樞紐機場;相對應的還有"支線機場",是指飛行區設施、水平較低,僅能滿足中程窄體客機要求的機場。

  任職于某國有航企的王霖(化名)表示,航空公司的主要利潤來自幹線航班,即樞紐機場之間的航班,"客座率基本決定了利潤";支線航班單程往往只有數十名旅客,不具備規模優勢,這往往導致航空公司"重幹線輕支線"。

  "輕支線"造成人力配置跟不上。中國民航大學副教授胡靜對媒體表示,航空公司往往將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安排到幹線運輸上,導致支線運輸缺少"熟手",而成熟的機組是飛行安全的最大保障。伊春空難後,網上許多自稱是飛行員的網友對事件進行分析,猜測是飛行員在能見度很低的情況下降落,沒有判斷準跑道位置,導致"過早接地"。

  對於支線機場,也有專家稱"地空協調和地面保障不力帶來的威脅,有時超過了機械故障",安全保障系統缺乏統一標準,一些小問題難以及時發現。資深民航專家張起準透露,國內多數支線機場都沒有盲降設備,夜航時對能見度的要求很高。

  然而,許多支線航班卻不得不夜航。2002年因大連空難,民航總局曾禁止國內航班跨零點飛行,後來因航空市場發展導致時刻資源極度緊缺,2006年恢復了"紅眼航班",許多航空公司將夜間時刻分配給支線航班,以保證幹線航班的客座率。

  小機場生意冷清

  建設仍然掀熱潮

  過去數年裏,中國民航業曾對各路資本開放,民營、外資設立的航空公司如雨後春筍,不少地方政府也熱衷於"大幹快上"地建機場。

  從2000年到2007年,民航業整體處於逐步放鬆管制的過程;2004年國家頒布《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規定》,開放航空公司準入,允許外資、民營資本以極低的門檻入市,直接催生了21家新的航空公司。

  國金證券的分析師黃金香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曾表示民航業不宜完全放開———航空運輸産品高度同質、價格高度透明,極易引發過度競爭。這在美國已有先例,"有些公司為了節省成本,就在設備維護上偷工減料,美國監管層開過很多張罰單"。

  在黃金香看來,中國從1998年開始放鬆民航市場管制以來,大量新航空公司擠佔原有市場空間,導致價格戰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各公司為了"佔地盤"不斷購置飛機、加開航線,使運力出現過剩。

  包頭空難後,航空業界對支線航空進行了一番反思,但並未停止建機場、開航線的步伐,大量未通航的中小城市仍希望有一座機場。2008年起,民航局暫停審批新的航空公司,但各地建設支線機場的熱度未減,根據民航局《全國民航機場佈局規劃》,"十一五"期間全國要新增45個支線機場;2009年全國計劃開工的支線機場工程有40多個。

  由於支線機場仍倚重飛機的停機費、起降費等經營模式,在旅客流量小、航班更少的情況下,許多支線機場慘澹經營,靠民航局和地方政府的補貼生存。如貴州的荔波機場,開航4個月後即被閒置;後來南航開通旅遊包機,飛了一個月也停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