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時評:博士“放養”難擋高校申博熱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7日 06: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華中科大教科院教授周光禮新書《中國博士質量調查》在武漢面世。該書通過調查披露了我國當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調查表明,46%%的博導同時指導的學生超過7名(不包括碩士),最多的高達47名。近13%%的博士生每月與導師交流不到1次,甚至還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與導師交流過。(《長江日報》8月25日)

  資料顯示,自1982年我國第一批6名博士研究生畢業到現在,博士招生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2008年,我國的博士生規模已經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的研究生教育20多年就走完了美國100多年的路,實現了“趕美超英”的目標。筆者不反對博士擴招,畢竟從人才儲備的角度看,我國的高層次人才比例要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但博士畢竟是高層次人才,其招生應該與社會的需求、導師的能力與條件、高校的培養水平等相適應。

  據報道,美國等發達國家高校中每個導師同時指導的博士生人數一般為2—3人,5—6人屬較高水平,而在我國高校,大部分都遠超過人家的“較高水平”。研究生帶多了,師生交流等培養環境自然會出問題,更不要説博士生導師中,很多是高校領導且在社會上有挂職,社會活動和學術交流活動較多,根本就無暇顧及學生。

  某種程度上説,一名導師帶十幾甚至數十名研究生,這實際上是將研究生與本科生教育等同,忽略了研究生是“準科研人員”的角色定位,背後散發的是教育公司化、功利化的濃重氣息。近年來,高校申請博士點的熱情是一浪高過一浪。較之於高等教育發達的美國,美國1000多所本科高校中,設置博士生項目的約有250所;而目前我國700余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擁有博士授權資格的就有310多所。究其原因,博士點在高校不僅代表著不菲的經費,也是大學辦學好壞的重要標準,因為無論是對高校績效評估還是高校排名上,博士生的培養數量是一個重要指標。

  有利益必然有江湖,有江湖就會有貓膩。據報道,許多資質不全的申請院校和機構,為獲申博成功,通常採用造假和公關兩手並舉的辦法。一是將其它單位的名人,如院士、博導等,拉到自己的旗下,“變”成本校教師;二是四處打點,向評委送錢送禮,早已成了各高校“公開的秘密”。南方某高校,就曾被曝為申報博士點專門設立了一筆總額達數百萬元的專項公關經費。而一旦申報成功,所在院所可就實現“破蛹化蝶”式蛻變,許多不具備博士生指導能力的教授們,一夜間搖身一變都成了博導。

  只是,作為高等教育的頂尖層次,博士教育不僅反映一國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響著國家的知識創新能力與未來走向。如果博士教育過於功利化,不僅難以保證培養質量,還會帶來就業難等社會問題,造成國民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