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彌合“廉價藥缺口”或可倚重“買家合力”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1日 03: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有全國政協委員在今年兩會上提交議案指出,醫院的廉價藥缺口高達342種。藥廠説醫生不愛用沒市場,而醫生則説藥廠沒利潤不願生産。高價藥流行,醫院藥品加成機制是重要因素。(《廣州日報》8月19日)

  廉價藥為何總存在缺口並不算是個新鮮話題,有關於此的爭議更是早已有之。不過,假如時至今日,廉價藥的缺口依舊停留于藥廠和醫生的各執一詞,甚至“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的話,導致廉價藥缺口的那個死結其實依舊是“剪不斷,理還亂”。

  的確,按理來説,藥品的公開招標採購,本是出於限制藥價的善意,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公開招標的初衷,卻總是被各種利益集團輕鬆化解,先是有“藥價高者反中標”的離奇事情,即便是“中了標”的廉價藥也往往難逃“中標死”的厄運。究竟是藥廠不願生産沒利潤的低價藥,還是醫生在開藥的時候“嫌廉愛貴”,在我看來,恐怕更多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對於藥廠而言,既然人家要在商言商,每年要拿利潤向股東交代,産能從“廉價藥”向“高價藥”轉移,其實並不意外。至於醫院一方,既然以藥養醫依舊是醫療體系的運作機制,無論是醫院的效益,甚至是醫生的收入,都寄託在藥品加價上,“廉價藥”不受待見,同樣順理成章。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以藥養醫的背景下,“廉價藥”的缺口,藥廠和醫院其實都是背後推手,大可不必非要爭出個高下來。

  那麼,是不是能通過對藥廠和醫院的行政指令,來補上“廉價藥”的缺口呢?類似的辦法其實早已用過不少,無論是對藥廠的限制,還是醫院的公開採購,廉價藥的缺口似乎並未縮小。這個時候,僅僅是對藥企或是醫生作道德上的苛責,恐怕也無濟於事,徒增怨氣,畢竟,很大程度上,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其實註定了藥品上糾纏著太多的利益,而指望以藥養醫在一朝一夕內得到破解,恐怕也不切實際。

  如此,廉價藥的缺口是不是就只能聽之任之了呢?答案或許是否定的。之所以藥品會被藥企和醫療機構牽著鼻子走,這裡面固然有醫療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起作用,但藥價形成機制上的賣家獨大,以及患者談判實力、議價能力的缺失不足,恐怕同樣促成了上述怪象。而從本質上來看,藥品市場其實和其他市場並無不同,那麼,為何菜場的黃瓜、豆角不會隨便漲價?其實正在於買家的議價能力強。而一個正常而均衡的市場,必定是個買家賣家勢均力敵的市場,任何一方的弱勢必定導致另一方的強勢甚至徹底壟斷定價權,市場形成本就應當是個互相博弈從而達致均衡的過程。假如患者的購買力真的能夠團結起來,形成與藥品製造與銷售方的博弈和談判,“廉價藥”的缺口,就不該這麼輕而易舉的形成。

  在國外的藥品銷售市場,藥企何嘗不想讓自身利益最大化,對於醫療體系的公關也同樣不乏大筆的賄賂,然而奈何強勢的醫保部門代言了患者的利益,任何藥品的報銷和價格商定都要經過醫保部門的審核。醫保作為大宗藥品的購買者與埋單人,同時也是醫藥市場的專家,當然更具價格談判的動力和能力。如此一來,買家的真正到位,必然能夠通過勢均力敵的博弈來實現藥品市場的均衡。

  從這個角度來看,彌合“廉價藥”的缺口,固然需要整治醫藥市場亂象,固然需要革除以藥養醫制度,但在此之前,也同樣可以更多倚重於市場之力,用“買家合力”來適當彌補制度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