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內地尚未發現超級細菌病例 專家稱不是傳染病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9日 11: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日,一場有關“超級細菌”的研討會在衛生部舉行。一名與會專家對本報表示,“超級細菌”是一種感染,並不是傳染病,公眾無需恐慌。我國內地目前也未發現“超級細菌”感染病例。

  昨日的研討會由官員和20多名專家參加,對“超級細菌”已基本達成一致意見,經過簡單修改後,將正式上報衛生部。

  “超級細菌”不是傳染病

  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8月11日刊登的一篇論文稱,研究者已經發現一種“超級細菌”,它幾乎可以抵禦所有抗生素。目前,這種“超級細菌”已經從南亞傳入英國,並很可能向全球蔓延。

  在經歷了非典和甲流後,多地報道稱公眾開始擔心,是否又出現了一種暫時無藥可治的傳染病?

  對此,昨日,剛參加完研討會的北京大學醫學部傳染病系主任徐小元説,“‘超級細菌’和甲流、非典不一樣,不是傳染病而是感染。”徐小元説,感染和傳染病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比如機體抵抗力下降的時候可能會被感染,但並不會在常人間傳染,大家不必恐慌。

  徐小元還擔任衛生部甲流臨床專家組副組長,非典、人禽流感臨床專家工作組成員。他表示,目前,中國內地並未發現“超級細菌”感染病例。對於內地何時會出現“超級細菌”,他並未正面回答,只是強調“超級細菌”並非傳染病,而是一種感染,公眾無需恐慌。

  “超級細菌”並非無藥可醫

  昨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向本報證實,在我國,香港曾有人感染“超級細菌”,但已治愈。

  人民網報道顯示,香港衛生署近日宣佈,英美等國近期相繼發現的新型“超級細菌”NDM-1,早于去年10月已經被發現存在於香港一名男病人的尿液樣本中。

  據媒體報道,香港病例早已治愈出院。瑞典的兩例感染者經過綜合治療,也已經治愈出院,感染“超級細菌”並非無藥可醫。

  徐小元還認為,“超級細菌”這一名字並不準確,而且容易被人誤解,稱為“多重耐藥菌”或者“多重腸桿菌屬的耐藥菌”更為準確。

  對於“超級細菌”的産生,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是抗生素的濫用。在今後的工作中,應該加強對抗生素的管理。

  “抗生素的濫用,醫生有責任,但是,有的時候也是病人自己願意使用抗生素。”他提醒公眾,抗生素藥應該規範使用,而不能濫用。

  新聞背景

  細菌耐藥性是個老話題

  昨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接受央視採訪時稱,這次的“超級細菌”其實是一種酶,2008年以後已經被發現了,比甲流病毒的發現還要早一年。它的耐藥性雖強,但是致病力並不強,死亡病例不多。

  廣東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長何劍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細菌耐藥性是一個老話題,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像幾年前出現過的多重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沒有引起全球危害。他認為,這種基因只是增加了治療難度,但不會出現像非典、甲型H1N1流感這樣直接攻擊人類的新型病毒。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8萬人直接或者間接死於濫用抗生素。

  專家建議

  疾控中心專家建議,建立細菌持續監測系統

  “要嚴格管理抗生素使用”

  《柳葉刀》中有關“超級細菌”的文章稱,這種細菌其實是一種被稱為“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1”的基因,簡稱為NDM-1。這種基因與細菌結合,能使絕大多數抗生素失去效力。而且多國報告了病例,並且有病例死亡。

  中國內地雖然還未發現“超級細菌”病例,但是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劉起勇昨日認為,在對抗生素的使用進行嚴格管理的同時,我國還應對某些細菌建立起持續性的監測。

  劉起勇認為,“超級細菌”具有“多重抗性和高抗性”。而這意味著,很多抗生素對“超級細菌”發揮不了作用。“出現多抗和高抗的問題,就是因為濫用抗生素造成的。”他認為,我國應及時採取綜合性的策略。

  一是政府應進行導向性的措施,比如要求醫生開處方時,沒有必要用抗生素就不要用,如果必須要用,就必須提出臨床的指標,在用的過程中,儘量留有餘地。

  另外,藥品銷售要嚴格把關。藥店賣抗生素必須看處方。

  同時,劉起勇提醒要重視獸藥的使用,比如牲畜得病也在使用抗生素,也應該按規使用。“好多細菌是人畜共患的,比如結核病。好多動物也可以感染結核和攜帶病菌。”

  最後,劉起勇説,加強監測,統一規劃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我國雖然已經建立起了細菌監測,但是從總體來講,還不是很系統全面,持續性也不是太好。

  他認為,建立對抗生素和細菌耐藥性的監測網絡,有助於科學的有意識的對其耐藥性進行追蹤。“如果有細菌發生了耐藥性,我們能不能有意識地對某種抗生素先暫停使用?這樣過一段時間,細菌對這種抗生素的敏感性就會恢復。”劉起勇説。(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