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新華網發文稱空置率缺失影響樓市調控精確性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7日 20: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上海8月17日電 (“新華視點”記者 葉鋒王蔚)空置房有多少,空置率有多高?近期,這個關鍵性的房地産市場指標,成了説不清、道不明的謎團。各方莫衷一是,統計部門稱“要清楚計算出來很難”。

  “空置率”“多套房認定”“二手房價格”等樓市信息的統計、發佈,屢屢引發爭議,暴露出房地産一些信息工作中的“軟肋”。顯然,摸清樓市的基本“家底”,完善相關信息的統計、發佈工作,為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多科學依據已是不容回避的課題。

  謎一樣的“空置率”?

  眾所週知,空置率是反映樓市是否過度投機的一項重要指標。在樓市陷入僵持的當下,可信的空置率數據無疑將會為調控和判斷市場提供決策依據。

  地處杭州市中心的“深藍廣場”、“楓華府第”等都是前兩年竣工的知名高檔樓盤,交通便利。但杭州城北供電局的一位電力班長説,電力工人每兩個月抄一次電表,這些小區中有約20%的房屋用電量都是零,“應該是沒人住”。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工作委員會6月中下旬對海口、三亞、文昌、瓊海等8個市縣房地産開發建設情況的調查顯示,多數小區平時入住率不到20%,高峰時僅為40%—60%。 在上海,一些地段的住宅樓群,陽臺是毛坯,空調機位空著,到晚上則是一片黑漆漆……

  種種現象説明,一些城市的部分住房空置,是不爭的事實。網友甚至“希望通過集體‘曬黑燈’,呼籲對空置房現象給予更多關注,共同探討對空置房的解決之道”。

  華遠地産董事長任志強説:“我很奇怪,為什麼專業的房屋管理部門和建委系統不去做專業的統計?為什麼不是普遍的或分區的抽樣調查,而是只在特定的某個樓盤進行調查?”

  專業部門的説法也讓人難以捉摸。東部地區某城市的統計、房地等部門曾于近年做過住房閒置情況的抽樣調查,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空置率在個位數”。然而同一地電力統計部門卻透露,電表長時間為零的住宅超過30%。

  日前,國家統計局把原來公佈的房地産“空置”面積改稱為更加準確的“待售”面積。該部門新聞發言人表示,“空置面積”是指已經售出後住房處在閒置無人居住狀態的面積,但“想要計算出準確的空置率很難”。

  一邊是住房新增供應相對不足,一邊是已供住房“供而未住”。住房空置率高低幾何,似乎越來越是個謎。

  空置率緣何成為“一本糊塗賬”?

  中國房地産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説,空置率缺位,基本數據不全,則調控者心裏沒底;官方不説,任由機構亂説,則房地産市場真實的供求關係模糊不清,引發市場判斷失準、預期混亂。

  然而,如此重要的住房空置率指標,緣何長期缺位?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説,一方面是由於房屋空置是近幾年出現的新問題,調查統計制度還沒有來得及作出統計;更重要的是空置的狀態和時間很難給出標準,要清楚計算出來很難。他説:“假如你生活水平提高以後在海南買一套房子,平時在北京,週末到海南度假,那算不算空置?”

  “首先,是我們‘家底’不清,目前公佈的只有新建住房數據,但二手房的存量佈局數據不清;其次,空置房的統計標準沒有統一解釋;第三,我國地方差異大,空置情況時刻在變動,這都給相關部門的統計工作帶來了困難。”顧雲昌説。

  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説,從我國國情看,住房空置問題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據調查,當前住房空置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合理空置”,指新建樓盤為應對市場需求而保留的一定的庫存儲備;二是“轉移支付性空置”,為結婚、上學、養老等將來需求提前購買的房屋,在一段時間內處於無人居住狀況;三是“投資投機性空置”。

  “從某種程度上説,空置率是決定土地供應和開發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任由大量住房空置,再多的土地供應,再大的開發量也於事無補。”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認為,空置率需要有嚴格定義,在不同的口徑下面,結論會完全不一樣。他提出,空置房可確定為“在某一時點上,存量居住類住房在一定時期內(比如半年)可使用而未使用的住房”,有人使用的住房就不能歸入空置房等。

  完善調控亟待摸清基本“家底”

  有關部門“很難統計”的説法顯然難以消除公眾的疑慮。記者了解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相關部門就引入了“空置面積”的統計指標,2003年有關部門承諾“改進房屋空置統計方法,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房屋空置率指標體系”。專家提出,統計即便是有相當難度,有關部門也應直面解決。

  實際上,“空置率”的缺失只是近年來樓市“基礎性信息”軟肋的表現之一。目前一些城市“多套房”的認定也有漏洞。如全國範圍的住房信息系統尚未建立,不同城市的購房信息無法聯網,炒房者就利用“二套房”“三套房”的認定標準不一而鑽了空子。

  再如,二手房價格爭議。近期某城市統計部門發佈數據顯示,6月份該市二手商品住宅的成交均價為13440元/平方米,而一些市場機構同時給出的數據則高達19000元/平方米上下,一些輿論甚至認為是“做低了房價”。該市統計部門表示,將對目前的二手房價格統計方式進行重新評估。 空置率逐年走高,“一戶多房”逐漸增多……房地産市場正經歷著深刻的結構性變化,能否摸清不斷變動的房地産市場的“家底”並保持相關信息的公開和權威,關係著房地産調控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效應。基礎性信息缺失或失真,調控政策的“精確性”就會受到影響。

  中央政府已關注到房地産信息基礎工作的重要性。這一輪樓市的調控政策明確要求:“各地要及時向社會公佈住房建設計劃和住房用地年度供應計劃。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快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的建設。統計部門要研究發佈能夠反映不同區位、不同類型住房價格變動的信息。”

  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傑表示,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在統計住宅空置率,美國、歐盟等很早就開始定期收集和發佈住宅空置率的數據,這説明這個指標在技術上是可以統計出來的。

  專家建議,結合此次全國人口普查等工作,有關職能部門應積極作為,加緊完善樓市信息的統計和披露制度,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説服力,為市場判斷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讓調控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