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上遊長期非法採礦 下游"風水寶地"被迫防洪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4日 08: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我國多省市遭遇暴雨襲擊

  保持對污染破壞反思的能力,可以讓人少走彎路、少犯錯誤

  在抗洪搶險的緊要關頭,排查行洪隱患,轉移危險區內的群眾,是防汛抗洪的必然要求。然而,湖南最南端大山中一個有著500年曆史的村子,為了防洪而被迫搬遷,令人深思。

  據中國環境報報道,這個名為甘溪坪的村莊,地處湖南省臨武縣三合鄉。村莊不僅山環水繞,物産豐富,是當地人眼中的風水寶地,而且具有鮮明的明清建築特色,在湘南地區已不多見。這樣宜居宜遊的村落,應當大力保護才對,村民怎麼會輕易放棄?500年世代居住的村子,到了今天怎麼會面臨洪水的威脅?

  實際上,是上遊地區長期非法採礦造成的一系列環境、生態災難,逼走了甘溪坪人。非法採礦的廢水污染河流,村民飲水困難;尾礦砂吞噬農田,田地荒蕪;尾礦砂使河床淤積抬高,行洪存在隱患。村莊為洪水讓路,實屬無奈。

  過去,北方地區經常出現“沙逼人退”的情況,現在,南方蔥蘢的大山之中,出現的是“砂逼人退”。兩個現象有一個共同原因,就是人們對自然的過度開發。不同的是,“沙逼人退”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經過幾十年的綜合治理,目前開始向“人逼沙退”轉變;而“砂逼人退”的危害,正在一步步加深。如果説“沙逼人退”除了人為的主因,還可以向老天爺推卸一些責任,那麼,“砂逼人退”則完全是濫採亂挖礦産資源的結果。

  有人説,“沙逼人退”的地區,生態環境非常脆弱,人們失去原有家園,只能遠走他鄉。而“砂逼人退”的地方,往往擁有綠水青山,可以像甘溪坪村一樣,到500米外的高處重建新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這話只説對了一半。

  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人們也不是隨便選擇宜居宜業之處。甘溪坪古村的大門鐫刻著“山環水繞”四個大字,就蘊含了古人建村選址時的生態智慧。倘若當時這個地方自然災害頻發,人們怎麼會在這裡建村?倘若500米之外更適合建村,古人為什麼“就低不就高”?

  “砂逼人退”的危害,不僅表現在讓一個古村搬遷了500米。“砂逼人退”還代表著粗放工業生産方式對自然生態的無情破壞,它的危害是廣泛而長遠的。事實上,在湖南南部,許多村莊都存在“砂逼人退”的問題,其他省份也有類似情況。這種生産方式不改變,人們還要失去水源、失去田園、失去家園,必然一退再退,直到無處可退。

  如今,人們普遍關心大江大河以及湖泊的水質,垃圾圍城、大氣污染等城市環境問題也始終是社會熱點,而隱藏在大山深處的“砂逼人退”現象,往往不為公眾所知。有人建議把甘溪坪舊村保留下來,作為環境災難的警示之地,這一建議值得重視。

  日本在水俁病真相公之於眾之後,在災害暴發地建了一個資料館,並請受害者現身説法,國內外參觀者絡繹不絕。當前,在環境事件頻發的背景下,能夠保留一些典型的環境災難現場或遺址非常必要,它有助於人們深刻反思。每個人都生活在環境之中,保持對污染破壞反思的能力,可以讓人少走彎路,少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