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北京通州探索集體資産公開交易 激起村民民主意識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9日 05: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2日,通州宋莊成立了全市首家鎮級農村集體資産交易市場。未來,該地區所有涉及農村集體資産的交易都要到這裡進行招投標,公開處置。

  “就像我們自己買賣東西,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價格,貨比三家,才更可能帶來更大的利益。”推動者稱,將村級事務統一到鎮裏管理,使農村招投標的信息輻射半徑擴大,意在吸引更多的人參與,使集體資産實現效益最大化。

  在目前本市農村集體資産處置尚無細則性政策可依的情況下,通州區的“搶跑”嘗試,可謂具有示範意義。

  其背後,是村民民主意識在切身利益推動下的逐漸覺醒,他們希望參與村內事務的決策。集體資産公開交易,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通道。

  招投標“重裝”進農村

  “這個地方好,省得以後在咱大隊部那小疙瘩地兒招投標了,恨不得轉個身都費勁”,“是啊,將來競標的人多了,咱也不愁沒地方了”。7月2日,在宋莊農村集體資産交易市場成立典禮上,尹各莊村支書龔志亮和同伴感慨。

  龔志亮的感慨,緣於此前場所的簡陋。去年,村裏的一次招投標會上,一位競標人現場攜帶200萬現金參加競標,著實讓他們緊張了一番,不僅安排了專人和競標人共同看守資金,招投標現場外還有民警和村治安巡邏隊的人維護秩序。現在,這個專門的招投標場所讓他們一掃寒酸。

  新的交易市場擁有400平米的大廳,可容納100人同時進行競標。未來,尹各莊所有涉及農村集體資産的交易都要到這裡參加鎮裏組織的招投標。

  簡單而言,就是涉及到農村集體資産處置的事務,例如村裏修路、改水改電改廁、集體廠房場地出租、農田出租等,都要公開透明地進行招投標,以求集體資産效益最大化。

  通州區經管站為此制定了明確的招投標流程。按照流程,各村成立招投標工作領導小組,招標之前,針對待處置的集體資産,召開村兩委班子會、黨員會、村委班子會,擬定一個合適的底價,然後再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決議。

  村民代表的産生,一般是15戶村民自行推選一位村民擔任代表。其後,由村幹部介紹底價確定的調研過程,包括周邊村類似項目價格,競標人可能承受的心理價位等情況,“代表們説底價少了就得再高點兒,説高了就得再降點兒”。確定底價後予以公示,有招標意願者在村委會繳納招標押金後,在指定的日期進行招標。

  早已開始的嘗試

  全新交易模式的産生,始於4年來不斷的改革積累。早在2007年,通州就已開始對農村集體資産的管理探索。

  當時的普遍情況是,農村集體土地被大量徵用,村集體獲得了鉅額的土地補償費用,同時集體擁有的資産也産生了較好的收益。而在對集體收益進行分配的過程中,村民很容易分化為不同的利益群體,加之一些基層組織在資産處置中缺乏公開透明的程序,分配問題成為基層民怨和群體性事件的多發地。

  2007年,通州區宋莊鎮尹各莊村進行了産權制度改革,1699名村民變成了“股民”,村民劉啟旺是其中的一個。這一年,村內一部分地被徵,賣了多年虧損的色素廠,徵地款還完外債後,分給每位“股民”2900元。

  次年,通州開始在部分鄉鎮招投標試點,要求每個試點村在處置村集體資産時,必須進行招投標。

  劉啟旺所在的尹各莊村未在試點之內。這一年他記得村裏出租了一個廠棚,雖然也進行了公示,但還是有村民跑到大隊部,跟村幹部“談談”這個事兒,最終不了了之。年底,他的分紅拿到3000元,只增長了100元。

  “股民”分紅的躍進

  尹各莊村成為受益者是在去年。通州決定在全區推開農村集體資産交易招投標工作。一年內,尹各莊村的4個項目招投標下來,村內增加收入686萬元,劉啟旺的股份分紅一下子躥到了5400元,增加了近一倍。

  這一年,尹各莊按一畝600元出租了一百多畝基本農田,並且在合同內規定只能種玉米;70畝的磚廠存磚地也租了出去,這塊地也是一般農田,合同規定使用期間不能破壞土地性質,後這塊地以4500元底價起,最終5000元成交;還有溫榆河西邊的300多畝一般農田,之前承包的5年合同到期,按照招標底價5000元,最終7000元的成交價格租了出去;溫榆河北邊的防護林,也以一畝500元租出去種植林下經濟作物。

  村裏頭一次用大喇叭廣播村內集體資産的處置情況,包括劉啟旺在內的村民非常新奇,茶余飯後都在咂摸。

  幾次下來,眾人逐漸看出了實惠。除了討論要招標的項目,他們也開始琢磨村裏什麼資源還能利用上。“那片防護林就是我們幾個合計出來的,之前誰能想到防護林還能掙錢呢”,劉啟旺説,當時他們的心理價位就是一畝200元,結果以500元租了出去。由此,大家對村集體事務的關注熱情也空前高漲。

  對於已經成功的幾次招投標,尹各莊村支書龔志亮總結出來,前來打探諮詢的人大多是村民或者村民的親戚,也有路過村裏聽説的,外省來打工的,形形色色什麼樣的人都有,但也僅限於此,“如果更多的人能知道,有更多的競標者,可能還能租個更高的價兒”。

  擴大信息輻射半徑

  雖然整體效益不錯,但在村裏舉辦招投標時,還是暴露了不少問題。

  通州區經管站副站長金世明説,隨著農村集體資産招投標工作探索的不斷深入,發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比較集中的問題是,由於村級組織招投標工作的人員素質高低不等,對法律法規的認識不到位,加上經驗不足,個別大隊部在招投標操作把握上“不到火候”,有的出現流標;有的雖然很多人報名,但招標當天只有一家到場,起不到效益最大化的設計初衷。

  如果把招投標工作上升一個層次呢?金世明和他的同事們想到,如果都由鎮裏統一操作,專人負責,這些弊端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克服,同時還能增加信息輻射度。經過醞釀籌備,本市首家鎮級農村集體資産交易市場應運而生。

  在宋莊農村集體資産交易市場成立現場,通州區副區長於世疆表示,集體資産交易市場就是把原本分散的村級招投標全部放到一個正規的交易平臺上,並聘請專業招標師,為集體資産交易把關,從制度上避免集體吃虧的可能。

  這個決定正合龔志亮的心意,他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村裏資産處置招投標的有關信息。

  土地流轉或增新途徑

  集體資産交易市場也為農村土地流轉增加了新的途徑。

  金世明介紹,目前通州農民流轉土地常見的形式就是村民與村大隊簽協議,再由大隊統一發包。村民如果希望使自己要流轉的土地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實現,也可由村大隊統一申請,按流程進入集體資産交易市場,設定好底價,借助這一招投標平臺,或許能獲得更大價值。

  除此,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情況是,集體資産交易市場正在籌建互聯網信息發佈平臺,打算把所有的鎮村集體資産交易信息都發佈到網上,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競標。對於下一步的計劃,金世明説現在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可供參考的經驗,只能發現什麼問題,再補充完善。

  今年的尹各莊村還有幾項集體招投標工作,磚廠食堂的18畝地要出租,農機具存放地要出租,村裏要蓋一座辦公小樓,搬走後大隊部目前所在地也能出租。龔志亮信心滿滿地説,就這幾塊地,今年還能給村民每人增加至少600元的分紅。

  而這也是繼去年分紅增加近一倍之後,劉啟旺對今年的無限期許。

  專家觀點

  要保證 土地性質不變

  三農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認為,農村集體資産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資産處置過程中應保證土地性質不改變。

  他説,目前北京很多地方存在土地沒有完全承租出去的狀況,如果所有土地都承包給農民,集體應該是沒有土地的。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集體私下發包土地,當然不如公開招標好。農村集體資産公開招投標處置,在集體投資這方面,就像是政府採購一樣,競爭性投標,主要可以起到節支的作用,但程序上要嚴格把關,如果只是走個過場就沒有任何意義。而集體收入這方面,包括了土地廠房出租等形式,一定要保證不改變土地性質,監管要嚴格。

  鎮集體統一進行村集體資産的招投標,可以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競標者,出發點是沒問題的,但是應保證鎮級的服務性,不能以服務費等形式截留村集體的款項。在保證這幾點的前提下,這種方式值得推廣,更可以繼續大膽創新。

  記者觀察

  新模式有助喚醒 村民民主意識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除了借“招投標春風”增收最快的尹各莊村村民,其餘各村對這種方式也都較為認同,新鮮的模式喚醒了村民的民主意識,推進了基層民主建設,更重要的是,實實在在地增加了農民收入。

  當然,其間也存在中標人對合同理解有異議,不按合同執行,或村集體暫時無法實現合同內容等負面問題。但改革要在問題中前行,讓村民的腰包鼓了,才是所有改革的最終走向和目的。

  集體資産處置工作流程圖

  村主要領導動議

  “兩委”班子合議

  鄉鎮政府審核

  村民(代表)會議決議

  村級招投標 領導小組

  制定招投標實施方案

  發佈公告

  受理與審查

  中標

  簽訂合同

  合同履行

  本報記者 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