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化郊區農村改革: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村集體資産股份合作等方面求突破
新華網上海10月14日電(記者李榮)確保郊區農産品一定保有量是上海食品供應保障體系的重要一環;水稻田是上海的“季節性濕地”,生態功能不可少;城鄉統籌已成上海新一輪發展的重要空間……所有這些新認識,為滬郊勾勒了發展前景,其動力源泉是深化農村的各項改革。
記者近日從上海市農委獲悉,上海正在採取措施,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推進村級集體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創新為農金融服務形式,在全國率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上海將在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的同時,創新農業經營形式。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探索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以提供流轉信息、開展政策諮詢、指導合同簽訂、完善仲介服務、推進承包糾紛仲裁試點為重點,形成相關的指導意見。
目前,滬郊僅在水稻生産中,規模化經營面積的比例已高達63%。在糧食、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水産等農業的主要領域內,已出現了近千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奉賢、金山等滬郊農業大區中,不少合作社都吸收了當地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入股”,農民可得到相對固定的土地流轉費和由經營效益決定的利潤分紅。參與合作社基地生産的農戶成為領工資的“農業工人”,還可得到打工所得的薪金。
上海市農委人士説,上海還將推進村級集體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選擇具備條件的村先行試點,探索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利益共享、保護嚴格、流轉規範、監管有力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産權制度,將集體資産折股量化到人,資産變股權,農民變股東,享受集體資産股金分配。在及時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將正式制定相關的指導意見。
為農金融服務的創新,也是激活滬郊經濟發展的關鍵。上海將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導向和杠桿作用,大力推進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的創新,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多種組織形式互為補充的農村金融體系,提高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進一步擴大信用擔保的範圍和比例,探索建立農戶小額貸款聯保機制。在健全農業自然災害保險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市場風險保險機制。目前上海已推出“銀保聯合”創新貸款信用保證保險新業務,拓展金融支農服務空間。同時制定了專業合作社信用等級評定辦法,確定了首批守信合作社名單,試行發放信用貸款。
責編: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