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西部大開發助推重慶大發展:綜合改革攻堅破冰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8日 10: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中國網 張琳)

  中國網北京7月8日訊(記者程聖中)“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闊步邁進。”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在此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童小平説,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以來,重慶提出以西部大開發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實施西部大開發與完成中央交辦的移民、扶貧、老工業基地改造和生態環境建設“四件大事”結合起來,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對重慶作出的“314”總體部署結合起來,每年滾動實施十件大事,十年完成20項系統工程,各項重點任務順利推進,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綜合經濟能級實現歷史性躍遷

  GDP,2000-2009年,年均增長12%,總量翻兩番,達到6528.7億元,在西部排位從長期第6躍升至第5位;人均GDP,年均增長12%,由5616元增長到22916元(3370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25%,由656億元突破5317.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4%,由720億元增長到2479億元;一般預算財政收入增長7.9倍,從76.7億元增長到681.8億元。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

  樞紐之城悄然崛起,“8小時重慶”順利實現、即將實現“4小時重慶”,“二環八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形成,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增加到1577公里,比西部開發前增加1463公里,最遠區縣到主城的時間從以前的20多個小時縮小到8小時;“一樞紐十五幹線二支線”鐵路網絡加快建設,鐵路營運里程達1291公里,結束渝東南和渝東北沒有鐵路歷史;“一幹兩支三樞紐”內河航道提升完善,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8611萬噸,貨物吞吐量佔長江上遊地區90%以上;江北國際機場躋身全國十大機場之列,空港旅客吞吐量達1424萬人次,建成萬州、黔江兩大支線機場;建成投運輕軌2號線,是西部首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電力裝機容量達1115千瓦,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西聯四川、東接三峽,構建起國家“西電東送”中通道。基本建成20座大中型水庫,結束無大型水庫的歷史,解決300萬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和600萬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長江上遊通信樞紐功能顯著增強,實現鄉鄉通寬帶、村村通電話。

  老工業基地向現代産業之城轉身

  經過十年打拼,國有企業實現“鳳凰涅槃”,工業經濟步入了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工業增加值由1999年的478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2917億元,年均增長16%,全員勞動生産率提高6.17倍。培育形成汽車摩托車、裝備製造、石油天然氣化工、能源、材料等優勢産業集群,成功打造北部新區、長壽化工園、西永微電園、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等重點工業園區。新興戰略性産業迎來發展春天,惠普、富士康、英業達、思科等全球IT巨頭紛紛簽約落戶,將形成年産5000萬台外銷筆記本産能,並助推重慶信息産業步入5000億級規模,成為亞洲最大筆記本電腦生産基地;長安混合動力汽車量産上市,純電動汽車成功下線,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戰略性突破;農畜産品交易所、農村土地交易所、聯合産權交易所、股份轉讓中心掛牌成立,藥交所、航交所等要素市場加緊運作,是全國六個國際結算試點城市之一,重慶長江上遊金融中心建設邁出實質步伐。

  內陸城市向開放之都邁進

  全國第三個副省級開發新區重慶兩江新區獲批並啟動建設,首個內陸保稅港兩路寸灘保稅港一期封關運行,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建設提速。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和科教文化交往關係;建立起CEPA框架下渝港“9+1”、渝澳“8+1”經貿合作關係,構築起西南一片、長江沿線、南北兩冀的區域合作格局,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沿海發達地區互動加強。招商引資水平提升,2000-2009年,預計累計吸收內資和實際使用外資分別達3162億元和102.63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39%、20%。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54家,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474億美元,年均增長26%。境外投資步伐加快,力帆、宗申進入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20強。

  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工程,全面啟動三峽庫區水污染和地質災害治理, 累計實施退耕還林1702萬畝,強力推行“藍天、碧水、綠地、寧靜”四大行動,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穩定在Ⅱ-III類標準;主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03天,比2000年(187天)提高116天;建設“森林重慶”,森林覆蓋率由1999年的23%提高到2009年的35%,萬元GDP能耗下降“十一五”規劃目標將如期實現,成為全國循環經濟首批試點市,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方案,啟動低碳經濟試點。

  綜合改革實現攻堅破冰

  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區域協調互動、土地交易流轉、城鄉資源雙向對進、統籌城鄉公共服務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加大行政改革力度,精簡61%的行政審批事項,減少53%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在全國首創並推行行政首長問責制度。大力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搭建八大建設性投資集團,推動公用事業建設營運市場化進程。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165戶地方國有大中型企業80%以上完成股份制改造。非公有制經濟長足發展,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7%提高近20個百分點。

  和諧重慶堅實起步

  成功破解國有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的富餘人員分流安置難題。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700多萬。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近200萬,基本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社會保障水不斷提高平。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供給增加,公租房建設全面推進,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29.7平方米。基本建立遍及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疾病控制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科教興渝和人才強市戰略成效顯著。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分別達到16990元和4621元,均是西部開發前的兩倍多,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從366萬人下降到48萬人,絕對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左右,人民生活從基本小康邁向寬裕小康。“五個重慶”建設大力推進,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