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西部大開發: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支點”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7日 21: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十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保八"成功的十年,也是探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十年;是經歷了非典來襲、汶川地震爆發的十年,也是科學發展觀確立並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指導方針的十年;是"三大差距"擴大、利益訴求增加、公民意識增強的十年,也是把以人為本作為執政理念、大力推進各項民生事業的十年;是多層次、多規格、全覆蓋的區域規劃實施的十年,也是中國在外交舞臺上話語權擴大、與周邊國際經濟區域密切合作的十年。

    在這樣複雜變幻的環境中,西部在21世紀頭十年的崛起,堪稱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件意義深遠的大事。它以十年不同尋常的變革讓我們堅信,中國現代化的難點在西部,中國現代化的"新支點"也在西部--

 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在京舉行 中央定10年戰略

胡錦濤:西部大開發抓好六大工作,請您為西部建設建言獻策!

      支點一:西部富則中國富

    西部具有明顯的後發優勢和較大的迴旋餘地,一旦喚醒"沉睡的需求",就能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極,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西部巨大的潛在市場,能為全國提供更廣闊的投資空間和消費場所,形成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的發展就像一輛多引擎汽車,在通往現代化的漫長道路上,單靠"東部引擎"動力或許不足,也不可能長久快速推進,只有點燃西部等其他引擎,才能持續快速前行。 

  回首這十年:西部地區迎來了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

    “不再追求GDP增速的全國第一”——今年年初,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決定,再度引起了人們對西部經濟大發展的關注。2002年以來,內蒙古經濟增速連續8年位居全國首位,經濟總量從全國第24位躍居第15位。

    10年來,西部地區迎來了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與東部地區經濟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改革開放頭20年,東部地區得風氣之先,經濟發展迅猛。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逐步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成為政策的著力點之一。

    加大投入,重點扶持。西部國家重點工程總投資達到2.2萬億元,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轉移支付超過3萬億元;能源及化學工業、優勢礦産資源開採及加工業、特色農牧産品加工業等六大産業,將西部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從2000年至2009年,西部地區GDP年均增長11.9%,高於全國同期增速,佔各地區GDP加總數比重從17.1%上升至18.5%。

    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2009年,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國經濟增速前5位的省份有4個在西部,西部經濟增速高於東部2.8個百分點。

    “西部地區經濟的大發展,不僅大大改變了西部貧窮落後的面貌,而且拓展了全國經濟發展的空間,增強了全國經濟發展的後勁。”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司有關負責人指出。

      展望後十年:

      胡錦濤:堅持協調發展,進一步調整産業結構,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特色優勢産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形成傳統優勢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新格局。

      溫家寶:以培育特色優勢産業為龍頭,大力發展農牧業、現代工業和服務業,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使西部地區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對西部地區屬於國家鼓勵類産業的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煤炭、原油、天然氣等資源稅由從量徵收改為從價徵收。

      李克強:要進一步體現項目傾斜,有保有壓、有促有控,實行有差別的産業、土地等政策,在項目佈局上給予傾斜支持;要進一步增加資金投入,加大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轉移支付力度、中央財政性投資力度、信貸資金投入力度。

     支點二:西部綠則中國綠

    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的80%在西部,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積的90%以上在西部,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源頭也在西部。西部大開發在生態環境建設上取得的長足進展,無疑將惠及國家的生態安全和全國的可持續發展。

    回首這十年:綠色在西部大地不斷擴展,生態環境有所改善西部生態屏障得以加強

    黃土高坡、兄妹開荒,這是革命聖地延安留在人們腦海裏的記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部地區千百年來生態惡化帶來的後果。如今,“山坡坡栽樹崖畔畔青,黃土高坡有了好風景;狂沙那個不起塵少見,林果繞村綠滿眼。”這首新信天遊“顛覆”了人們的印象。

    “延安的綠首先要歸功於國家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政策。”延安市副市長薛佔海説。延安累計完成退耕還林873萬畝,全市林草覆蓋率達52.8%。

    綠色新延安折射了西部地區10年生態巨變。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中央明確要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西部大開發的根本和切入點。

    西部大開發以來,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一系列生態工程,使西部的綠色不斷延伸,西部生態屏障得以加強。

    退耕還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造林數量最多、投資規模最大、涉及範圍最廣、效果最為顯著的重大生態工程,10年來退耕還林累計實施4億畝;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有效保護了13.9億畝森林資源,佔全國森林的60%,新增森林面積9500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累計完成治理任務1.27億畝,大氣釋塵量減少。

    此外,國家還實施了草原保護與建設、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等生態環保項目,天然草原得到休養生息。

      展望後十年:

      胡錦濤: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個大臺階,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遏制。

      溫家寶: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基礎,堅持開發和保護相互促進,全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西部加快實施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生態補償政策,逐步提高國家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增加對上遊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均衡性轉移支付等。

      李克強:要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勢産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民生改善等,切實給予支持。

     支點三:西部穩則中國穩

    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的50個、少數民族人口的75%集中分佈在西部,陸地邊境線的85%位於西部。西部大開發不斷提高著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邊疆安全的好局面,為全國的發展提供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回首這十年:西部各族群眾從大發展中不斷得實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只要天氣不錯,貴州省納雍發電廠工人王瑞志休息時都會走出自家的兩層新樓,和愛人一起帶著兩個孩子,在電廠為職工修建的寬闊草坪和塑膠跑道上奔跑嬉戲。這樣的生活,十年前不可想象。

    在2001年這個西電東送的骨幹電廠興建前,王瑞志的家鄉納雍縣陽長鎮字庫村彭家寨滿是平房,如今都是兩層以上的“小洋樓”。王瑞志也不用四處外出打工,幹上了穩定的工作。

    10年來,西部大開發堅持為民謀利,把推進西部大開發與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緊密結合起來,使各族人民得到真正的實惠。

    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西部地區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西部地區的就業人口2008年達到2億人,比2000年增加2229萬人。同時,國家加大了對西部地區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中央財政累計對西部地區安排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補助1994億元。

    危房改造、飲水安全、送電到鄉、廣播電視村村通……即便是西部地區偏遠農村的群眾,也都實實在在享受到了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惠。

    “沒有黨和政府的關懷,我想都不敢想能夠住上這樣的新房子。”今年剛剛喜遷新居的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農民強巴次仁感激之情溢於言表。2006年以來,西藏自治區實施旨在改善農牧民居住條件的安居工程,每戶補助1萬餘元。

    西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的主戰場。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中央財政投入西部地區的扶貧資金累計達到598.1億元,西部貧困發生率下降10.5個百分點,貧困人口從2001年的5535.3萬人,減少到2008年的2648.8萬人。

    “10年時間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間,西部地區相對落後和欠發達狀況不可能在10年的時間裏根本解決。把西部地區建設成經濟發達、山川秀美、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部,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原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副主任李子彬5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展望後十年:

      胡錦濤:堅持為民謀利,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會建設,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體系;堅持和諧發展,進一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溫家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西部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加大對西部地區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用於教育、醫療、社保、扶貧開發等方面的專項轉移支付重點向西部地區傾斜;中央投資項目將重點投向西部地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等領域。把南疆地區、青藏高原東緣地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西邊境山區、秦巴山-六盤山區等集中連片困難地區作為扶貧開發重點,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李克強:要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勢産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民生改善等,切實給予支持。

      支點四:西部強則中國強

    隨著一個個貫通國內外的大樞紐和大通道的建立,曾經封閉的西部已與世界緊緊相連。西部和周邊國家能源資源互補性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發展前景;西部擁有各類口岸100多個,已形成邊境地區綜合口岸體系,同周邊國家和其他國家的合作前景廣闊……在更加激烈的全球競爭中,"西部板塊"所蘊藏的巨大能量一旦爆發,將奠定未來中國的新優勢。

    回首這十年:前所未有的基礎設施投入,大大改變了西部地區閉塞落後的面貌

    “站在恰當的地點觀察重慶,鋪滿公寓的山丘會令你想起香港,密集的居住區會令你想起東京,還有那些橫跨長江兩岸、如同布魯克林大橋的工程,可能還會讓你想起紐約。”美國《紐約時報》曾如此描述。

    然而,10年前的重慶市通車的高速公路僅100公里,鐵路不足500公里。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這座新興直轄市隆隆的挖掘機、打樁機聲不絕於耳,平均每三個月就得更換一次地圖。如今,重慶高速路達到1600公里,鐵路通車里程達1300公里。

    從發展基礎設施著手,這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開發欠發達地區經濟的一條帶有普遍性的經驗。西部大開發戰略確定將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先行建設,適當超前,每年開工一批重大項目。

    10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西部地區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2000年至2009年,累計新開工建設120個重點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國道主幹線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樞紐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建成,完成了送電到鄉、油路到縣等建設任務。

    特別是大規模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了西部閉塞的狀況,使物流更為通暢,人員出行更為便捷。

    西部大開發前,西部地區公路通車里程只有53.3萬公里,2009年達147.7萬公里。青藏鐵路的通車,填補了我國唯一不通鐵路省區的空白。西部12個幹線機場和30個支線機場實施了大規模改擴建,新建21個支線機場,縮短了西部與其他地區的距離。

    十年一劍不尋常。如果説10年前,人們多少將西部看作是"包袱",是"短板",那麼今天的西部顯然已是"財富",是"潛能"。西部大開發,受益的,絕不僅僅是西部,而是區域共贏、舉國得利。

    展望後十年:

       胡錦濤: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建立有利於西部地區又好又快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堅持大局意識,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大中央對西部地區的政策支持力度,廣泛動員社會各界支持和參與西部大開發。

      溫家寶: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充分發揮政府推動和市場機制兩方面的作用,全面增強西部大開發活力。鼓勵和支持西部地區在改革中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支持西部地區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重要經濟區為發展引擎,實行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提高西部大開發的綜合效益。加快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綜合交通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成渝、關中-天水和廣西北部灣等經濟區發展,支持呼和浩特、包頭、銀川,新疆天山北坡,蘭州、西寧、格爾木,陜甘寧等經濟區發展,培育滇中、黔中、西江上遊、寧夏沿黃、西藏“一江三河”等經濟區,形成對周邊地區具有輻射和帶動作用的戰略新高地。

      李克強: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鼓勵西部地區加快完善體制機制,擴大沿邊開放、向西開放、對內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