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2012兩會 >

[張瑩兩會速遞]馮東明:技能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強心針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馮東明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17: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9e8b898bf55d4d4e9e4948fddd3d5168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記者張瑩)3月9日,中國網絡電視臺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馮東明。以下是文字實錄: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網絡電視臺,兩會特別節目,張瑩兩會速遞,本期嘉賓我們邀請到的是全國政協委員,美克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東明,馮委員您好。
       馮東明:你好。
      主持人:馮委員,我們想首先提問的就是,您今年的提案是什麼樣的,給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
       馮東明:我今年的提案主要是,我們要打造世界一流的製造業,首先我們要培養世界一流的、具有國際技能的這種技能型人才。這個提案實際上牽扯到我們現在的用工荒,牽扯到我們現在的就業和用工荒的“鴛鴦火鍋”現象,還牽制到我們的擇業觀。尤其現在、劉易斯拐點以後,現在大量的技能型的這些人才已經進入了退休的狀態。現在新加入的這樣的一個勞務大軍,尤其是我們製造業,現在是在世界上已經排列第一的這種狀態下。90後的這種年輕人,他們進入這樣的一個擇業和就業的狀態的時候,所以説整個的一個擇業觀是非常重要的,是這樣一個提案。
       主持人:其實,我們看到您前幾天討論的時候也發表過這樣的一個觀念。就是認為在中小企業發展中,人才培養的環節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能不能具體闡述一下您這個觀點?或者説怎麼樣解決這些問題?
       馮東明:對,我記得在我們上大學那個年代的時候,我們其實分得挺清楚的,有大學、本科,還有一些大專。最關鍵有一些中專,當時中專都是技能型的,有些機電的中專,石油系統的中專,輕工業的一些中專學校。
       當時那些人才,和我們基本上比方説他們三年兩年。我們是三年到四年,我們同時走向社會。所以説,那些人在走向社會以後,就變成了我們在80年代的時候,尤其到了90年代我們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的中國的製造業開始,很多出現了一些出口型的企業,一些國有企業的一些改制。所以説,都帶來了這樣的一個。當時的時候,我們迅速的加入世界的這樣的一個製造的行列,形成了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基礎。而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一些中專,我們現在叫中職和高職。現在尤其是一些中專學校,現在好多都根本都不存在了。有的就基本上被一些房地産公司收購,土地這些院校也不存在了,有的是把這個技能型的,培養技能型人才,進行高職化,高職又進入三本。所以説,最近我也注意到我們有一些委員也提到,把這個三本,要回歸到過去的職能性的中專和高職的這種學校去。
        所以説,在我們現在就面臨了我們現在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説,一流的公務員的經營的團隊,一流的管理人才,三流的技能型的這種員工,就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 
       主持人:您認為加大這種技能型的這種人才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解決我們這些問題的一個關鍵所在是吧?
      馮東明:並且它不接地氣了,現在,它整個是空中樓閣。
      主持人:太注重這些虛化的東西,什麼本科學歷什麼的。
      馮東明:你看現在它是這樣,我們這樣的一個13億的一個大國,我們又是以製造為大國的,我們培養出來的你看。大家都是在本科,就是説是中專,就是這種技工學校也變成高職,大家都是學的管理型的這種學科,所以説就變成我們思維在天上飄,我們真正的製造,我們做事情,我們實操的時候,行動在地下爬。所以説這樣子的話,我們就沒有這樣一個生態鏈,這樣多可怕。我們拿瑞士,瑞士它是在教育在中學教育的時候,上高中,它的高中就叫預科大學,也就是他在上高中的時候,70%就分流到技工學校了,它只有30%才去上預科大學。
       30%上完預科大學後,又30%分流到這種技能型的專科學校去了。所以説它本身的話,瑞士的這個製造,到現在瑞士精工到現在還是世界一流的,當然德國、日本,這技工學校做得非常好的。他們都是保持了這樣的一個教育體系的,和實際在這個國家的製造的競爭能力的,這樣一個生態系統。我們要有管理者,比方説我們要有影視方面的專家,我們還要有主管餐飲的這樣的懂業務這樣的管理者。同時我們還要有廚師長,我們還要有大廚吧,大廚是師傅。我們還要有徒弟,師傅帶徒弟這樣的一個系統吧,所以説,這是我們最主要的一個,我們現在在擇業觀上面,社會是有責任的,政府是有責任的。尤其是包括咱們媒體的導向也是有責任的,但是現在就帶來了大家學而優則仕,官本位。
       所以説,那我們現在有好多農村的孩子,實際上他不懂得種地,他家已經沒有地了,本身他看到的東西,他的父母親也是在做工。所以説對他們來講的話,技能型的人才,實際上按道理他們應該去好好的學門手藝。到底是需要一個手藝?還是需要做一個什麼管理者,思想家呢?所以説都去往那方面擠的話,其實社會的結構是不允許的。所以説,我們真正的要發揚像雷鋒時代的一個螺絲釘的作用。而不是我們所有的人都要當思想家,當哲學家,那誰來創造我們生活的物質文明,所以説那也就是出現這樣的一個問題,説是誰來創造財富。
        大家説了財富是什麼?只要換一種思想就會獲得一種財富?不是的,咱們政府報道也在提到,一定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那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話,那實體經濟誰來做啊?
       主持人: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實打實的有經驗的人,有實踐經驗的人。
       馮東明:什麼叫技術人才,我覺得技能型的人才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保潔,過去叫打掃衛生,今天叫保潔。那麼保潔的話,它的技能性要求是非常高的,你拿一個掃帚這樣掃大街肯定現在是不行的。所以説它要機械化要系統化,所以説360行,行行出狀元,我們這個古訓現在都丟掉了。
       主持人:這個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反思,找到一個真正切實可行的方法,大家不要一窩蜂都去考大學。提到這個擇業觀的問題,我們還注意到一個現象,就説現在很多個地區都出現了這樣的用工荒與就業難,同時並存的這麼一個現象,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您的企業是不是也遭遇過這樣的這種?
       馮東明:對,所以説這讓人很尷尬,你比方説。
      主持人:一邊缺人,一邊找不到工作。
      馮東明:這個好像我跟你在談的時候,你我還都容易理解,或者我給你講講比方説在我們企業發生的事情你都能聽得懂。但是,我今天要在給我的美國的公司,你像我們美克我們做傢具的端對端的上市公司的産業鏈,我們美國東岸、西岸我們都有公司。他們是負責設計營銷,到全美國的傢具連鎖店,你給他們講的話,他們就很難聽懂。他們看到的報紙上是,你們13億人口用工荒啊,你怎麼説你最近出貨衝擊來了?你出貨老延誤,你的品質也不能保證,説你的流動率高招不上工人。
       他説這個是不對的,你有一部分人沒有工作,剛好這個工廠需要人,這不是剛好就是能協同上,你為什麼是這樣子的,這就是這種畸形。這就是我們國家真正的我們對年輕人沒有營造出一個正確的擇業觀,現在説這個擇業觀,反而是城市的小孩,他上了大學,或者上了高職,他們找份工作反而是比較容易穩定。因為比方説他們在這個城市,他從小生長在這個城市,他去做這份工作,他就覺得他應該去好好的去做.但是農村來的,他覺得他不屬於這個城市,所以説他們往往是到這來了以後,他們找份工作試試看,甚至是現在的年輕人來去找工作,不叫找工作,他們不存在溫飽問題了,他們好像是用一個旅遊的方式.這幹上幾個月,再換一個另外一個城市,再去幾個月,這種鴛鴦火鍋。最關鍵的是我們社會,我們政府,尤其我們教育體系沒有去培養出一個正確的一個擇業觀。現在誰講説是工人階級有力量,誰去講我們國家的競爭力,其實就是我們的,我們是製造大國,就是我們國家的製造能力。
       我們要想變成製造強國,必須要培養出遺留的,有技能的人才,有技能的人才,而不是有理想抱負就完了,他必須要有技能。
       主持人:這兩年我們也特別關注到這種小微企業的一個發展困境的問題,我們知道小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軌跡,其實也就是一個公司創業,逐漸發展壯大的一個編年史。美克集團現在成長為亞洲最大的傢具製造企業,可以説與創業初期的這種艱辛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我們特別想問問您結合您這樣一個創業經驗,可以給我們當下的這些小微的企業主們,一些比較好的建議,給大家分享一下您的創業經驗。
       馮東明:其實我們現在是兩塊,還有一塊我們做經濟化工。但是,尤其是我們做傢具這個産業鏈的時候,我們國家是魯班之國,傢具的産業鏈最早就是我們國家。魯班就是木匠,木匠最大的特點就是技能。小微企業還要談到前面的話題,小微企業它要真正的發展好,它要能自己首先能做起來的話,它就應該用他本身的技能。這樣,國家給你一些財稅政策的支持,你才能用得著,否則的話,其實有好多小微企業,我們要支持它的話,有好多小微企業你都找不到。
       小微企業要在西方國家的話,小微企業不需要工商局的那一套。你要有一個固定的場所,你要有地址,現在的國外的小微企業,尤其是他們提倡的是家庭辦公,甚至是中小型企業都是家庭辦公。現在因為網絡時代的到來,包括今天你們的網絡。
      主持人:條件非常寬鬆。
      馮東明:它是因為網絡就可以解決,我們通過網絡,我們沒有必要集中到一塊來。現在很多大公司,跨功能,跨時空,都是可以在家庭去辦公的。所以説小微企業的話,對它的管制,這一塊應該給它給一個適合於現代文明,利用IT技術,讓它成本最低這樣一個工作環境。完了以後,在今天大家所有都講的這個,等於小微企業是個熱門話題了。大家都講的在稅收上的支持,信貸方面的支持,我想這個我就不多説了。
       但是,還有一塊就是小微企業,自己怎麼選擇,自己怎麼選擇創業,這又很重要。當然創業最大的一個,就是激情是工作的靈魂,你有這個創業的激情,你有靠自己的雙手去發展,去創出一片天的話,一定是靠自己的雙手。所以説,小微企業千萬不能有一個空中的理想,一夜之間要變成一個通過什麼樣的一個創新,而不是非常務實的,完後突然一夜之間就暴富。我覺得這個也會可以支持小微企業相關的這樣的一些部門,或者信貸,會帶來一些什麼風險。所以小微企業一定要通過自己的技能。你像我,我們剛才説了,是不是把我的經驗分享。
        因為我創業的時候,我是學藝術的,我是學美術的。翻過來我能幹什麼呢,所以我就成立一個藝術研究所。那我學油畫的,那我可以成立一個繪畫工作室。但是,根據我的工作,我又搞過電影美術、舞臺美術,那我就成立一個室內設計工作室。我還搞過博物館設計、陳列設計,我又成立一個室內設計室,我本身又愛雕塑,我就成立一個雕塑工作室,也有這方面的技能,同時還成立一個環球藝術研究所,關於建築藝術,室內設計這方面的融合。都是跟自己學的專業,和自己掌握的技能所相關的。完了以後其實小微企業更多的應該是在第三産業,在服務行業,或者是一産農業,二産工業,剛開始啟動它就會比較。
       主持人:資金比較龐大。
       馮東明:所以説通過你這樣的一個技能,哪怕是研發也行,通過你這樣一個技能。一開始可能就你一個人,然後你再有一個助手,再變成幾個人,所以説從一點一滴去做起。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您是這個新疆工商聯界唯一的一位全國政協委員。也看到您這兩年,除了關心一些小微企業的發展生存問題,對於西部整體的開發建設也是諫言頗多。所以特別想了解一下,據您的觀察和了解。您認為想要平衡局域經濟,這種東西部經濟發展失衡的狀況,國家還需要哪些政策去扶持,或者説您自己有什麼樣的一些建議嗎?
       馮東明:我覺得促進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尤其是這幾個自治區,舉個例子,我們西藏自治區和西藏。大家都知道,它牽扯到我們國家的一個民族團結、穩定這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這樣嚴肅的話題。也就是西藏和新疆,總是收到國際上的關注。所以説,區域之間的這种經濟之間的發展的平衡,在內地中原和沿海,它是個經濟發展的平衡。在我們新疆、西藏和內地沿海和東岸,這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之間的發展的平衡,而是牽扯到我們國家的統一、穩定。所以説這個區域之間的這种經濟之間的促進經濟之間的平衡的發展的話,要站在歷史的高度,要識大局。所以説在我們來講的話,這個問題是應該是非常的要進行,不僅僅是關注,應該立即付之於行動的。
       這兩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的話,它的這個速度,發展的速度它不能過慢,它不能和內地和沿海之間的經濟發展,它有一個很大的疊差。這個疊差就帶來了一個貧富差異,這種貧富差異的話,就會帶來一些誤解,會誤讀,甚至是國外對這個貧富差別也會誤讀,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所以説這時候我們對少數民族地區,怎麼樣進行這樣的關愛,我們的貧富之間的差距,不能讓它複雜化。所以説我覺得像這些地方,這種疊差,就應該迅速去彌補。如果是不僅僅是站在經濟的環境,如果站在政經環境。站在國際上,我們都看到了中東的這種動亂,在這種高度下來看的話。我覺得新疆我們去年開了什麼,前兩年開了中央的新疆工作會議。我希望中央各大部委,不是關注,而是給一些切實可行的,讓新疆和西藏迅速發展起來的這些政策。當然這些政策要適合這兩個地區的地緣,適合他們的資源植被,當然也適合他們的資源。包括人口、民俗,自然資源,礦産資源等等這方面的。這樣的一個所適配的這樣一些政策,所以説這樣子的話,我們也可以看到西方的那些文明。
       他們根據不同的洲,給一些不同的政策,我們國家一開始開放的時候,到今天我們都會看到,深圳,咱們上海的浦東,當時給的一些特區政策。到今天我們新疆的這些政策的力度再大一點。我們雖然新疆做了一些民生的工程和西藏,叫做援疆項目,或者是援藏項目,但是這樣都是輸血,我們還要給一些造血的支持。
       比方説一些産業政策,一些稅收政策,讓大家願意到新疆去,也能按照市場化的杠桿去調節,讓大家感到到那個地方去發展,會有利可圖。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馮委員今天接受我們的訪問,那我們的本期節目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收看。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