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網評:説易行難,倡行“新24孝”還需制度支撐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7日 0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期,“孝道”成為一個熱點議題。從“常回家看看”入法,到北大校長跪母祝壽,都掀起了不小的輿論浪潮。日前,由全國婦聯、全國老齡辦等發佈的新版“24孝”行動標準,同樣引發熱議。

  雖然各方觀點眾聲喧嘩,但碰撞之中又不乏共鳴:向“百善孝為先”的孝道回歸,思考今天為人子女者如何盡孝。由是觀之,新版“24孝”,從“教父母學會上網”到“定期帶父母做體檢”,從“為父母購買保險”到“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儘管具體標準見仁見智,但起碼展現了孝道內涵的時代之變,也在很大程度上對接了老年人的現實需求,與當年魯迅所感到絕望的“臥冰求鯉”、“郭巨埋兒”等“舊24孝”相比,更是一種創新和進步。

  面對“新24孝”,人們充滿嚮往,但也有無奈。“北漂者”感嘆:離家千里,有孝不能盡。網友吐槽:與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能做的不多。如果細細梳理“新24孝”的條目,不難發現,其中一大半都要求一個基本前提:有時間、有機會與父母在一起。就個體而言,增強“盡孝要趁早”意識,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者的應盡責任,無疑需要想得更多、做得更多。

  但是,從一個廣泛的社會層面來觀照,遲滯“常回家看看”腳步的,不只是個人的問題,更有各種現實的阻隔。漂泊無定的狀態、戶籍制度的藩籬、回家成本的高漲,讓成千上萬的農民工與“空心化”農村裏的老人遙遙相望;競爭激烈、加班氾濫、假期縮水,讓在城市打拼的“白領”兒女們有家難回,也無法安心盡孝。

  “盡孝”不僅意味著責任,也是對機會的呼喚。這樣的一組數據對比,或許更為直觀地顯示了孝道標準落地的現實困境——我國流動人口近2.3億;到201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16億,老年人空巢家庭超過50%。而在一次網絡調查中,71.4%的網友表示“一年沒幾次”或者“半年一次”回家看望父母,只有8.6%網友的回答是“一週一次”。

  老齡化社會與流動社會交織的現實,道德要求與生活壓力的糾結,無不説明在今天的時代,“盡孝”不僅僅是個人的人生考題,也是整個社會需要共同破解的課題。

  倡行“新24孝”,每一個子女理應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力所能及就要儘量去做。與此同時,迫切需要在制度支撐上為尊老孝親創造更寬鬆的環境,讓戶籍制度改革更有利於家人在一起,讓“探親假”從紙上權利化為現實福利,讓勞動者的休息權不再為加班加點讓路,讓養老體系和公共服務更有保障力,子女們回家的腳步就會更加主動從容,充滿天倫之樂的笑聲才會遍佈社會各個角落。

熱詞:

  • 孝道
  • 盡孝
  • 臥冰求鯉
  • 郭巨埋兒
  • 白領
  • 探親假
  • 支撐
  • 吐槽
  • 漂泊無定
  • 眾聲喧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