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工人日報:若為政績而生,本土電影不拍也罷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9日 1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月6日,江蘇金湖縣荷花蕩,《荷都之戀》劇組頂著烈日正在緊張拍攝。作為金湖本土電影開山之作,該片由金湖縣與兩家傳媒公司聯合打造,以“樹立同類型影片的新標桿”為目標。此外,蘇州的《蟹蟹儂》、常州的《陽湖拳》……有的已開機,有的已上映。本土電影在江蘇方興未艾。(見8月7日《新華日報》)

  本土電影大都以當地小人物的小故事為主線,沒有商業大片的轟轟烈烈,沒有貪婪驚人的票房目標,卻無處不滲透著當地人文與地理元素。而這一由地方政府埋單的新時尚的附屬效應,正如《羅馬假日》之於羅馬、《廬山戀》之於廬山,《非誠勿擾2》之於北海道、亞龍灣的意義,是“營銷城市、推廣旅遊”的共同訴求。

  讓地方文化與電影聯姻,是再經典不過的點子。早在上世紀80年代,台灣本土電影便已大為風靡,從關注台灣城市生活的《光陰的故事》,到頗具鄉土情懷的《戀戀風塵》,再到如今展現清新校園風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純粹的風土人情之外,台灣本土電影試圖把哲學、文學、藝術融合在對白和情景裏,用細節和情感賦予一個地方以鮮活的生命力。沒有為了宣傳而宣傳,卻娓娓道來、頗有深意;沒有城市地標、歷史事件的盲目添加雜糅,只憑藉簡單純樸的白描,故事格局雖小,卻自成流派風格,長期以來深受好評。

  如今,許多省份地市試圖把本土的東西融入影像中去,想法很好。然而,成功的本土電影,應是當地民眾和藝術家的共同參與,若一些人試圖以此充當“風雅”政績就太不明智了。要知道,過於功利刻意地將太多東西填塞到本土電影中,可能適得其反。如果本土電影都搞得和地方形象宣傳片毫無二致,就別怪公眾的逆反與挑剔了。

  “十年磨一劍”。本土電影作為新生事物,政府和民眾都應持理性清醒的態度——本土電影究竟為何而生?又將如何成長?成長成熟週期又是多久?這些問題都要好好想想。若僅為政績而生,不拍也罷。

熱詞:

  • 本土電影
  • 政績
  • 新華日報
  • 廬山戀
  • 光陰的故事
  • 戀戀風塵
  • 陽湖拳
  • 羅馬假日
  • 非誠勿擾2
  • 蟹蟹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