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日報:奧林匹克已不僅是"我能比呀"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3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什麼是奧林匹克?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的人們其實有著不同的理解。

  1928年,當時的中國政府代表宋如海首次在現場觀摩阿姆斯特丹奧運會,反復念誦,將“奧林匹亞”翻譯成“我能比呀”,也可以看作那個年代國人心態的一種寫照。但對古希臘充滿崇敬之情的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甚至不贊成為奧運會設立國家獎牌榜,認為這會改變奧林匹克倡導對個人修養追求的宗旨。

  顧拜旦的想法隨著時代的變遷成為過去的理想,奧運會已成為全球頂級盛事,自身的發展也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而自1984年重返夏季奧運會以來,中國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積極的踐行者,也在不斷拓展自己的奧運視野,這不僅體現在中國奧運健兒的賽場表現,還體現在億萬中國民眾觀看奧運的熱情和對奧運話題的關注上。

  奧林匹克究竟意味著什麼?不同地方的人們依然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點應是共識:金牌不是奧林匹克的全部,冠軍更不是判斷成功的唯一標準。如果陷入對金牌追求的單向思維中,所有資源和手段都以此為標準展開,也是一種誤解甚至扭曲。

  倫敦奧運會賽事正在如火如荼展開,應該看到的是,國人對奧運會的關注,已經不再局限于金牌數字和冠軍本身。這是時代發展與社會成長的自然趨勢,也勢必影響到體育部門發展思路的調整。奧運會是普及奧林匹克精神的閃亮招牌,有利於讓奧林匹克精神更好地融入平常生活。這種融入,應當以大多數人參與,大多數人受益為前提。

  中國依然需要奧運金牌,但已不僅只為證明“我能比呀”。

熱詞:

  • 奧林匹克精神
  • 我能比呀
  • 奧林匹亞
  • 奧林匹克運動
  • 顧拜旦
  • 冠軍
  • 念誦
  • 賽事
  • 中國奧運
  • 奧運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