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劉剛視點:從奧運賽場看愛國主義弘揚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21:56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新華網

channelId 1 1 1

劉剛視點:從奧運賽場看愛國主義弘揚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21:56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新華網

      

    北京時間8月1日淩晨,倫敦奧運會游泳賽場上,16歲的葉詩文在女子200米混合泳中再奪金牌。當這位美麗而靦腆的小姑娘身披鮮艷的五星紅旗,向觀眾致謝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掌聲是對葉詩文的肯定和欣賞,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著觀眾對中國的了解和認識。

    國旗是奧運賽場上最常見的國家標識,無聲地表達著運動員和觀眾對一個國家的認同態度。在奧運賽場上,有關國家、民族種種的概念,都可以尋找到生動而形象的答案。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當澳大利亞土著運動員凱茜弗裏曼奪得女子400米金牌後,她舉起澳大利亞國旗和土著人旗幟繞場一週,成為昭示國家歷史和民族和解的象徵,世界為之動容。

    現代奧運會之父顧拜旦曾經説過,“奧林匹克運動是人類可以進行自我教育的哲學大課堂,它是快樂、完善和愛的體現”。

    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運動員為了實現更快、更高、更強的理想,相聚五環旗下,相互競技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堅毅的品質,團結的精神,使奧運會成為不同國家和地區多元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舞臺,對祖國的熱愛、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尊重,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活力源泉。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中國派出首位觀察員宋如海出席,他將見聞寫成《我能比呀——世界運動會叢錄》一書,並解釋其譯名之用心:“蓋所以示吾人均能參與此項之比賽。但凡各事皆需要決心,毅勇,便能與人競爭”。

    在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之後的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首次參賽,但只留下劉長春孤獨的身影。在那時,體育救國是中國救亡圖存的一個縮影。劉長春雖敗猶榮,他所展示的愛國主義情操,至今鼓舞人心。

    也是在上世紀30年代,就在劉長春受挫的洛杉磯,年輕的錢學森抱著科學救國的理想,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學習。70多年後,就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前1個月,天宮對接、蛟龍潛海,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一代代中國科學家的夢想,不斷邁向新境界。中國成功探索宇宙和深海奧秘的新成就,令世界矚目,極大激發起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愛國主義是具體的,是山川、是歷史、是同胞、是文化,是舌尖上的感覺。愛國主義情感,是真情流露,是執著追求,更是共同努力。無論在哪一個領域,為國爭光,都會鼓舞人心。

    但弘揚愛國主義的內涵又是豐富的,其表現形式也與特定的時代環境密切相連。同樣是在奧運田徑場,劉翔和劉長春所面對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日益強大的中國已經具有更多展示文明與進步的舞臺。

    體育競技具有激發愛國主義熱情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在於展現體育的魅力,給人以美的享受,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帶動更廣泛的群眾體育活動,鑄就強健的體魄。

    奧運賽場,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競技場,摘金奪銀是所有運動員的追求。但“金牌至上”的理念,以及由這種理念所支撐的唯金牌論的政績觀,本末倒置,遠離體育的本質,在特定歷史條件發生變化之後,就會越來越與時代的發展格格不入。

    在倫敦奧運會上,人們為易思玲、孫楊喝彩,也同樣給朱啟南、周俊以鼓勵,更將探討的目光投向深化體育領域的體制和機制改革,這樣的觀念變化讓人溫暖、振奮人心。這也是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弘揚。

32項
  • 5+奧運下午茶 奧運日記 奧運風雲會 全景風雲會 倫敦行動 張斌話規則